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一部分是認知上的問題
假設i5-2500不超頻 有tubro boost之後跑四個CPUmark99 都可以達到540分左右的水準
但是如果跑8個CPUmark99 當然就會出現四百多or三百多or兩百多的分數
因為實際上並沒有八個實體執行緖
那8150呢 當然預設也低到不行 我們也不超頻 預設頂多跑個360分就很了不起
跑八個CPUmark99也都是360分左右的分數,那又怎樣?單核性能還是低到不行阿!
八核心只是證明在多處理程序下有效增進流暢度而已~
但是大部分的遊戲應用與常態規則下單核的性能與雙核自動超頻的性能才是最需要的~
AMD要搞到跟2500"預設"一樣的性能,要超頻到4.8G-5.0G才有辦法
但是要超到4.8G...
一個好一點的塔型空冷散熱要多少摳摳?
溫度與耗電又增加多少?
長時間下來的耗電又增加多少?
然後有某位大大說"感覺"intel沒什麼在進步?
那請問AMD目前效能級的處理器Phenom II與FX連INTEL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為啥一顆2500K就橫掃AMD?!
需不需要上網查一下一樣3.7G(3.3G TubroBoost)下的Pentium 4才跑幾分?!
基魯菲 wrote:
INTEL能提供很多功(核),但卻無法提供或控制所需的能,INTEL在主流4核心+少數高階6核心下能最有效兼顧市場用途與需求,在多功與耗能上盡量平衡,不會誤導大眾"太快"進入核心的迷思,而且相同核心數量的前後產品在效能上都有進步,這方面INTEL真的是有他厲害的地方
我覺的發展出多核心只是權宜之計,不得不的選擇,
最少讓 User 覺的有在進步.
先不管高時脈與多核心誰快的問題,
高時脈會發生/高頻干擾/耗電/高熱/... 才是技術瓶頸,
才會權宜變成多核心,山不轉路轉的方法,
因為確實會變快.
總不能 100 年後還是 3GHz CPU 128 萬個核心.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toget4646 wrote:
AMD要搞到跟2500"預設"一樣的性能,要超頻到4.8G-5.0G才有辦法
但是要超到4.8G...
一個好一點的塔型空冷散熱要多少摳摳?
溫度與耗電又增加多少?
長時間下來的耗電又增加多少?
然後有某位大大說"感覺"intel沒什麼在進步?
我覺的發展出多核心只是權宜之計,不得不的選擇,
最少讓 User 覺的有在進步.
先不管高時脈與多核心誰快的問題,
高時脈會發生/高頻干擾/耗電/高熱/... 才是技術瓶頸,
才會權宜變成多核心,山不轉路轉的方法,
因為確實會變快.
總不能 100 年後還是 3GHz CPU 128 萬個核心.
我想表達的是
但是若是高時脈又多核心不就又更快.
CPU 3GHz 4 核心 與 CPU 3THz 4 核心 誰快 ??
CPU 3GHz 4 核心 與 CPU 3PHz 4 核心 誰快 ??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fnf2000 wrote:
THZ不可能...
不管製程多先進都沒辦法達到這個速度
http://en.wikipedia.org/wiki/IBM_Personal_Computer_XT
Release date March 8, 1983 (1983-03-08) (29 years ago)
CPU Intel 8088 @ 4.77 MHz
In 1986, the XT 286 (IBM 5162) with a 6 MHz Intel 80286 processor was introduced
29 年後已從 MHz 到了 GHz.
再 29 年後會從 GHz 到了 THz ??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fnf2000 wrote:
那19XX年來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時速100公里不到
而現在的戰鬥機能飛到2馬赫
請問一百年以後飛機的速度會變成40馬赫嗎?
你要搞THZ可能可以
電子在GaAs裡面傳遞的速度是si的10倍
但是多層異質接面的製造成本會貴到你買不下手
THZ?
請記住連HEMT頻率響應也只有100GHZ
1. 那外星人的飛碟是 N 馬赫 ??
2. 我說的平價品.
3. 單位可以定,天文距離的單位是"光年",台北到高雄也沒人用"光年"為單位,
會說 THZ/PHZ 只要是以 1000 倍數,
那麼這樣說好了
1 GHZ X 1000 = X Hz
1 GHZ X 1000 X 1000 = Y Hz
其中的 X 與 Y 目前未定義.
PS: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61503649
台北到高雄 348171 公尺= 348.1公里
難道要說 348171000 公釐.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fnf2000 wrote:
問題就是製程微縮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少了
率響應要進步一千倍
在驅動電流不便的情況下負載的電容必須變成一千分之一倍
你覺得呢?
還有製程的微縮遲早會停下來的
現在閘極的絕緣層只有幾奈米厚
30年後閘極的絕緣層有可能0.01nm厚嗎= =
我不是電子專業,所以無法回答,
我要說的意思是
29 年後已從 MHz 到了 GHz.
再 29 年後會從 GHz 到了 THz ??
沒有什麼不可能,
只要有革命性的突破,
就可能突然一飛沖天的演進,
例如 CD -> DVD -> BluRay -> Holograph(全息儲存(可能是下一代))
都是突然爆沖容量.
PS: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6%81%AF%E5%AD%98%E5%82%A8
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出一張普通的光碟(寫入半徑大約4厘米)可以存儲約3896.6Gb的信息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