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KUMA wrote:
你確定這位"強者我朋...(恕刪)


大大您的"你確定" 太多了
我只能確定...用G41內顯及後來請朋友去購買的N社 G220是正常的..
所以你的懷疑根本是不存在的..

就像其他版友講的
買塊顯卡就是要爽爽玩..又不是買來做問題排除的...
我不是住海邊的不會管太多
AMD改不改講句白一點的 " 關我鳥事 "
蛙鳴之地 wrote:
創新在哪裡?正確來說是現在的產品『融合』的程度太差,是一顆未完成品。
單純用膠水將一顆CPU跟一顆PCIE的顯示晶片黏在一起。
技術水準還遠比Intel現在的產品遜色太多,還能賣不就因為那顆顯示晶片還不錯。
對,這是很現實的,只要能用,我管你什麼技術水準哩。這就是消費者。


青蛙,你怎麼老毛病又犯了?不懂的東西就不要亂講,要講資料就要找清楚正確一點啦!

Intel與AMD的內顯都不是實體PCIE interface,也不是用膠水黏在一起.Intel的第一代CPU+GPU是兩顆die封裝在一起沒錯, AMD的APU是從頭到尾就是一顆die啊!還"正確來說"哩,真是夠了.

而Intel的內顯可以直接存取L3 cache,而cache又是Intel的強項!

蛙鳴之地 wrote:
AMD向來搞這種消費級刪減都搞的很失敗。
不是刪太少,放了一堆用不到增加成本(如AMD-V,AMD64)
就是不夠好,1+1還小於二(現在的APU,FX,跟多核心累積的全系列消費型CPU)
他沒有類似Tesla的產品。也沒有Intel源至Larabee的MIC
就開始要搞給消費用電腦使用的異種處理器協同運算!?


AMD64怎麼會用不到?去弄清楚x86和x86-64先再發言吧,Intel都在用了你認為呢?怎麼不連Intel順便幹一下呢! 不然你以為Windows 64bit是賣心酸的喔?連BIOS在開機過程都會切到64bit去,有時候很懷疑你真的是寫BIOS的嗎?

AMD有一個叫做 "APP"的東西(Stream),去看看這是幹嘛用的.

是"Larrabee",你老是會弄錯字.

幫你指出一些錯誤,老實說,你有時候的發言是很像end user沒錯!!

蛙鳴之地 wrote:
就nVidia的這個...(恕刪)


INTEL那個才是真正的水餃,還是顆強迫中獎來的...效能還被A8/A6給海放
AMD的FUSION比INTEL的水餃高明多了...

又在模糊一般USER了
總以為自己是中立的,經過N飯的歸類才知道我是A飯。
MandolinRain wrote:
要用GPU來進行HS...(恕刪)


我倒覺得從Apple的成功或許可以預想GPU應用的走向,如影像與聲音的輸入會有機會完全取代實體鍵盤,圖形畫面的處理若單靠CPU肯定效率不好,Apple看到這一點,微軟也是,Intel也不完全只花精神在提升IPC,新的指令集與記憶體架構來加速IO都是為了這些應用鋪路,屆時就看是硬體(CPU)跑在前面還是軟體(OS)跑在前面吧!(我個人認為軟體的支援還是比較慢一點.....)
wbj6740 wrote:
青蛙,你怎麼老毛病又...(恕刪)

唉~人家是率領大師群總要給點面子阿~

cache這部分intel的確能把AMD吃得死死的
L3這部分光看i一代就能把FX打得滿地找牙了
二代跟三代更強~不過整體上是都差不多

adamenzo wrote:
唉~人家是率領大師群...(恕刪)


面子?真正的大師都在潛水啦!
個人認為技術資訊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正確,尤其是業界相關的人的評論,半吊子的資訊並不會讓人有面子,更是輸了裡子.至於那些所謂的I fan或是A fan的廣告文章,不看也罷!

wbj6740 wrote:
面子?真正的大師都在...(恕刪)


蛙大本來就很喜歡來揭露一堆有的沒得,結果內容根本錯誤擺出,又愛誤導USER
以為自己隨便露露幾句,就可以騙騙所有人了。
總以為自己是中立的,經過N飯的歸類才知道我是A飯。
wbj6740 wrote:
我倒覺得從Apple的成功或許可以預想GPU應用的走向,如影像與聲音的輸入會有機會完全取代實體鍵盤,圖形畫面的處理若單靠CPU肯定效率不好,Apple看到這一點,微軟也是,Intel也不完全只花精神在提升IPC,新的指令集與記憶體架構來加速IO都是為了這些應用鋪路,屆時就看是硬體(CPU)跑在前面還是軟體(OS)跑在前面吧!(我個人認為軟體的支援還是比較慢一點.....)...(恕刪)

您提到一個重點,要搞HSA,若先不談殺手應用,IO任督二脈也一定要先打通,這是重點,畢竟HSA需要CPU跟GPU的資訊密集交換,最終結果還是要回到CPU裡的分頁機制、記憶體寫回這些單元,跟3D遊戲中GPU負責成像直接控制並丟給顯示器而不回到CPU,已經不一樣了。

至於語音輸入,目前普羅大眾碰得最多、最成功、比較好用的,是iPhone 4S的Siri,以語音自然輸入運用的運算量,如果iPhone的ARM處理器就已經足夠,x86 CPU是綽綽有餘的,或是會走向專屬硬體專職處理語音自然輸入(類似HD7970內的轉檔線路的硬體實作,跳過HSA或GCN)。

如果是影像輸入,確實是計算量挑戰比較大、HSA有機會發揮的。但是參考Kinect,以XBox的架構,也已經足夠處理,因為Kinect內建的兩個攝影機,解析度都不算高,重點是放在能夠抓到人體不同部位距離Kinect的距離資訊的那個特殊測距攝影機,才因此有較好的體感體驗。

個人認為HSA的最大對手,不是Nvidia,更不是Intel,而是專屬最佳化硬體線路的ASIC實作方式。如果是要做輸入應用,增加特殊的配套輸入專用硬體/感測器,通常是跑不掉的,像iPhone/iPad掀起風潮的多點電容式觸控面板,Wii/智慧型手機內建的陀螺儀/加速儀,Kinect的測距攝影機...等。
MandolinRain wrote:
您提到一個重點,要搞...(恕刪)


您提到的那些硬體是senser部分,資料進來後還是需要演算,若是專屬硬體的應用可能比較侷限,AMD説HSA的目標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程式語言平台,就看程式設計師的功力與創意能發揮與發展何種應用。您説的沒錯,目前看到的這些應用或許CPU可以辦到,但是改用GPU的話或許準確性與效率會更好,又例如應用應不只是在PC上,汽車工業或是居家應用也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無論如何看來CPU發展的速度漸漸緩和下來,而AMD利用自己的優勢那部分來打另外的戰場也許是一條路,喝茶看結果吧!

結論是

A社又在嘴砲了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