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2100 wrote:那是時脈瓶頸阿同學...效能我不認為有瓶頸我前面講了 看要不要下放而已XEON E5-2670 賣1萬元一顆取代3770呢?不要說成本不可能~賣1萬他還有賺瓶頸只卡在intel 股東上!ps.如果說單核心的話應該是差在軟體身上 時脈直接反映效能....時脈拉升一倍效能就是增強一倍老話一句,二代I7與三代I7效能有增強一倍嗎?只有20%吧這不是瓶頸是啥?效能倍進速度遲緩
其實常常更換腳位也沒啥不好啊看看現在的5系列跟6系列二手價 多麼的誘人阿還有板卡廠商的出清 像之前下殺4K的P8Z68-V PRO/GEN3或是更之前的P7H55+ram 9XX元 最近我是撿了片2.2k的p67如果腳位都可以通吃 就不會有那麼便宜的mb可以撿另外intel會這樣玩 應該是可以撈更多$無誤不然775那麼多年的實驗結果 最近幹嘛狂換腳位? 不能撈更多錢就別浪費時間去換了吧~
chiyenms wrote:腳位沒有每次換啦.之前 370, 478, 775 也都還蠻長命的至於短命腳位, Intel 和 AMD 也都有 370~478 中間的SOCKET 423就是短命的代表第一代的P4...
samice811 wrote:370~478 中間...(恕刪) 烏鴉不用笑八哥黑。754,939也都短命。AM系列沒靠『+』續命更短命。榮登短命第一名的就是AM系列。不過官方都點了七星燈幫他們最少續命一次了。就不計入了。
Roy9106 wrote:看鄉民討論的很熱烈給...(恕刪) 的確是舊聞, 之前在製程微縮部份也出現過 (浸潤式出現前等)另外 Moore's Law 本身也是就常被解釋成不同內容有講晶體數量倍增的, 有講效能倍增的, 有講同表現下成本減半的(但從來沒被解釋成時脈倍增的就是)現在的 3D 電路路線是往另一個方向 (Dimension) 作突破可以往這個軸走多久不知道. 沒能突破多少的話就又要換另一個軸了不過反正這個不是我們要去煩的事, 那是 Intel 的先進技術工程部門要去煩的 (要兼顧量產性)沒拿那個薪水就不用替他們煩那些事了. 等著看戲就好.Intel 本身還是會有足夠動機上去繼續衝的. 要不然等到衝到路底走不通又鑽不出來的話,後續 AMD 就上來了.(AMD 本身上來的話是沒什麼啦, 但不要是等到後面 VIA 都可以衝到一起和 Intel 平起平坐就好要是真等到那麼一天, Intel 的工程師和生產部門大概會憤而掛冠求去吧)
人間飛雀 wrote:二代I7與三代I7效能有增強一倍嗎?只有20%吧 INTEL 做出強2倍也會分10年出10顆賣你...intel藏了多少東西沒人知道如果拿家用cpu來看瓶頸還早倒是軟體追不上是真的,軟體能完美支援多核心的話效能早就比現在強不知道多少%時脈不等同效能看amd就知道了xd超上去效能也沒增加多少
我舉個實際一點的例子美國的最先進戰機是五代,現役的是四代,退役的是三代就算中國在怎麼落後再怎麼不堪,也可以很容易的取得美國退役的三代戰機技術並加以改良成為3.5代amd的技術就算打不贏intel現役的四代也跟不上intel未來的五代好了,但起碼可以用價格的優勢在3.5代這個戰區取得戰果說實在的,現在的問題根本不是cpu不夠快,而是軟體技術跟不上,intel就算真的有五代技術根本也沒有出來的必要了,消費者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周邊配備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