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處理器。
在去年 Ryzen 4000 Mobile 行動處理器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不錯反應之後, AMD 持續在筆記型電腦的攻勢,在今年年初的 CES 主題演講中,由 AMD 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發表了在 Zen 3 架構下,先前代號為『Cezanne』的新一代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處理器,不過詳細的資訊到今天(26 日)晚上才陸續解禁,OEM 廠商的產品效能也陸續發表,在各家產品陸續揭露前,先來看一下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的詳細資訊吧。
AMD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處理器產品劃分/架構/關鍵技術
這次 AMD 在 Ryzen 5000 Mobile 行動處理器產品上,共推出了三個系列,分別是針對超輕薄機種、強調電池續航力的 U 系列;針對電競、創作者等效能需求推出的 H 系列,以及強調無縫協作、極致效能的 PRO(HX/HS)系列三個等級,所劃分出的處理器產品比 Ryzen 4000 Mobile 系列更多,能夠讓 OEM 廠商依照搭載機體的效能需求與功耗不同,推出更為細緻區分的產品。

AMD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處理器的主要產品劃分定位。

均採用台積電 7 奈米製程,除了具備在 x86 架構筆記型電腦中領先的電池效能外,也首度在輕薄型筆記型電腦中,搭載了 8 核心 x86 架構處理器。

採用 Zen 3 架構的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在核心架構上與 Zen 2 處理器的主要差異,除了 L3 快取加大到 16 MB 外,並且讓所有核心統一存取同樣的 L3 快取,透過統一架構來減少 IO 延遲。另外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也支援更大頻寬的 LPDDR4 記憶體。

在處理器架構部分,主要核心與 Vega 顯示核心部分透過 INFINITY FABRIC 進行溝通,另外可以看到 AMD 將核心資料儲存的通道與處理器採用直連設計。

另外在記憶體控制器部分,除了新增對 LPDDR4 的支援、增加存取頻寬外,並且透過對記憶體實體層的電源控制,減少記憶體在非使用時的電源消耗,能夠更快從全使用狀態中退出。

在內建的 Vega 顯示核心部分,則是透過時脈的提升(最高到 2.1 GHz),來讓 5800U 的顯示效能較去年的 4800U 提升約 9%。(圖表上用 Ryzen 7 3700U 來做 Base 真的是....)
為了提升效能/功耗比,AMD 在這次 Ryzen 5000 Moblie 處理器上,也用上了 CPPC(Collaborative Power Performance Control,協作功耗與性能控制)技術,提供給作業系統在工作需求時的優先啟動核心序列,並且加快核心頻率調整速度,這點跟桌上型 Ryzen 處理器是一樣的。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的 CPPC 設計。
另外在個別核心效能部分,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也允許分別使用不同電壓運作,可以在面對異質化工作負載時能夠將效能/功耗比,針對個別核心進行最佳化設定。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下)與 Ryzen 4000 Mobile 處理器(上)在面對異質化工作時的電壓設定狀況。

在功耗部分,則是透過上述的設計以及周邊的最佳化(如音效晶片待機功耗、採用 LPDDR 記憶體、雙顯示器電源/背光控制等),讓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比起前一代在電池續航力上更近一步延長。

在 Ryzen 7 5800U 處理器搭載機種上,最長可到 17.5 小時的一般使用時間,單純播放影片則是最長 21 小時。
AMD Ryzen 5000 Mobile 系列處理器個別介紹
看完了整體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的概述,接下來就對個別系列來看。這次 AMD 共在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上推出 HX/H/HS/U 四個不同等級處理器,共 14 款處理器,不過並非全部處理均採用 Zen 3 架構,Ryzen 7 5700U/Ryzen 5 5500U/Ryzen 3 5300U 仍採用 Zen 2 架構。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右)的列表以及與 Ryzen 4000 Mobile 處理器(左)的產品對應,另外在右下角部分具有黃色標籤的產品為 Zen 2 架構處理器,主要的差別在 Zen 3 架構與是否具有加大的 L3 快取。

Ryzen 5000 Mobile 處理器的產品列表,HX、H、HS、U 系列均具有 8 核心 16 執行緒產品,主要差別在時脈、快取以及 TDP 設定上,接下來陳拔就從效能最高的 HX 系列先進行介紹。
AMD Ryzen 9 5980HX/5900HX 處理器

這次 AMD 在過去 45 W 的 H 處理器上,除了將 Ryzen 9 4900H 升級成 Ryzen 9 5900HX 外,再新增一款效能、功耗更高的 5980 HX 處理器。將 HX 系列處理器定位在可供 OEM 廠進行超頻設定、TDP 在 45W 以上、針對需要效能與移動能力的高階電競組群所設計。這兩款處理器均為 7 奈米製程、 8 核心/16 執行緒設定、基礎時脈 3.3 GHz,主要差別在 Ryzen 9 5980HX 的最高加速時脈設定在 4.8 GHz,比 Ryzen 9 5900HX 的 4.6 GHz 略高。
不過 AMD 在簡報內並未對 Ryzen 9 5980HX 的效能的效能多作著墨,僅針對 Ryzen 9 5900HX 進行相關的效能報告,以下是 AMD 官方釋出的 Ryzen 9 5900HX 效能表現:

Ryzen 9 5900HX 在 CINEBENCH R20 的多核心跑分成績。

Ryzen 9 5900HX 與 Intel 上一代的 i9-10980HK 相比,由左至右分別在 CINEBENCH R20 單核心、PassMark 多核心、3DMark FireStrike 顯示效能上的比較。
另外搭配 NVIDIA RTX 3080 顯示核心,搭載 Ryzen 9 5900HX 處理器的筆電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的各個遊戲解析度表現,以高畫質設定下,基本上都有超過 85 fps 的成績。

Ryzen 9 5900HX 搭配 NVIDIA RTX 3080 獨立顯卡筆電的遊戲效能表現。
AMD Ryzen 7 5800H/Ryzen 5 5600H 處理器
另外在效能取向的 45W H 系中堅機種部分,AMD 取消了 Ryzen 9 4900H 這個等級(由 Ryzen 9 5900HX 取代),僅留下 Ryzen 7 5800H 與 Ryzen 5 5600H 這兩個產品,而且官方並未對其效能多所著墨,這個態度相當令人玩味。AMD Ryzen 9 5980 HS/5900HS/Ryzen 7 5800HS/Ryzen 5 5600HS 處理器

接著來看 TDP 設定一樣設定在 35 W 的 HS 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延續去年 Ryzen 4000 Mobile HS 系列處理器的配置,一樣採用最高 8 核心/16 執行緒配置,但是較 HX/H 版本在最高加速時脈上略微降低,以提供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攜帶性。另外這次 AMD 將 HS 系列的產品向上新增一款 Ryzen 9 5980HS,除了基頻較 Ryzen 9 5980HX 略低、採用 35W TDP 設定外,基本規格與 HX 版並無太大差異,不過也因為 TDP 較低,對於筆電 OEM 廠來說在電源與散熱的設計難度也降低,相較於 HX/H 系列,HS 系列處理器應該會成為 OEM 廠效能產品的主推項目。

AMD Ryzen 9 5980HS 的大致規格。

AMD Ryzen 9 5980HS 在 CINEBENCH R20 的單核/多核心效能測試成績。
AMD Ryzen 7 5800U/5700U/Ryzen 5 5600U/5500U/Ryzen 3 5400U/5300U 處理器
最後來看做為輕薄筆記型電腦主力的 U 系列處理器,這部分也是 AMD 迎擊對手 Tiger Lake 處理器的主力產品,主打在長效續航力下仍有亮眼的效能表現。不過雖然這次 AMD 在 Ryzen 5000 U 系列上面推出 6 款處理器,但是其中三款處理器(Ryzen 7 5700U、Ryzen 5 5500U、Ryzen 3 5300U)是採用 Zen 2 架構,雖然同為 15W TDP 功耗,但是在最大加速時脈以及快取配置上有所不同,在選購產品時要注意搭載的處理器規格。

AMD Ryzen 5000 Mobile U 系列處理器產品列表。

AMD Ryzen 5000 Mobile U 系列處理器的架構區分以及與 Ryzen 4000 Mobile 處理器的產品對照。
所以在這部分主要是以採用 Zen 3 架構的 Ryzen 7 5800U、Ryzen 5 5600U 以及 Ryzen 3 5400U 進行介紹。

AMD Ryzen 7 5800U,採用 8 核心 16 執行緒,基頻為 1.9 GHz、最大加速時脈 4.4 GHz、20MB 快取(L2+L3)

AMD Ryzen 7 5800U 在辦公事務相關軟體的效能表現,AMD 並且與前一代的 Ryzen 7 4800U 以及 Intel Core i7-1165G7 進行比較。

AMD Ryzen 7 5800U 在網頁瀏覽效能上面的表現。

AMD Ryzen 7 5800U 在遊戲效能上的表現。

再來是銷售中堅主力:搭載 6 核心/12 執行緒的 Ryzen 5 5600U,基頻設定為 2.3 GHz、最大加速時脈為 4.2 GHz,快取略微降低至 19 MB。

AMD Ryzen 5 5600U 在辦公室應用軟體部分的效能表現,這次對比的是 Ryzen 5 4600U 以及 Intel Core i5-1135G7。

AMD Ryzen 5 5600U 在網頁瀏覽效能上的成績。

AMD Ryzen 5 5600U 在遊戲顯示效能上的表現。

最後來看屬於入門等級的 Ryzen 3 5400U,採用 4 核心/8 執行緒配置,最大加速時脈為 4.0 GHz,快取減少至 10 MB。

AMD Ryzen 3 5400U 在辦公室相關應用測試中的效能表現,比較對象是 Intel Core i3-1115G4 以及 Ryzen 3 4300U。

AMD Ryzen 3 5400U 在網頁相關應用效能上的測試表現。

AMD Ryzen 3 5400U 在遊戲相關效能上的測試表現。
不過先前在 Ryzen 4000 Mobile 系列相關機種的測試中,曾經出現在使用 DC(電池)電源的狀態下,效能表現遠低於連接 AC 電源供應器狀態的情形,降低的幅度也比 Intel Tiger Lake 處理器的機種要來得大。針對這點,AMD 官方在線上發表會後的媒體提問中,並未對此作出詳細的答覆,實際情況仍得要測試過 OEM 廠商推出的實際產品而定。
既然提到實際產品,這次 AMD 也與 OEM 夥伴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加上這次 除了推出更多機型外,在搭配規格的配置上也有更多討論,包括共同選擇顯示面板、檢視電路佈局等,來提升整體產品的電池續航時間,加上這次 AMD 首度推出不鎖頻的筆電處理器,相信 OEM 廠商能推出更多兼具電池續航力與效能配置的機種。

AMD 官方首波搭載 Ryzen 5000 U 系列處理器的輕薄筆記型電腦產品。

主打創作者則是有三款機種。

H 系列則是推出的產品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