Intel到了12代終於不擠牙膏了(但升級要花玩家更多摳摳)

三山直文 wrote:
主要省的是待機時候的耗電。


全世界所有的省電技術都按照這一套路: 少用或不用的時候,耗電要降到最低

不知怎麼這觀念到2021年還有人會感到吃驚
srwe wrote:
首先ATX12VO不是INTEL的專利,板廠有心的話在AM4板上作ATX12VO也不是不可以

另外要吐糟一下「高負載沒幾分鐘 用的電量就高過AMD高負載用的電了」這個說法,假設一工作天待機總時數為一小時,12VO比傳統ATX省25W,省的總電力就是25W*3600s = 90000Ws,要在三分鐘內還回去的話,INTEL高負載下的功耗要比AMD高90000/3/60 = 500W,你覺得這個比喻實際嗎?
笑了 電力使用差距那麼大
至少也維持一下intel的優勢吧
「intel待機越久越有優勢」

怎拿長時間(7小時)高負載當作解釋
這只會更糟糕

-------------------------------
既然要用高負載7小時當作基礎 那就算看看吧

intel 298瓦 x (7x60x60)秒=7,509,600瓦
AMD 121瓦 x (7x60x60)秒=3,049,200瓦

待命1小時
intel 35w x (1x60x60)秒=126,000瓦
AMD 80w x (1x60x60)秒=288,000瓦

一個工作天總用電
intel 7,635,600瓦
AMD 3,337,200瓦

差距
intel一天多了 4,298,400瓦

intel這多出的4,298,400瓦 要用多少時間待機可以補回
4,298,400/(80w-35w)intel待機比AMD省的電力
=4,298,400/45
=95,520秒
=1,592分
=26.53小時
=1天又兩個半小時


要「1天」科科


-----------------------

AMD高負載8小時
121瓦 x (8x60x60)秒
=3,484,800瓦

intel高負載8小時
298瓦 x (8x60x60)秒
=8,582,400瓦

1.intel 高負載1小時待命7小時
298瓦 x (1x60x60)秒 + 35w x (7x60x60)秒
=1,072,800 + 882,000
=1,954,800瓦

intel 1,954,800瓦 < AMD 3,484,800瓦
「intel勝」

2.intel 高負載2小時待命6小時
298瓦 x (2x60x60)秒 + 35w x (6x60x60)秒
=2,145,600 + 756,000
=2,901,600瓦

intel 2,901,600瓦 < AMD 3,484,800瓦
「intel勝」

3.intel 高負載3小時待命5小時
298瓦 x (3x60x60)秒 + 35w x (5x60x60)秒
=3,218,400 + 630,000
=3,848,400瓦

intel 3,848,400瓦 > AMD 3,484,800瓦
「AMD勝」
以下3~8小時高負載都是「AMD勝」

一個工作天內
intel高負載三小時 就超過 AMD全日高負載了
說intel待機補回高負載超過AMD的電
除非每天高負載使用都不超過三小時
或者 intel 待命8小時 35w x (8x60x60)秒 =1,008,000
就開機後就放著不工作了科科

----------------------------

最後重點
花近三倍那麼多電力 結果運算能力還不是贏兩倍三倍 是輸很大
看那精美的全日高負載8,582,400瓦
要為無尾熊哭哭惹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既然要用高負載7小時當作基礎 那就算看看吧

intel 298瓦 x (7x60x60)秒=7,509,600瓦
AMD 121瓦 x (7x60x60)秒=3,049,200瓦

待命1小時
intel 35w x (1x60x60)秒=126,000瓦
AMD 80w x (1x60x60)秒=288,000瓦

一個工作天總用電
intel 7,635,600瓦
AMD 3,337,200瓦

差距
intel一天多了 4,298,400瓦

intel這多出的4,298,400瓦 要用多少時間待機可以補回
4,298,400/(80w-35w)intel待機比AMD省的電力
=4,298,400/45
=95,520秒
=1,592分
=26.53天


要「26天半」科科



我計較的是「幾分鐘還回去」的說法,即使是每天只待機一小時,現在IA兩家CPU的燒FPU功耗的差距都不可能「幾分鐘就還回去」,更何況FPU燒機比高負載情況更極端

雖然一般電腦不可能只有FPU燒機和純待機兩個狀態,但如果要這樣算

設FPU燒機時間為X, 純待機時間是Y,每天開機8小時
X + Y = 8
(298-121)X = (80-35)Y

當X = 1.896小時, 而Y = 6.104小時的話,Intel和AMD的總功耗剛剛好打平

可能你認為我是I粉,但我現在其實是在用一台R9 3900X的電腦在打這個回文,更之前的則是在一台M1 Macbook air回的

PS: 1592分只是1天多一點
srwe wrote:
我計較的是「幾分鐘還回去」的說法,即使是每天只待機一小時,現在IA兩家CPU的燒FPU功耗的差距都不可能「幾分鐘就還回去」,更何況FPU燒機比高負載情況更極端

雖然一般電腦不可能只有FPU燒機和純待機兩個狀態,但如果要這樣算

設FPU燒機時間為X, 純待機時間是Y,每天開機8小時
X + Y = 8
(298-121)X = (80-35)Y

當X = 1.896小時, 而Y = 6.104小時的話,Intel和AMD的總功耗剛剛好打平

可能你認為我是I粉,但我現在其實是在用一台R9 3900X的電腦在打這個回文,更之前的則是在一台M1 Macbook air回的

PS: 1592分只是1天多一點
抱歉 少換算一次小時
所以是「一天多」

如你補述 一定會有一個時間使用比例上 intel是較佳的
但巨大的能耗比例 不是intel待機能有效彌補的
尤其是你最初提到7小時間高負載
(會笑是因為這點 長時間待機優勢不提 提長時間高負載............)

隨著高負載時間越長 Ai差距越大
也是我所說的省小失大

AMD隨時可長時間高負載
intel要在三小時內.............
這是在不對等比較下
要是同樣工作條件下是你那個公式更低的2小時內

然後高耗電後 效能也沒比較贏

---------

用著十年前老Mac mini 2010 server機(C2D)回這篇
嫌intel後續產品630顯示效能低下不買
M1初代產品白老鼠性質太重不買
在等看M2效能怎樣 才打算買下一部Mac
才會11年了 還沒換機
沒打算買x86PC
                              彈幕濃!
skiiks wrote:
笑了 電力使用差距那(恕刪)


想請問大大,CPU功耗的標示,不是intel 298瓦/小時嗎?
intel7小時的功耗應該是298w x 7hr / 1000 = 耗2.086度電才對吧?

AMD 121w x 7hr / 1000= 耗0.847度電

7小時intel比AMD多2.086-0.847=2.013度
夏季電價,假設1度電5元,所以7小時intel比AMD要多繳 5 x 2.013 = 10.065元的電費

還是我誤會什麼了?如有錯誤再請大大指教一下,謝謝

intel照以前的標示慣例(不老實),298瓦/小時,是以最大散熱力來標示,但實際耗電量會大於298/小時的功耗。(不知道現在intel的功耗標示有沒有改成跟AMD的老實標示方式)

AMD照很久以前的標示慣例,都是以實際最大耗電量瓦數來標示的。(AMD早期標示比較老實)

再煩請大大指教一下,感謝你

另外srwe說「幾分鐘還回去」的說法,這個忽略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AMD的效能比intel效能好,比方說轉檔AMD用很短時間,早轉完在閒置了intel還沒轉完,還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運算完
AMD核心數(執行序)還更多,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多工運算
AMD的待機時間反而還比較長,到底誰比較省電,還很難說。


如果常態性掛機閒置,那還不如關機就好。
個人掛機使用不予置評,但是如果伺服器、工作站使用的主機,沒有長時間閒置這種事,伺服器、工作站,都是常態性多工大量運算,很忙碌的。

以上,只想虛心求教,討論而已。
tesla123 wrote:
想請問大大,CPU功(恕刪)



這只是單位換算問題

一度電=1 kw hr = 3600000W s

W=瓦是功率單位,不是能量單位,要乘上時間才會變成能量單位

另外298w和121w都是測出來的數字,不是廠商標的TDP
srwe wrote:
這只是單位換算問題一(恕刪)


了解,感謝指點。

另外大大說「幾分鐘還回去」的說法,這個忽略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AMD的效能比intel效能好,比方說轉檔,AMD用很短時間,早轉完在閒置了。intel還沒轉完,還要更多時間才能運算完。
AMD核心數(執行序)還更多,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多工運算
AMD的待機時間反而還比較長,到底誰比較省電,還很難說。

如果常態性掛機閒置,那還不如關機就好。(重要工作累積多一點,再開機運算)
個人(使用情境)掛機使用不予置評,但是如果伺服器、工作站使用的主機,沒有長時間閒置這種事,伺服器、工作站,都是常態性多工大量運算,很忙碌的。

不知道大大,如果還有這個因素,要怎麼計算?才比較符合真實的使用情境

我是覺得如果要掛機(長時待機閒置),就找以前雙核心的CPU就好(如買不到就買最低階的CPU)。
8、12、24、96核心CPU,就非必要買來浪費資源了。
↑這才最符合使用情境

tesla123 wrote:
了解,感謝指點。另外(恕刪)


感覺我怎麼在教初中聯立方程…

設A處理器的工作時間為X1小時,待機時間為Y1小時,I處理器的分別為X2小時和Y2小時,A處理器的工作速度比I快Z%,總開機時間為8小時


X1+Y1 = 8
X2+Y2 = 8
(1+z%)X1 = X2
121(X1)+80(Y1) = 298(X2) + 35(Y2)

將Z代入實數就會有解
srwe wrote:
感覺我怎麼在教初中聯(恕刪)


是因為你23樓沒有提到z%這個因素

以相同運算量,Z%這個數越大,假設是10%或16%或23%,那X2就越大,越不利了。

以上你是以限定時間內來計算。
---------------------------------------------
工作快速完成就關機,還比較省電。
假設使用情境,20部4K影片轉檔完,還是關機,盡量減少待機耗電,省的還比較多

不過每個人使用情境不一樣,用途也不同,只提供參考。沒其他意思



引述大大在14樓說的:
ATX12VO不是intel的專利板廠在AM4板子作ATX12VO也可以。所以i粉就不必拿這個來噓AMD了。
其實不用特別費心計算幾分鐘花多少
沒人想懂這麼多.連評測圖是以什麼條件去測試的都不想細看了...

但套裝電腦追求電源效率滿足能源之星標準
很多年前(至少7年以上了)就在用特規POWER了....也不是只用在INTEL平台上
套裝電腦不只追求閒置低耗電量,連最大附載用多少也很斤斤計較的
能用250W POWER絕不會像組裝電腦一起跳就是450W...
連機殼內部線材能少幾公分能省多少錢都要斤斤計較了

不過雖然組高階電腦低附載使用的是大多數...但對於DIY玩家大概不太會買單
常態性配備550-750W是大多數DIY玩家的選擇
但80PLUS是以附載20%去測試,而750W在20%附載轉換率有沒有80%就沒有規範(除了鈦金級)
但反正差不了多少,不太有人會去考慮這麼多,而且一人省這每小時幾瓦誘因也不大...
但如果變成標準,後續所有套裝電腦都採用,企業採買全世界達到數百萬台後就會有差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