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人在組裝新電腦會選擇AMD?

如果查一下性能…

或調查一下報價

光是一顆intel cpu

也許以相同價格就能組半台amd

而性能有可能

也有intel的七、八成

Android應該是加拿大來的!因為南方公園加拿大人都長這樣~
大大,我很贊同你所說的,AMD沒這麼不堪,而是懂的人會運用,不懂的人只會追高迷思,以前的處理器玩遊戲效能不足,的確我相信,尤其是在雙核心時代,但是現在的處理器真的是效能過剩,能玩到Lag的機率真的都是顯示卡等級較低居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自己fx6300+plextor m5s,我朋友到我家用我的電腦說:你的amd怎麼會比我I5還要順還要快,他也是上上網,玩遊戲,這就是不懂還硬說哪一家的處理器比較快,我用SSD大概2年了,陸續我一些朋友也加入SSD的陣營,他們漸漸發現,處理器再快硬碟讀寫慢根本也沒用,I7再快配一個5400轉的硬碟依舊比AMD四核心+SSD處理慢,所有真的要了解自己需求在哪裡,不是一昧的說處理器多好多快,以前我對電腦完全不懂也是追高心態,也是去到朋友家,你的電腦不是比我的處理器差嗎?大約是athlon 4800+時代,結果他幫我看,我的是5400轉硬碟,他的7200轉,讀寫就有差了,當時我心裡所認知的快就是順跟流暢
琴葛雷 wrote:
但現在大多數人 總是...(恕刪)
喜歡Phenom II系列,

真的也不錯用呀@@

便宜實用
janejack1003 wrote:
所以AMD不能倒
不然INTEL就變成獨家了
看看硬碟市場...


CPU不是只有PC或NB市場,還有手持市場和嵌入式市場。
前二者的市場已經萎縮,沒什麼利潤,後二者才是各方角力的重點。
INTEL早就佈局手持和嵌入

AMD近幾年營收一直非常差,製程和規格一直落後INTEL
IC設計是資本密集,大者恆大,一旦落後,可能連渣渣都吃不到,最後錢燒光了被淘汰

我們在業界同事有時都會開玩笑說INTEL是不是有偷偷支援AMD
萬一AMD倒了對INTEL也沒好處,留著AMD半死不活也好
INTEL獨佔PC/NB市場,小心被反托拉斯法盯上
微軟就是前車之鑑
琴葛雷 wrote:
AMD 飛龍時代(還未收購ATI前)還可以跟INTEL焢肉 打的你死我活
但剛好收購ATI之後的第一款 CPU FX系列 就完全開始落後INTEL

ATI快倒被收購之前 NVIDIA的8800跟9800系列 在市場上活的很久又賣的貴嚇死人
直到AMD收購ATI後出的第一款48××系列的GPU 才開始把市場上的顯示卡競爭價格給拉低
...(恕刪)

時間軸錯了,AMD是2006年收購ATI,Intel才剛推出Core Duo筆電處理器,AMD還在準備第一代飛龍,那時候FX還沒有任何影子.....

ATI也不是因為公司快倒被收購,創辦人KY Ho是見好就收、退休去了,公司賣了個全市場都認為漂亮的價格(但對於AMD來說,一般評論都認為買貴了)。

琴葛雷 wrote:
AMD礙於財力與人力 無法同時與 I與N 之抗衡 不能同時有多條生產線
當全力發展GPU(APU)與CPU 只能擇一時
決擇是什麼?(公司規模的影響程度) 一定要有取捨(捨棄X86 CPU)
依AMD它目前的開發投入決策
...(恕刪)

AMD營業額合台幣幾千億,比Nvidia還高,並不算是小公司,但有取捨是對的,只是取捨時間點太晚,除了早先處理掉晶圓廠外,都還是堅持全產品線正面開戰,同時開發的架構也有三、四種(伺服器處理器、桌機處理器、筆電處理器、低功耗平板處理器、嵌入式處理器、客製式處理器、消費繪圖卡、專業繪圖卡、筆電繪圖晶片、ARM微伺服器處理器....),力分則散,才導致資源不夠,這部分是高層的取捨策略力不夠果斷的問題。

因此,在有PS4/XBox One的加持下,AMD營運仍不如預期(家中老大要供養五六個還在就學的弟妹):
營運不如預期 AMD Q3利潤跌64% 全球裁員7%
策略長、行銷長、繪圖事業群主管三位高層離職

Intel在手機/平板晶片處於虧損補貼狀況,全世界法人都知道,但是財報仍有斬獲(五六個工作賺錢的兄姊供養一個還在就學的老么):
PC回暖,英特爾Q3營收/獲利/財測三喜臨門

琴葛雷 wrote:
Intel現在除了一直修改架構有長遠的效能精進嗎? 是不是也到了盡頭
...(恕刪)

常聽到有人說效能過剩,但又常聽到有人問效能精進在哪裡....

對於真正靠處理器效能吃飯的專業族群,如果4C8T效能還不夠用,X99的6C12T/8C16T處理器,不是已經在那裡了?

如果效能已經過剩,Intel正在做的另一個方向就是把同等效能放進功耗更低的產品內:像是4C8T的i7筆電處理器,AMD目前沒有可對應產品。PCHome購物上,現在有一票配備i7-47xxMQ/HQ或i7-48xxMQ處理器的4C8T中高階筆電機種可選,效能有i7-2500到i7-3770間的水準,而且處理器TDP是47W,對我這種已經快10年不買桌機的卻又需要處理器效能的,反而是好消息,畢竟筆電出貨量早就佔PC總出貨量過半以上頗久了,筆電市場為重這點AMD也了解,因此挖土機架構的Carrizo APU,只先推筆電版本。

另外一個面向,則是像Broadwell架構的Core M這種有接近Haswell i5-4200u效能、但是TDP只有4.5W的處理器,最終筆電產品也已經上市了(如Lenovo Yoga 3 Pro變形筆電)。

像是TDP 15W的i7-5500U處理器,效能不輸桌上型TDP 100W的Trinity A10-5800K,小輸Richland A10-6800K:

i7-5500U: 3.32pts


A10-5800K: 3.26pts


A10-6800K: 3.49pts
我給自己用Intel
給家人用AMD
技嘉當年給這張板子的用料真棒
現在打開來清潔,看那主機板跟新一樣
心情就會好起來
A跟I 都有組過
應該說兩家各有各的優缺點

琴葛雷 wrote:
但現在大多數人 總是...(恕刪)

AMD大幅落後intel是在收購ATI後, 嚴格說起來這應該是AMD已經意識到x86 CPU無法和intel競爭, 因此才另闢戰場轉攻GPU, 結果產品競爭力沒有提升, 錢也燒完了, 同時又把intel/NV這兩個對手推到同一邊.

不過Jim Keller的team確實是AMD當初K8能翻身的原因, 別人可能對他不那麼熟悉, 但對老DEC來說, 對這顆散熱模組還是用螺絲鎖在CPU上, 全世界最快Alpha Processor倒是印象深刻. 其實打從Compaq收購DEC後造成Alpha Processor team轉到AMD, 我們就注意到AMD可能會發表高速的CPU, 沒想到K8一推出, 果然是效能驚人, 當下就把intel比下去, 最後是intel派出x86之王Xeon並加大Cache, 效能才免強贏過AMD CPU.

其實Alpha本來就和ARM一樣是RISC base的processor, Jim Keller的團隊又擅長處理高頻的CPU, 我倒是開始期待2016 AMD會推出甚麼令人期待的產品了...
看預算啦,反正各有好處
這次我組電腦選AMD純粹是因為反正基本上屬於文書機頂多看看影片
APU組下去,剩下的錢就拿去買顆SSD裝上去
本來舊換新就有感了(5600+換成A8 7600)SSD裝下去更有感
我家公司都用AMD的,很不錯用. 一樣的錢大約可買 AMD+SSD 跟Intel+傳統HD, 應前者會快且順很多. 況且AMD的顯卡效果較艷麗漂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