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一堆雙系統都使用 atom x5 .
但是 好像先前有新聞說intel 要讓 Apollo Lake 取代低階 . 那Apollo Lake還是算 atom cpu 類嗎 ?

Intel 還有新款處理器?「Apollo Lake」專為低階產品打造

Intel® Pentium® 處理器(原名Apollo Lake)
=> 應該就是以前 celeron . 以前低階 cpu celeron , pentiumD 後來叫 pentium

Intel在稍早中國深圳舉辦的IDF 2016中公布全新Apollo Lake平台架構處理器細節,並且透露最快將在今年下半年間推出,同樣鎖定2 in 1裝置、筆電、小型桌機與AIO裝置,至於市場定位則鎖定低價、入門裝置。在產品定位來看,Apollo Lake平台將成為先前推出的Braswell平台架構處理器後繼產品,亦即將成為新款Pentium、Celeron系列處理器,同樣維持14nm製程設計。
Apollo Lake平台架構處理器將處理器從先前的Airmont設計更換至Goldmont,並且採用與Skylake相同的顯示核心,藉此對應4K解析度顯示輸出,最高可同時對應三組顯示器輸出 (即包含裝置本身螢幕在內,可同時外接兩組螢幕輸出)。其他部分,Apollo Lake平台架構處理器將對應DDR3L與LPDDR4記憶體模組,同時加入支援eMMC 5.0固態儲存元件,以及USB Type-C連接埠。


未來是否沒有 atom X5 X7 cpu ?

未來是否沒有 atom cpu ?

還是說 以前 atom 只是 bay trail => Apollo Lake . 那先前說退出手機市場是只 atom 不賣到手機端嗎 ?


目前intel X86 CPU 就 I5 (core I5 , core-M) 跟 ATOM 兩組吧 .
前者耗電 後者省電 . 2邊是不同做法 .

那改使用 Apollo Lake 會有 android + win10 雙系統設計嗎 ?
文章關鍵字
andy2000a wrote:
先前一堆雙系統都使...(恕刪)

就我知道的
Atom原本是屬於Netbook市場使用 但後來Netbook被CULV筆電取代後
就又把Atom轉到手機市場 那時候最大客戶應該是ASUS
但後來還是敵不過ARM陣營 所以Atom系列基本上很難見到
就連NAS方面也用NUC的CPU(Celeron C、N及J系列)取代
也就是現在的Bay Trail以及Apollo Lake架構中比較低規的

補充:Atom現在還有出現在一些產品 如電腦棒以及少部分中低規NAS

AKSN74 wrote:
就我知道的Atom...(恕刪)


那未來是全都使用 core M 類設計 平板嗎 ?
因為好像得atom 才會出現 android + win10 .

andy2000a wrote:
那未來是全都使用 core...(恕刪)

之前Intel好像有說過要退出手機/平板市場
所以要在手機/平板上再看到Atom 甚至是Core M就更難了

目前要看到Android x86平台 只有多媒體播放器 或是小型多功能裝置才有可能見到
手機/平板基本上幾乎是ARM的天下了

比較會見到Core M的輕薄裝置是類似像Surface Pro那類的產品
但本身嚴格來講其實也歸類為筆電產品
jimmydai wrote:
Intel Atom...(恕刪)

這片似乎是工業還是伺服器主機板?
有看到BMC晶片
apollo lake台灣也沒賣主機板,只能找水貨
其他國家開賣很久了
J3455、J4205..等
jimmydai wrote:
Intel Atom...(恕刪)


它的上一代有重大瑕疵,所以才趕緊出新的來補救

18個月後有機會變磚頭的Atom C2000

型號包含:C2308、C2338、C2350、C2358、C2508、C2518、C2530、C2538、C2550、C2558、C2718、C2730、C2738、C2750C2758

受影響的廠商至少有Dell 和 Synology、Asrock、Aaeon、HP、Infortrend、Lanner、NEC、Newisys、Netgate、Netgear、Quanta、Supermicro、ZNYX Networks、ASRock Rack、iXsystems、Seagate、Sophos

這一代應該沒問題可以買了

不過就可憐了之前用C2000系列的這些廠商
AKSN74 wrote:
就我知道的
Atom原本是屬於Netbook市場使用 但後來Netbook被CULV筆電取代後
就又把Atom轉到手機市場 那時候最大客戶應該是ASUS
但後來還是敵不過ARM陣營 所以Atom系列基本上很難見到
就連NAS方面也用NUC的CPU(Celeron C、N及J系列)取代
也就是現在的Bay Trail以及Apollo Lake架構中比較低規的

補充:Atom現在還有出現在一些產品 如電腦棒以及少部分中低規NAS
這件事情跟蘋果有關
最早是SONY超輕薄筆電 用上SONY極端高科技打造出超輕薄筆電(還無關)
當時一堆筆電廠想學SONY出超輕薄筆電 卻沒有SONY技術
只能使用Atom以低效能低熱量去換取輕薄 解決(規避)各種技術上的問題
輕薄是有 但是幾乎不能用
裝完XP連跑系統與低度需求的上網(當時上網環境與排除flash使用)都慢
更不要想說能執行甚麼軟體 去處理什麼檔案了

後來蘋果也想出輕薄筆電 但是想要輕薄又想要效能(開始有關)
用上極端高科技造出超輕薄筆電的Macbook air
先是以標準版筆電CPU的CD起頭 搭上自家硬體工藝解決散熱問題(其實還是常常過熱 靠金屬機身強硬散熱)
然後訂製特規低高度的C2D後 使air更薄(也還是有過熱問題 還是靠金屬機身強硬散熱)
再來還使intel拿出尚在實驗室使用的低耗能CULV量產 獨家限定優先使用兩年
限定期內 沒有一家廠商能賣
蘋果以外的筆電廠只能用標準版筆電CPU(輕薄需要高技術 大多還是做成一般筆電)或Atom(低效能)做筆電

兩年後解禁 CULV被各大筆電廠使用 就是現在能看到的禪筆電那類的輕薄筆電(引言紅字)
拿Atom做筆電也差不多在此時淘汰光 沒什麼Atom筆電上市了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