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發奇想 老U 哪一顆最有價值

M1為甚麼那麼強,一個原因就是他根本不用管向下兼容!!
整天瞻前顧後的結果就是甚麼都做不好!
Wow_Senior wrote:
64位元的架構就會是IA64這完全沒有陳舊包袱的新東西
X64就是老舊32BIT的擴展 是老屋翻新
IA64是全部打掉重練!
搞懂沒?

懂阿,所以完全沒包袱的新東西在2017年停產了,原因是?
曼哈頓的老屋翻新,跟南太平洋小島的全新科技豪宅...你選哪個?
smallko2000 wrote: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在想(恕刪)


Apple II裡面那顆u❤️!
devis592 wrote:
Apple II裡面(恕刪)

6502現在應該還有生產…
AOT棕熊 wrote:
M1為甚麼那麼強,一個原因就是他根本不用管向下兼容!!
整天瞻前顧後的結果就是甚麼都做不好!(恕刪)


這是在偷婊intel不成?

知道啦~知道啦~

那個丟不掉尾還大的avx512終於要在11代的bios裡可以禁用來提升全核時脈喔,高不高興?開不開心啊?~
AOT棕熊 wrote:
農企粉永遠不認帳啦!!!!

搞小動作還吹捧成第一個64位元處理器,笑死!

當年IA64成功,對電腦發展才是好事!也是複雜指令該走的路!


你一定沒有"稍微"看過當時安騰處理器之所以被踢開的原因對吧?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

節錄一下裏頭直戳ia64自身設計上的傷口(也就是intel那低劣強推的失敗策略啥地都先都不談~),筆者的吐槽部分也就不節錄了

首先來自IBM的研究:
程式碼體積過大:根據IBM內部評估,VLIW的IA-64因編譯器不見得可以指令塞好塞滿、先天較長的指令編碼(3個指令128位元,一般RISC都固定為32位元)、引述執行、預測載入、缺乏基底偏移載入定址模式([base + disp],少了會增加多餘的位址計算),以及整數乘除法無法直接使用通用暫存器作運算元等諸多因素,IA-64的程式碼體積將是x86的4.8倍,經過最佳化後也高達3.7倍,筆者當年還聽過「8倍」的版本。

整個指令集的問題概略:
1.IA-64的整數除法指令,無法直接使用通用暫存器,而是必須先把數值傳遞到浮點暫存器,才能執行。
2.IA-64的浮點除法指令,是透過乘積和指令(Multiply-Add,如A x B + C)進行倒數運算,為維持和x87 80位元浮點相同的精確度,浮點暫存器寬度增加到82位元。
3.IA-64沒有自動加長資料長度的Sign-Extended載入指令,無法直接將32位元值載入至64位元的通用暫存器。但在x86的世界,早從「8086」就有這樣的指令。
4.IA-64欠缺基底偏移定址模式([base + disp]),進行資料載入與回存,需額外執行位址計算的指令,相對於定址模式太多太亂的x86,IA-64卻是極度精簡到連最該有的東西都不見

雖然文內還講到一大票的其他外部問題,不過光該指令級本身就是問題一整團亂,這些真的怨不了誰,因為相較之下它就是很難用,當大家都不願用時還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那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INTEL真的可以用這個心態走看看下個10年,想必那故事會更加精采~
哎呀.又還是那兩個**迴紋針的.很無知.多念點書吧!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DEC 的Alpha處理器… 全球第1顆64位元的CPU

人生第一次進工廠,就是在DEC的桃園大溪廠,一直待到公司被康柏併購!
cs113ta wrote:
8086
80286
80386DX 總算有浮點運算

紅字這段是錯的,有內建浮點運算的是從80486DX開始。
因為我買過80387裝在我的第一台電腦-80386DX-33上面,然後拿來玩某款蘇聯電動,模擬魚類育種,沒有浮點運算的話一條魚要算好幾個鐘頭,有浮點運算的話十幾分鐘就可以算完,不知道有沒有人玩過?
話說回歸主題,如果還有Intel正廠的80387,應該有點收藏價值吧! (我當年買的那顆是Cyrix做的)。
既然談到Itanium跟IA64,不如順便回想一下Intel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快速的電腦可用,卻被我們這些笨蛋所害,拖累了電腦效能進步的一些事吧! Aren't you thankful?

Slot-1:
因為其他廠商可以自由地生產Socket 7相容CPU,I皇為了鞏固市場,就搞得個有專利保護的Slot-1出來。AMD要做x86可以,但是我I家的板子不給你用,AMD只好去搞了個Slot-A出來。然後不同廠牌的x86 CPU就再也不能共用主機板了。官方說法則是這種封裝方式,可以更容易的增加L2 cache的容量,讓使用者有更快速的電腦可用。
結果這個短命的Slot-1也在成功區隔對手後,變成一片歌王,就此絕種(走server市場的slot-2不算),又走回socket的老路,由Socket370取代了。退場的原因居然是slot結構無法支援更高的頻率,WTF!!!
當年我還遇過一件鳥事,買了一片440BX slot-1雙CPU的主機板。結果P2 slot-1的版本停產,代理商改換Socket 370的版本給我,用了轉接卡上去,居然不支援多處理器! 後續只好請代理商去市面上幫忙換貨,用新版的socket 370 P2去換舊版slot-1的回來。

RAMBUS RDRAM:
這個有用過的舉手! 很多沒舉手的人,你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有用到RDRAM過。當年任天堂N64跟SONY PS2,都有用到這種記憶體,這個也是我去查維基時才知道。
後來Intel入股Rambus後,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快速的電腦可用,強勢主導要用RDRAM取代PC-133 SDRAM。一開始想讓SDRAM跟RDRAM共存,吸引user轉換,搞個顆MTH晶片讓主機板能同時支援這兩種記憶體。結果MTH出包,回收產品,虧了一大筆錢,後續Intel也只敢推支援單一記憶體種類的產品。
不過Intel還是不甘心,因為當初RAMBUS最不能讓人接受的就是貴,Intel還搞出搭售的伎倆出來,特定晶片組的主機板搭配RAMBUS一起出貨!不過搭售的記憶體有限,會買到這個價位產品的使用者,看不上那點容量。但若要再擴充記憶體,錢跑掉的速度又會變快。最後即使富爸爸放話過未來只會支援RDRAM,阿斗還是扶不起,DDR規格出來後,迅速的變成PC DRAM主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