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2代甜品神U 12600K單核/遊戲性能斬R9!降壓超5.2G能耗比優!

開運貓 wrote:
原本"遊戲大屠殺"標...(恕刪)


這次對於工作者來說是個有利的產品
但是對於玩家來說
永遠都是缺那一張顯卡
希望INTEL顯卡早點出吧
如果可以徹底鎖住算力
應該有機會在遊戲市場攻城掠地
游戏脑力
intel显卡不会锁算力的.
j808010
那如果這樣那就又是空氣了
看来功耗真的是玩家很重要考量
现在12600k 已经完全售罄. 几乎所有平台都找不到.完全没有了 ,12700k 却还有不少

而12600k 最终售价 都快追上12700k了还是比12700k更抢手
我看到一堆标价2200-2400的12600k ;而12700k的标价最低能到2800左右
两者价差其实已经很接近

玩家不知道,12700k 功耗之所以高那么多只不过频率过了拐点的缘故.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在bios里把pl2设置成125w就能让12700k 始终维持低功耗运行的同时性能依旧强于12600k.
甚至连12900k 把pl2设置成125w 性能依旧有接近默认9成.
恍似
12代效能好不容易提升10幾%,然後自己降頻降效能10%嗎?


11900k 281mm2

10900k 206mm2

12900k 209mm2


10900k, 11900k,12900k 苹果处理器, intel独显 核心对比

12代一个goldencove大核的面积大约为6.8mm2 ; 10代cometlake一个核面积为10mm2, 11代rockeltake 一个核江米为12.8mm2
ipc相比11代提升20%,的情形下面积相比11代缩小了40% ;假设ipc不变用rocketlake的架构制作,面积大约会缩小55%. 看起来10nm esf的晶体管密度相比14nm+++ 提高了2倍多.
游戏脑力 wrote:
看来功耗真的是玩家很重要考量
现在12600k 已经完全售罄. 几乎所有平台都找不到.完全没有了 ,12700k 却还有不少

而12600k 最终售价 都快追上12700k了还是比12700k更抢手
我看到一堆标价2200-2400的12600k ;而12700k的标价最低能到2800左右
两者价差其实已经很接近

玩家不知道,12700k 功耗之所以高那么多只不过频率过了拐点的缘故.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在bios里把pl2设置成125w就能让12700k 始终维持低功耗运行的同时性能依旧强于12600k.
甚至连12900k 把pl2设置成125w 性能依旧有接近默认9成.



只有你才會把功耗放在最不重要的地方啊~

最好頻率越高越好打贏其他家才是重點,桌機只要性能功耗算個啥

之前大家都在討論擔心11代功耗不就你一人覺得無所謂 


還有,會刻意忽略頻率甜蜜點的人也只有你吧

既然11代超過甜蜜點功耗開始暴增你都覺得無所謂,那12代為什麼又開始重要了?

不就功耗更高了才開始回頭圓頻率應該設在甜蜜點才能嘴A功耗更差嗎

A家只要功耗大增就是廢,管他啥性能甜蜜點



游戏脑力 wrote:
12代一个goldencove大核的面积大约为6.8mm2 ; 10代cometlake一个核面积为10mm2, 11代rockeltake 一个核江米为12.8mm2
ipc相比11代提升20%,的情形下面积相比11代缩小了40% ;假设ipc不变用rocketlake的架构制作,面积大约会缩小55%. 看起来10nm esf的晶体管密度相比14nm+++ 提高了2倍多.



還有更厲害的,晶體管密度用IPC性能提升除核心面積算來的


密度他媽不是都用總電晶體數/單位面積在算的嗎,還跟IPC跟架構有關係啊?


然後 假设ipc不变用rocketlake的架构制作,面积大约会缩小55% 這又什麼?


估計縮小55%面積又是為了湊2倍以上密度提升所以自己湊的吧~


真的教intel工程師做人啊


ya19881217
5950x玩降壓超頻可壓到百瓦內,牙膏會超滿有它的道理,比降壓超比不過5950x,牙膏當然就頻率拉滿贏得最佳效能的稱號。這點都不懂還成天在補腦,有點可悲。
strategicweapons
想看看5950X 降壓35W的成績
最近買了12900K自己實測
8大8小全開
--------------------------- 35W 140W (Package 功耗)
CineBench R23(多核) 11522 25916
Geekbench 5 (單核) 1988 1994
Geekbench 5 (多核) 9258 15618

風魔2空冷溫度 -------- 29度 60度 (室溫22度)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21h1
開運貓
感謝您這篇超棒的測試!
strategicweapons wrote:
最近買了12900K自己實測
這樣比較清楚
12900K (8P8E全開) 35W 140W
CineBench R23 (多核) 11522 25916
Geekbench 5 (單核) 1988 1994
Geekbench 5 (多核) 9258 15618
風冷 (風魔2、室溫22°C) 29°C 60°C
strategicweapons
用65W跑cinbench R23目前是40-43度左右 室溫23
微醺鸚鵡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所以一般版12900大概就是這樣了。[讚]
:想看看5950X 降壓35W的成績

其實只要知道5000X系列整體特性後就知道結果了

(R23太花時間就用R20了,搭配3200 64G記憶體及技嘉B550I主機板)

答案是5950X沒辦法設35W去跑
烙賽GF IO DIE就要吃30W了,不管負載還是待機
我實測能跑的最低瓦數為47W,但看圖也知道基本上很悲劇(1400分)
(你設10W、20W還是會跑在47W上)
(橫向對比8核的5700G在約50W下就能上4800分;或是30W約4300左右)

不過也能觀察到在105W內性能提升幾乎是線性增長
大約110W之後性能提升趨緩,120W能達到10000分
只要換掉GF IO DIE,能耗表現將會非常變態
(5000G系列的IO記憶體超到4000,IO高附載下約6~7W,待機約3~4W)

講白了,現階段要選AMD建議等ZEN3+(有的話)
並且要採用台積電製程的IO DIE
不然請直接等ZEN4吧~(已確認用台積電6奈米做IO DIE)
現階段確實沒有選AMD的必要
開運貓
感謝您這篇超棒的測試!
strategicweapons
感謝測試~看來5950主要是io耗太多電 我給12900k 85W(75W+10W非核心)的R20分數是7385 跟5950X 105W(75W+30W非核心)時的9280還是有差異
補完市售版12600K進機殼之後的測試,來看看超頻後能不能裝進小機殼中:

之前用ATX機殼裝5800X,但近期喜歡小機殼,借了一台ITX的SG14機殼測試之後覺得很好用,也想把12600K裝進小機殼內!

但這回Z690首發沒有DDR4的ITX主機板,先前正苦惱時,發現了一個神物(我知道是已知用火,LAG很久啦),Q500L機殼,能夠在近乎大型的ITX機殼(例如NR200、CST350)尺寸內,安裝ATX主機板!

Q500L到原價屋一看,櫻花版賣1890,但是送價值1190台幣的ARGB 12cm風扇三個,這樣機殼等於只要700!太划算了秒買...然後太熱門了台北沒現貨要等....

機殼幾天前到了組裝好如下圖,但顯示卡 3060Ti 還在朋友那,為了模擬裝入顯卡後的散熱情況,裝了張接近鄉民尺寸的GTX 780Ti 。


這個殼其實塞的進ATX電源,但我用全漢 850W SFX電源,節省空間與方便理線,視覺上也較美觀,將來換ITX機殼還能沿用。


上面三個ARGB風扇都是送的SickleFlow 120 ARGB。


上方就是SG14 ITX機殼。這幾張圖一定有人會注意到,微星水冷MAG CORELIQUID C240的安裝位置,水冷裝機殼下方似乎違反常識?(即水泵要比冷排低),這是因為C240的水泵是在冷排內,所以安裝在下面完全不影響,風扇則配合安裝方式,調整為抽風。機殼也墊高。

究竟這樣的小機殼,塞入ATX主機板加上超頻的12600K,效果如何呢?

安裝顯卡後CPU多了十幾瓦,應該是PCIE通道的關係?跑R23還比燒AIDA64高個幾瓦,第一輪就用R23燒機來測:


點圖可放大

今天室溫約24度,149W左右燒10分鐘穩定在76度,其實比抽風水冷放在機殼外燒的78度還低。

我個人推測因為水冷改抽風,但我沒有密封風扇與冷排間的空隙,所以抽風效能比吹風低,但放在機殼內後,因為風扇兩進三出,機殼內是負壓,水冷風扇抽風的效果反而變好了。

第二輪測試加上顯示卡一起燒,780Ti畢竟是老卡了,只有約260W功耗,跟30系顯卡玩遊戲(非燒機)差不多吧,但溫度則因為製程關係熱多了,可以參考一下



CPU只多了一度,正是因為冷排放在下方吸風,基本上不太受到顯卡的影響。

效能方面,1.22v可以超到全核心5.2GHz通過燒機測試,分數則與5.1GHz相差無幾(5.1的分數貼過了),但功耗又多了10幾瓦超過160W了,溫度也達到80,所以只是看看效能,平常超個5.0~5.1全核來用,應該就差不多了。

5.3以上燒機加到1.25v都不穩,顯然這顆的體質就是這樣了。



記憶體方面,12600K的IMC還OK,沒有網傳的弱127或129很多,美光Crucial Ballistix D4 3600可以超到4000 Gear 1沒問題,但我這兩條在5800X時就驗出是雷,上4000要降參數(16-18-18-38降到17-19-19-39,不然雖能燒機,但平常用不穩),到了12600K也一樣,效能也請參考了。

12代 8个大核4.5ghz大概只需要125w 这个基本确定,没有4.5ghz也有4.4ghz ,体质好的4.6也没问题基本持平或好于5800x的频率
8个大核4.5ghz r23 大概时18500 .因为8个大核全核4.9都摸到了2万

所以我们可以推算如果12代真的出16个大核功耗250w,全核4.5ghz 多核性能大概能跑到37000
打开pbo后 烤机烤到260w的5950x 也炮不到3万分,大概29000+
其实不需要16个大核,12个大核全核4.7ghz 功耗只需要200-230w就足以做到r23 29000
相比12900k 4.9/3.7;拿掉8个小核,大核频率降到4.7 这里就能降低80w左右功耗,再加4个4.7ghz的大核增加80w功耗
相比现在12900k性能还强
所以12代大核到底有多强? 基本回到了以3打4的局面.而且还是相同功耗达成

既然这么强为什么不出? 原因很简单,12900k 首发为什么是$580?号称16核心卖$580 intel有这么佛吗?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这东西和真正16核规格差很远
如果是12个大核那么保底$700; 16个大核保底$1000
大核成本高.我看英特尔以后都只会不断增加小核.明年13900k 8+16 ,$700多核r23预计35000-38000

10+0 4.8 210w=24800
8+8 4.9/3.7 240w=27500
12+0 4.7 240w=28800
8+16 4.9/3.7 270w=34800
16+0 4.5 250w=37000(hedt 平台? 没必要出)
8+16 5/4 或提高ipc 提高能效=35000-38000=13900k
8+32 4.5/3.7 240w=50875 明年hedt平台见

zen3
16+0 4.1 140w=26000
16+0 4.5 250w=29000
zen4
+25% ipc +4%频率提升后
16+0 4.25 170w=33800 =7950x
16+0 4.65 270w=36800=7950x pbo
zen5
8zen5+16zen4 4.6/3.8 200w=20000+30000=50000
8zen5+16zen4 4.9/4.2 300w= 21500+33000=54500

测了一下12600k xtu烤avx2 普通风冷压.117w ,温度最高到77度
还算可以.这颗体质不差.称不上惊艳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