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ing55 wrote:
老實講,我不知道推土機有什麼好期待的
請大家了解,推土機幾本上是"多核心"取向的架構
所以,不用期待有多強的單核心效能
當然,對於常轉檔、多工的可能有幫助
但...在大多程式與遊戲不支援的情況下
小弟還真的不了解推土機的優勢何在.....
除非,有很明顯的價格優勢..
老實講, 看到你與蛙鳴之地在另一篇文章的討論
我以為你比較不同, 這個不同不是指偏好 AMD
而是對於每個人需求不同的尊重
這裡引述你的幾句話
"您認為跑不順,所以沒意義
但那是您的想法與需求,不是別人的.."
同樣地, 引言的第一句話, 其實也是自我中心的否定一堆人
底下的說明似乎又反駁了第一句話
以我的例子來說, 我工作內容與 Android 有關
常常需要完整編譯 Android 與使用 Emulator
多核在編譯上, 對於速度提升是有相當優勢的
由於並沒有非常急迫, 所以想等 Bulldozer 推出後與 i7 2600 做選擇
而遊戲, 我已經很少玩了....
因此甚至內建支援 OpenCL 的 GPU 的 Llano A8 系列
對我的意義可能都大過 Core i 系列
按照現況, Bulldozer超強的單核效能的確不用期待(比如說超越 Core i3/5/7 的單核效能)
如果單核可以超越 i7, 就不用放4模組來大放送了.
但是按照官方釋出的架構資料, 一定程度的單核效能增進是可以預期的
而搭配模組的多核架構, 是 AMD 在技不如人的技術策略
以CPU架構技術角度而言, 我還蠻佩服想出這個點
個人無意冒犯, 若有得罪之處, 在此說聲抱歉.
champ_yen wrote:
老實講, 看到你與蛙...(恕刪)
別說什麼冒犯不冒犯的,您太客氣了
每個人都會有自主意見與想法
小弟前文不小心參雜太多主觀想法,用字遣詞也不適當,確實不妥...
(酒精害的..)
另外,關於主題
可以參考友站的討論串
個人相當認同#27~#39表達出來的意思
按照先前的 wiki 資料, 多一個 core, 增加 12% module size
全部增加 5% 的 chip die area
每個 module 約增加 12% 的 module size
也就是說單一整數核心佔了
30.9mm^2 (1 - (1/1.12)) = 3.31 mm^2
而4模組這多出的 4整數核心 增加 5% 的 chip area
不含這整數的面積部份為 這4整數核心的 20倍大
則包含這 4整數核心 大小則為整體的 1/21
所以粗略估計為 (3.31x4) x (21) = 278.1 mm^2
數字上的落差, 我想是我過度忽略了除了 Module 外的部份
稍微想想後, 我的說法過度樂觀, 問題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