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當年個人看同學一個個組這麼好也有人踩到發熱的地雷(忘了是1G還是933Mhz?).星風邪宇 wrote:懷念當年的圖拉丁1...(恕刪) --話說回來.個人仍很看好AMD的RyZen.這幾年AMD這麼低調想必也很努力把這產品做好.
Wow_Senior wrote:Only K8 沒...(恕刪) 我當年有Athlon XP 跟PIII 1GHz老實說P3其實沒有很好,反觀XP有不少優勢,所以P3壽命很短,很快就推P4來彌補市場弱點,是初期P4還OK當年要兩個CPU很少見,因為電腦比現在貴不少個人是直上最好的P3不過因為我有一台工作而配給用的K7,才知道P3被淘汰的原因P2跟K6當年資訊比較落伍,所以其實討論上大家都保守買P2,包括我應該很少人會去用K6,所以性能的表現至今還是很模糊而難以公平比對
當年還有同學賽揚3XX給它OC超耐用的.當年就看著同學操它到畢業.P3在那年代真的耐操.黃金300秒 wrote:當年我的P3 550...(恕刪) --個人對現在電腦的硬體沒啥太大慾望.重視穩定基本因素.AMD也很穩的.效能都不會落差太大.慶幸SSD這種東西提前出來把效能拉近差距.不然硬體再快硬碟沒跟上也是一樣要領號碼排隊的.個人不會因自己立場不同就把事與物搞模糊.Intel的好.這就是個人會推給別人用它的原因.更是排除降低所有別人用它的疑慮.AMD同樣越來越穩.可悲的是有些人還停留在過去刻板印象.與其說刻板印象不如說自己已經被同化為對基本事與物的判斷從過程到現在進行式搞不清楚之棋子.別說只有電腦這塊.對其它也是如此.網路這塊也是.跟人們自己日常生活上的都是如此.沒對錯.只是人在介於與介入這事與物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種的歧見與衝擊.但有些人明知故犯還加厲瞎扯.就是不願讓人看到自己有錯了卻故意製造混亂來讓自己獲得自以為是的救贖與當作沒啥事發生般的.
第一台雙核心是塞揚300超450的雙slot 1,裝win2k,還要去修改邏輯核心的數量,當時若用奔騰2放mp3在加開網頁時,聲音會頓一下,用了雙核後,完全沒影響,之後陸續玩了雙SLOT1 P3/1G,雙370 土拉丁1.2G,還有雙AMD ATHLON,哪像現在幾C幾T的,說真的,感覺用起來日常工作其實都沒差,而現在都是找功耗最低來用,處理器的效能都過剩了。
AGESA wrote:你的印象是錯的.....(恕刪) 但別忘了那時8核效能還打輸別人的4核,一直吵人家是假8核,假4核,但效能假的還比較強啊還有那時的堆土機,打樁機什麼的PPT很好看,但出來的效能只達人家I5等級的(當然那時AMD主打換處理器不用換主機板,限制了其效能的擴展,所以現在都放棄玩這套了,同時發表AM4板子)
個人認為AMD真多核心的架構是敗在軟體的不支援,當初AMD真四核、六核出來的時候,能支援多核的軟體屈年可數,但如果是用Linux的就不是這麼回事(請參考鳥哥linux的私房菜,電腦效能篇),HT的技術確實是真的有他應用的優勢,而AMD單核效能較弱也是事實,我從K6時期就開始用AMD,在以前只要一年,CPU效能幾乎就翻倍,超越摩爾定律的情況下,CP值變成我唯一的參考,年初花大錢組裝的電腦,在年尾可能就變一般中階機,所以自然AMD是首選,但是在現在即使過了二、三年,CPU的效能差距幾乎沒什麼太大的感覺,我的1075T四年前當初花6000左右買的,用到現在雖然略有老態,但依舊順暢,就算我常常在剪輯HD的影片,看起來還是夠用的,真心希望這次AMD的新架構能有亮眼的表現,不然我真的就要跳I社了…
yesido999 wrote:個人認為AMD真多...(恕刪) 可惜在高階的伺服器和超級電腦市場,AMD還是不及INTEL,而且現在的3A大作,即使做到優化多核心,大多都只到支援四核而已,不要再說什麼等DX12和多核時代來臨就能發揮它真正的實力,到時即使AMD能變成超級撒亞人,別人已進化到超3,超4等級了,正如上面很多A粉都念念不忘當年A家K7,K8時代打趴PD時的時代,但別忘了從CORE時代開始整整10年都是INTEL的天下,就只能盼望這次新架構能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