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1代i9獨享ABT加速,全核5.1Ghz運作,但溫度高!

小笨賢 wrote:
讀電子的都知道...W(恕刪)




...連我不是念電子的都知道了

厲害了W=IA

老師表示 W.....TF............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1000K wrote:
Apple M1的耗電量,還得益於眾多的ASIC線路

運算耗電的本質可以這樣思考:
1. 計算就是要用計算紙 (邏輯運算就會耗電,即便你用到超導材料、光子電腦、、、也一樣)
2. 製程改善可以降低耗電 (例如筆頭細一點,計算的字體小一點之類的概念)
3. 專屬線路可以改善特定應用的耗電量 (例如乘法計算比起利用加法運算n次快)

M1改善耗電的代價就是電晶體超多,成本(IC面積)超高
其實把運算能力分割到電晶體單位上,M1並沒有比較好
這世間有些道理或限制是人類早就知道的,只有n年一見的神人才能打破 (不過M1團隊沒有)


您說的沒錯,單位電晶體得到更多效能,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拉高時脈,簡單又暴力。
IPC要提昇50%非常困難 可能要付出200%的電晶體才有50%的IPC提昇
可時脈2.0G拉到3.0G 電晶體也不用增多就獲得50%效能提昇

Apple M1的電晶體數是200億個 跟 3990X 64C/128T差不多 效能哪個強了就不用說了

時脈低達到省電目的其代價就是用更多電晶體來換
ค้้้้้้้้้้้้้้้้้้้้้้้้้้้้้้้้้้้้้้้้้้้้้้้้้้้้้้้้้้้้้้้้้้้้้้้้้้้้้้้
小笨賢 wrote:
讀電子的都知道......(恕刪)
小笨賢 wrote:
讀電子的都知道...
W= I * A
我不知道 您的CPU W數 是從哪來的~~ 軟體得知的嗎?? 測試可以這樣不嚴謹嗎??

您若沒辦法 實際測量 +12V 的安培數, 但至少 使用 瓦時計!! 一樣的周邊...來測量整台耗電量!!

我看您應該不是讀 電子 電機的喔!! 還是學過忘了~~

那你的cpu W數是哪來的?由A還是I來的?W數又是什麼??
不好意思,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他們只教我瓦數這個名詞,沒教過W數
如果你從別的星球來的,請回去你的星球,謝謝
最後,在這個地球上,讀過電子的都知道一件事
就是不能把單位搞錯成公式符號,否則不但會被當掉,未來講出去還會被人笑
地圖上的流浪者
你是在2021-03-21 2:26 發文的。哪裡幾百年?頂多也才100多天
地圖上的流浪者
所以你可以回答你對基本電學與電子學的了解有多少嗎?願聞其詳
真的是演歌仔戲的既然牠喜歡出瘋頭.那就讓大家看一下別人怎麼評論牠的
專帶風向的帳號被砍.就看牠一人小十指姑娘歌仔戲.我看法是同一人.不知道恥怎麼寫.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那你的cpu W數是(恕刪)
人品是做人最好的底牌.
簡單說就是散熱器越好,官方超頻就能超出更好的效能吧....
不過這點倒是5800X也差不多...為了PBO提到散熱也都是雙塔扇或是上水冷的....
fox.simon wrote:
簡單說就是散熱器越好,官方超頻就能超出更好的效能吧....
不過這點倒是5800X也差不多...為了PBO提到散熱也都是雙塔扇或是上水冷的....

不考慮其他 只要頂級效能(單核) 簡單講是這樣沒錯

當考慮其他
i9 165W(未超頻就已經是虛標了 上5G那個功耗超驚人)
大幅超頻到5G(外國很多人反應上不了5G)
要增加太多散熱裝備了
◎機殼要大 ◎風扇要多 ◎散熱器要大 ◎電供要大 ◎冷氣要開
硬體每項多個一千五到兩千
共要多花五千到七千才能有「接近」穩定的散熱效果


裝同樣高階散熱器
i9是勉強壓住
5800 5900 5950是維持工作溫度
(最高階散熱器對AMD這三顆有點大材小用
可以用低一階兩階 價格再便宜一點的散熱器)

比效能 只是小贏5800 大輸5900 5950

花更多的錢擴增散熱效果 還輸給5900 5950.............

然後i9價格還沒有更便宜.............
                              彈幕濃!
dkdon1009 wrote:
不忍直視

看牠們還要怎掰下去

心中有愛 就不熱


牠們還有一招:

幻想自己身處寒冬

超到爆熱爆功耗

正好當暖爐
鄧忠 wrote:
牠們還有一招:
幻想自己身處寒冬
超到爆熱爆功耗
正好當暖爐
比起AMD產品 超頻這個i9需要
◎機殼要更大
◎風扇要更多
◎散熱器要更大
◎電供要更大
◎冷氣要開更冷
最後一項 ◎錢要花更多

受得了這些 那真的很有愛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