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友站目前以及之前ES版的諸多測試,4.5-4.6Ghz以上沒水冷大概都很難穩定壓制燒機的溫度,但為此大概又得要投資好幾千元,三、四千的一體式水冷對4770K/4790K而言恐怕只是普普而已。Intel所謂的『全新封裝材質』在導熱上並不如大家預期,至於散熱介質(TIM)只是好一點點的導熱膏,那麼倒不如直接開蓋。

呆呆亂亂爬 wrote:
為何覺得你的留言有點...(恕刪)


給你兩個關鍵字
"ivy bridge" "3d transistor"
這才是IVB之後處理器有高溫問題的主因。

商用電腦很一般的1U/2U/4U甚至6U的電腦。
一顆E5可達140W多半都是兩顆。
Thermal design超過99%都還是採用風冷。
當然這種風冷的等級不能跟消費用電腦相比。
但你要說這種只不過把Heat pipe改成了水管的『一體式水冷』效果能超好。
甚至吹噓到無極限?我是很懷疑啦。就不用說現在一個案例就在眼前。
你說他超好?那怎麼來各預設燒機就發Processor hot.
有人轉頭就酸是處理器爛!高溫連水冷都壓不住!結果,坊間一堆用原廠空冷跑完燒機。

這顆算消費市場今年度最重要的中央處理器了,不會沒人評測。OK?

至於真相是什麼隔壁樓有解答。不幫忙做廣告。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valkylin000 wrote:
因為原先FT02-L版機殼用H100i水冷只能放在機殼底部 如圖:
http://tinyurl.com/muwt6cf
FT02最重要的地方是機殼的對流,但是為了裝H100i只好硬塞在底下

感覺你這裝法不是很妙
雖然它是封閉式的, 不代表裡面不會有空氣
CPU 出來這端朝上, 是整個系統的高點
跑一陣子後空氣都會到哪裡...?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看來可以考慮開蓋了

在巴哈有看到 MSI Z97 XPOWER 有 Delid die guard(開蓋保護器)
散熱裝置是哪種水冷就不知道了...

LINX AVX版 0.6.5
跑完5圈核心瞬間最高溫67/74/71/71

樓主大大也許可以拼一下
開蓋肯定有差,但是一般人應該不會去破壞保固,預設之下turbo boost 4.4Ghz跑LinX 0.65 AVX 就破百,這點應該連Intel也沒想到,或者是當作沒這回事,把某些特定燒機程式當成不當使用,就如同當初Sandy bridgae凍結事件一樣,或許當作不存在吧。

ouchme wrote:
開蓋肯定有差,但是一...(恕刪)


這次預設燒LinX也會破百

太誇張了,Intel用好一點的散熱介質是有這麽困難嗎...

都Refresh發佈了,連這點都沒變,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導向,看不到Intel有任何創新地方。
nvfans wrote:
這次預設燒LinX也...(恕刪)


我之前曾經想過可不可以這樣

導熱膏要塗越薄越好而且不能有氣泡

我一直在想可不可以在塗的時候抽真空
青蛙啊,水冷的效率比熱導管來的好,墊底的會是氣冷。你研究一下比熱就知道物理不好的是誰。
當初Server用氣冷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不容易出錯,原因套句音響界的話,少一個香爐少一隻鬼。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sever用水冷/液冷來散熱,原因就是空間密度已經無法讓效率較差的氣冷帶走熱量,你很會Google,自己去找找看。
ouchme wrote:
開蓋肯定有差,但是一...(恕刪)


常測的就那幾種OCCT/IBT。都有人跑完了。你說誰在特定某種?
各廠也都要跑PTU,也都過了。
關於4790K的評測01這裡就兩篇了。
還要繼續嚷嚷著原廠空冷燒機就不會過嗎?
Man~人家都測過了。

至於開蓋...IVB不是就有人試過了效果很有限。
此外開蓋很稀奇嗎?Intel產品現在也只剩下Desktop跟HPC的產品有金屬材質的保護蓋。
移動市場用的atom跟Mobile通通都是沒有蓋子的。
那玩意的主要功能不是散熱。OK?他對散熱的影響也不大。
主要是這兩種產品線會常常拆卸安裝CPU。要保護用的。
很多heat sink的設計要安裝的壓力都會瞬間損毀封裝外層的材質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bj6740 wrote:
青蛙啊,水冷的效率比...(恕刪)


12cm*12cm冷牌的一體式水冷大概跟CM V6差不多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