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二哥表現亮眼~AMD的CPU市佔率提高

478 跟 775 也是活得很久呀...

只是有支持的晶片組跟 CPU 區分
變成不是同一種腳位的 CPU 就一定可以上而已

其實幾個腳, 是他們佈線的需求考量問題

有去研究半導體製造的話
會發現其實裸晶底下那個綠油油的 PCB 也只是一張很單純的電路板

但為什麼要做得比裸晶大很多?

因為這樣才好拉線, 好做接腳 ...



所以 1366 跟 1156 之間存在故意的陰謀論
是可以成立的.

1366 可以透過空腳來處理啊, 不一定要省那些空腳就降一格做 1156
兩套模組下去做可是兩種成本...

這就跟當年 775 一樣, 沒用上的空腳往後開發時還是可以拿出來用...
雖然也可以直接讓同一腳位代表不同意思的電子訊號就是了


不曉得Intel每有新一代CPU就要換腳位是真的效能考量,還是為了搶錢才做這樣的設計,不過為了升級考量,我以後的桌機應該都會使用AMD或其他容易升級的CPU系列.

  現在桌機雖然不貴,但以我的習慣,桌機服役的時間少則五年,多則七,八年,組的時候用買3000左右的CPU(不算快,但平時使用不會比六千以上的CPU慢太多),用兩三年後再花個三千升級更高階的CPU,比一開始就買高階的CPU來得划算.

  效能並非我最優先考量的部份,而是希望能在價格-效能-穩定-未來升級,這四項因素之間,取得我最滿意的平衡點,尤其我的桌機大部份時間都是用來上網+文書處理+看圖+簡易修圖+看影片,其實不需要太高階的CPU.

  有競爭才有進步,Intel獨大太久了,有AMD這個競爭對手是好事,以後我也會盡量使用AMD的CPU.
這邊關於處理器的腳位爭議.或許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的"陰謀論"
其實上面已有網友提到處理器封裝的因素,這點的確是原因之一..

但是關鍵因素則是來自於處理器的核心架構設計問題,
我們都知道處理器的每一個腳位都具備其功能上的意義(這在原廠的文件裏可以找到)
雖然同屬Nehalem架構下的同一家族.但其處理器核心結構並不完全相同(Core i7為Bloomfield而LGA1156為Lynnfield)而Nehalem將mc整合進處理器中,雖有其效能上提升的優點,但另一缺點就是因應記憶體規格乃至
匯流排的線路有任何變化.處理器腳位也得跟著改變,其中I7是用QPI匯流排,未來的LGA1156乃是使用DMI匯流排(就傳輸頻寬而言QPI優於DMI),自然處理器腳位必須變更.類似的情形在AMD較早期的K8處理器也曾上演過,當時為了能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技術而推出Socket 939,940(非AM2雖然都是940針)兩種腳位處理器,但卻無法兼容,使得當時AMD的使用者相當無法諒解.然而實則廠商的確有其苦衷

至於何以Socket 478或LGA775無此情況發生,當然是因為當時的FSB匯流排,MC是放在北橋晶片組上,所以即使
腳位相同但新處理器卻未必能舊主板上繼續沿用的主要原因也是基於此因素(北橋晶片過舊無法支援)

恭喜AMD^一^
雖然最近才換P II
大致上感覺還不錯
rest56789 wrote:
恭喜AMD^一^雖然...(恕刪)

P II???
This old guy?Wiki PII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He means Phenom II
AMD的耗電確實比英特爾來的低,

價格也比英特爾來的低,

只有市占率比英特爾來的低。

筆戰的原凶是誰大家清楚

我就不用多說了

每次幾乎都是他引起的

雙面刃是有怎樣很多事情都是雙面刃拉

你繼續嗆你的吧


chaopping wrote:
AMD的耗電確實比英...(恕刪)



小弟不材誠心請教,
因為小弟一直以為Intel最近出來的雙核心45nm的新架構,
在滿載情況下與AMD相比功耗較低,待機則是兩者相差無幾,
不知是否小弟誤會了,要不然準備要敗下手的E5200又要縮手了,
且如果細問的話以AM2 5200+ 和 Intel E5200兩者相比是否功耗不相上下呢?
還請大大解惑,謝謝!!
樓上這位兄台
你可以放心的買E5200
功耗相差無幾
是指飛龍二
如果是拿
AM2 5200+ 和 Intel E5200兩者相比
因該是E5200會來的低
畢竟他是45奈米架構
功耗因該會比65奈米的AM2 5200+來的低一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