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夢想 wrote:可恨阿我才剛買32奈...(恕刪) 據測試.....將近2倍實際上還很難說不過全系列都全面提升買入門的也是會比現在HD強的其實Ivy很早前就預告了這也是我遲遲沒升級2代I的原因今年PC.NB.MID會殺的天昏地暗別衝太快
feenaleya wrote:這個技術最早是AMD提出來的HD 3450+78G內顯就可以使用CROSSFIRE XNV後來才有的...(恕刪) 原來如此.長知識了...那請教下列幾種搭配,那些可讓內顯和讀顯並存,同時輸出,且3D效能疊加一起??1. AMD 890GX/A75/A55內顯/APU + AMD 獨顯 => 可 , Hybrid graphics, crossfire2. AMD 890GX/A75/A55內顯/APU + Nvidia獨顯 => 似乎可同時輸出? 但可讓3D效能疊加嗎?3. nvidia MCP78內顯 + Nvidia獨顯 =>可 , SLI4. nvidia MCP78內顯 + AMD 獨顯 => 可同時輸出,並讓3D效能疊加嗎?5. intel H67/Z68/H77..內顯+ AMD 獨顯 => 可同時輸出,並讓3D效能疊加嗎?6 intel H67/Z68/H77.內顯.+ nvidia 獨顯 => 可同時輸出,並讓3D效能疊加嗎?
borr wrote:剛從ITOC 看到 IVB要於 4/8正式上市http://it.oc.com.tw/ocitview.asp?gitid=1969586看來 22奈米製程的 IVB CPU應該可以考慮看看 ...(恕刪) IVY 很值得等
pqaf wrote:原來如此.長知識了....(恕刪) 多顯示輸出這每家都有。不一定要搭配IGP(IGD)。你要全部都是插卡也是能NV/ATI/S3/Matrox隨你亂插。IGD(IGP)跟外部插卡結合輸出只有ATI的CFX。NV那個我記得只是切換省電吧。不管我有沒有記錯。NV的Chipset已經out了。就算是我記錯,這項技術也早就是過去式了。我們再來談ATI的CFX。超棒!?超神!?當然是有限制的。從780G就有這項技術了一直到現在APU。我看9系列應該是不會出980G了。都拘限在特定的型號的顯卡,而且全都是低階顯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是呀,俗諺說的很好。很可惜臭皮匠只有兩個,所以還是輸給諸葛亮。兩個小朋友聯手起來還是打不過一個大人。我幹嘛蛋疼花錢買了一張低階的卡回來搭配,效能還追不上一張中階的卡?看你這樣不知道內情,就知道這技術有多冷門多不實用。
蛙鳴之地 wrote:多顯示輸出這每家都有...(恕刪) 那也未必...以CFX來說, 內顯是可以提升獨顯近20%的能力, 說完全沒價值就太過份了..當初SLI也談不上1+1=2是嗎? 差不多也是頂多1.2~1.5之間而已...舉例來說, HD6570搭上6550D, 就可以達到差不多GTS450 D5的水平...價差1~1.5K間當然不算大, 且不見得比你專注去弄張GTS450好...可是若你先買下了, 用少一點的錢弄到更多的效能.. 也算是好事...但專程為了搞CFX去組APU平台, 那價值真的不大...至少某大師連一百元都上陣來向AMD討公道! 那這差距絕對更值得提了...唯一的問題是: 遊戲相容性還是有不少人反應的..我們又不是大師們, 只要把測試軟體當神就可以....但跟其他聯卡技術比起來,差不多就是如此而已.... 有何奇怪?
閃西達人 wrote:如果新一代IVY是只...(恕刪) 同時脈有提升啦~不過只有3%不到(或許是誤差值)大概就是把二代時脈降到一代時脈那種提升幅度二代比一代多加了內顯~全速功耗也比較低~三代大概就二代的省電加內顯增強版本~效能上大底感覺應該是差不了太多要就G版與i3換i5或i7這樣提升幅度比較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