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能看到 CPU 達 THz + N 核 N 緒 ??

三山直文 wrote:
歡迎來到2016年。(恕刪)


若不是消費者端的東西,
也只是神物,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maya95 wrote:
5GHz 的散熱已經(恕刪)


HD/RAM 不也是慢慢爬才到 T 這個層級.

CPU 從 MHz 到 GHz 爬了 21 年,
CPU 到 THz 應該也是時間的問題,
沽計
1978 : 8086 4.77 MHz
1999(21 年後) : Pentium III 1 GHz
2021(22 年後) : <10 GHz

以目前的資料,
4199(2200 年後) : <1000 GHz

從 鼠 到 豬 輪迴 12 次還沒出來.
chobitset wrote:
個人看法~以後可能雲(恕刪)


讓我想到 20 年前,
使用百萬純 Unix 工作站時的光景,
也是連到遠端 Unix 工作站做純運算.
IQuit wrote:
科技 只有沒想到.前(恕刪)


光腦的光速是比電場的光速快嗎?
IQuit wrote:
1978 : 8086(恕刪)

夢想很美好 物理限制很殘酷
時脈跟容量完全是不同概念
有夢很好 但還是考量現實的物理層面
ค้้้้้้้้้้้้้้้้้้้้้้้้้้้้้้้้้้้้้้้้้้้้้้้้้้้้้้้้้้้้้้้้้้้้้้้้้้้้้้้
除非半導體材料和電晶體設計有多項重大突破,來繞開很多物理限制,不然處理器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突破目前 x Ghz 的處境

來稍微講一下歷史和科普

大家都很熟悉Moore's law(摩爾定律,電晶體數量每18-24個月翻倍),可能比較少人知道在2005-2006年左右掛掉的兩個定律,Dennard Scaling(電晶體性能/頻率每1.5年增加40%)和Koomey's law(由於前面兩個定律之和,處理器效率每1.57年翻倍)

Dennard 發現一個電子回路的耗電公式為Power = alpha * CFV^2,其中C是電容和電晶體大小成正比,而F是頻率,也就是說隨著電晶體大小縮小 C 會下降,使頻率 F 可以同比例的上升而最終整體耗一樣的能量

但是這個公式沒有考慮到電晶體縮小到一定程度漏電的效應會變得更明顯,以及材料的閾值電壓。所以電晶體縮小道一定程度後就不會以原本上述公式裡同樣的幅度變得更省電,使我們的處理器頻率提升在2005-2006年左右撞牆了,所以我們因為物理特性導致現在被困在 ~ <5.5Ghz的處境,不然按照原本Dennard Scaling預測,我們2030年就會有THz等級的處理器

單核心處理器因為頻率上不去性能無法大幅提升,多出來的電晶體只好往多核心發展,不過不是所有的軟體都可以多線程化



而Koomey’s law失效,效率增加緩慢跟不上電晶體的增加,以及智慧手機等低耗電裝置興起,讓晶片設計上只能增加閒置的區域(Dark silicon)來控制耗電

三山直文 wrote:
光腦的光速是比電場的(恕刪)


這個可以 Google.
ya19881217 wrote:
夢想很美好 物理限制(恕刪)


時間 會解決.
首先,感謝你最詳細的回文,本帖最精華.

kkk123kkk123kkk wrote:
除非半導體材料和電晶體設計有多項重大突破,來繞開很多物理限制,不然處理器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突破目前 x Ghz 的處境

HD/RAM 不也是慢慢爬才到 T 這個層級.

CPU 從 MHz 到 GHz 爬了 21 年,
CPU 到 THz 應該也是時間的問題,
沽計
1978 : 8086 4.77 MHz
1999(21 年後) : Pentium III 1 GHz
2021(22 年後) : <10 GHz

以目前的資料,
4199(2200 年後) : <1000 GHz

以人類的智商 + 百年出 1 位奇才,
2200 年的時間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 1000 年的時間就夠了.

kkk123kkk123kkk wrote:
我們的處理器頻率提升在2005-2006年左右撞牆了,所以我們因為物理特性導致現在被困在 ~ <5.5Ghz的處境,不然按照原本Dennard Scaling預測,我們2030年就會有THz等級的處理器

當 HD 很多年前就已達 TB,
最近 RAM 也有單條容量達 512GB 的 DDR5,若插 4 支,也達到 TB,
所以若是按照原本 Dennard Scaling 預測,
2030 年就會有 THz 等級的處理器也算是合理時間,
這句話是我最想知道的答案,
只是有了意外.

kkk123kkk123kkk wrote:
單核心處理器因為頻率上不去性能無法大幅提升,多出來的電晶體只好往多核心發展,不過不是所有的軟體都可以多線程化

+1.

就如我前面所說,
時脈高已達瓶頸,
才會向 N 核 N 緒 旁門左道發展.

再次,感謝你的回文.
IQuit wrote:
當 HD 很多年前就...(恕刪)

沒啥問題 當遇到瓶頸

改規則就好 一個大小四方固定體積

要嘛再大一點 要嘛變疊2層3層.................

啥麼 不就是多cpu架構




原來已經是進行式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