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 第 11 代 Core-S (Rocket Lake-S)桌上型處理器編輯測試套組。
Intel 即將在 3 月 30 日開賣代號為 Rocket Lake-S 的第 11 代 Core-S 桌上型處理器,在 intel 去年底舉辦的架構日以及近期國外各媒體的流出報導中,大致架構與型號都出爐了,陳拔也在近日收到了 Intel 與 MSI 提供的編輯評測組合,雖然並非市售盒裝版本,效能測試結果也要等到 30 日才能解禁,不過在那之前,先來看看 Intel 這次發表的第 11 代 Core-S (Rocket Lake-S) 處理器官方詳細資訊,以及編輯測試版本的開箱報告吧。
Intel 第 11 代桌上型 Core-S (Rocket Lake-S) 處理器

這次 Intel 以『Designed to Game』(為遊戲設計)為名,打造第十一代 Core-S 桌上型處理器以及 500 系列主機板晶片組,主要在效能以及功耗效率上面進行提升,包括 IPC 性能提升 19%、顯示效能提升 50%,以及透過 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 機制增加 AI 部分的效能,主要的提升重點包括了:
- 可提升 IPC 效能的新核心架構
- 導入 Intel Xe 顯示核心技術
- 最大支援 20 條 CPU PCIe 4.0 通道
- 原生支援 DDR4-3200 記憶體
- 支援 10bit AV1、12bit HEVC、E2E 等影片壓縮格式
- 支援 HDMI 2.0、HBR3 顯示規格
- 新的超頻功能以及更好的相容性
- 支援 Resizable BAR 直接讀取顯示卡記憶體

這次 Intel 第 11 代 Core-S 處理器的架構改進部分。
在公佈的發售型號部分,這次 Intel 共發表了 i9、i7、i5 三個系列共 19 款處理器,從最高的 8 核 16 執行緒、最大超頻時脈 5.3 GHz 的 i9-11900K 一直到採用低功耗設計、6 核 12 執行緒」、不可超頻的 i5-11400T,大致維持跟前一代相同的佈局。

Intel 第 11 代 Core-S 處理器列表 1 (點擊可放大)。

Intel 第 11 代 Core-S 處理器列表 2 (點擊可放大)。
另外在入門處理器部分,Intel 也針對原本 10 代(Comet Lake-S)的產品進行更新,推出 i3-10325、i3-10105、Pentium Gold G6605/G6505/G6405 等處理器。

i3 以下(包含 i3)則是以 Comet Lake-S Refresh 產品推出。
Intel 也針對最高階的 i9-11900K 公布官方的性能表現,跟上一代的 i9-10900K 相比,在 1080p 解析度遊戲效能上有最高 18% 的提升,另外與主要競爭對手 AMD Ryzen 9 5900X 相比,也有 3% 至 11% 的領先幅度。

與前一代 i9-10900K 相比,i9-11900K 在 1080p 解析度遊戲效能上的提升幅度。

跟主要競爭對手 AMD Ryzen 9 5900X 相比,i9-11900K 在 1080p 解析度遊戲效能上的領先幅度。
在主流處理器 i5-11600K 部分,Intel 也與上一代的 i5-10600K 進行對比,在 1080p 解析度下,也具有 7% 至 16% 不等的遊戲效能提升,Intel 在簡報中也提到許多遊戲已經針對 Intel 處理器進行最佳化,能夠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

與前一代 i5-10600K 相比,i5-11600K 在 1080p 解析度遊戲效能上的提升幅度。
而針對同樣對效能需求較高的內容創作者部分,Intel 也表示第 11 代 Core-S 處理器在內容創作軟體效能表現上也有顯著的提升,包括 Adobe Photoshop、lightroom、AfterEffect、Blackmagic Design DaVinci Resolve、微軟 Office 等軟體,i9-11900K 與前一代 i9-10900K 相比,具有 8 至 88% 的效能提升,對比競爭對手 AMD Ryzen 9 5900X 也有 6% 至 35 % 的效能提升表現。至於在 i5-11600K 部分,跟前一代 i5-10600K 相比也有 12% 至 61% 不等的效能提升。

與前一代 i9-10900K 相比,i9-11900K 在內容創作與辦公軟體效能上的提升幅度。

與主要競爭對手 AMD Ryzen 9 5900X 相比,i9-11900K 在內容創作與辦公軟體效能上的領先幅度。

與前一代 i5-10600K 相比,i5-11600K 在內容創作與辦公軟體效能上的提升幅度。
Intel 第 11 代桌上型 Core-S (Rocket Lake-S) 處理器超頻設計
另外在超頻功能上,除了主機板 BIOS 超頻設計外,在自家的 XTU(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超頻軟體也進行介面小改,提供更方便的超頻方式。除了原本的 Z590 系列晶片組外,在 H570 與 B560 晶片組也提供了超頻設計,讓更多玩家能以較便宜的代價進行超頻選擇。

針對 B560、H570 晶片組新增了記憶體超頻設定能力。
除了處理器時脈、電壓、記憶體套用 XMP 檔的設定外,XTU 這次還加入了即時的記憶體時脈設定、Gear 1 模式外的 Gear 2 支援、AVX 指令集的起閉、AVX 2 與 AVX-512 電壓保護壓差覆寫等機制,提供更具彈性的超頻作法。

這次 Intel XTU 超頻軟體新增的功能。
Intel 第 11 代桌上型 Core-S (Rocket Lake-S) 處理器編輯測試組合開箱

接著來看 Intel 這次寄來的編輯測試組合,內容包括裝著測試處理器的方形紙盒(中),以及 ASUS MAXIMUS XIII Hero 主機板(左)。另外最右邊的小盒子有點特別,是以用趣味的方式了解 Lakefield 處理器架構的積木組(請見:Intel 推出 Lakefield 單晶片處理器 宣示以完整 Windows 相容效能迎戰高通/ARM 陣營),這次會先對處理器與積木組合進行開箱,ROG MAXIMUS XIII Hero 主機板的開箱與測試則是會在另外一篇文章獨立進行。

跟去年的 Comet Lake-S 相比,這次的 Rocket Lake-S 編輯測試版本仍然採用特殊客製化包裝,並非一般市售盒裝版本(陳拔也想要拍市售盒裝版本啊),正面採用 Intel 在去年九月更換後的新企業識別樣貌。

補一下後來 intel 發表的市售版本盒裝樣貌,除了 i9 採用特別的造型外,i7、i5 都採用方形盒裝設計。

開啟編輯測試版本外盒後的樣貌,這次同樣提供兩顆處理器進行測試。

測試版本的兩顆處理器分別為 i9 與 i5 等級。

作為背景的字卡則是有『Designed to Game』字樣。

在左下角的透明壓克力方塊下方,還有代表 Rocket Lake-S 處理器的火箭升空圖案。

這次 Intel 提供兩顆處理器進行測試,分別是 Core i5(左)與 Core i9(右)。

紙盒內為透明塑膠保護殼包裝,左邊為 i5-11600K、右邊則是 i9-11900K。

背面腳位部分採用 LGA 1200 插槽設計。
Intel x MSI 聯名編輯測試組合開箱

另外一份 Intel 與 MSI 聯名的編輯測試組就比較大箱一點,剛送到的時候陳拔還以為是一台主機。

外箱的設計相當精緻,除了表面以黑色類皮革壓紋覆蓋外,中央與角落還有 MSI 龍魂 Logo 的燙金設計。

開啟外箱後可以看到為 MEG Z590 ACE 主機板(上)、MPG CORELIQUID K360 一體式水冷(下)以及 i9 處理器(右上)的組合。

微星 MEG Z590 ACE 主機板,之後陳拔也會針對這張主機板進行單獨開箱評測。

微星新推出的 MPG CORELIQUID K360 一體式水冷,之後也會做單篇的評測介紹。
Intel Lakefield 處理器架構積木組合開箱
這次 Intel 除了送來第 11 代 Core-S 處理器評測產品外,還送來一份特別的盒子,是去年年中發表 Lakefield 處理器時,特別製作的 Lakefield 處理器架構積木組,以 nanoblock 迷你積木規格拼出 Lakefield 處理器的主要架構,相當有趣,陳拔也花了一點時間進行開箱組合:

Intel Lakefield 處理器架構積木組合外盒。

總積木件數有 821 件,還蠻多的。

盒裝內容為兩包 nanoblock 規格積木以及組裝說明書。

說明書共有 16 頁、64 個組裝步驟。

組裝完成後共有 4 塊(層)處理器結構,由左至右分別是核心區塊、記憶體控制層、以及兩層 DRAM 層。

從正面來看四層處理器(積木)架構 XD。

個別區塊上有說明小字,包裝裡面也有附上水貼,不過因為陳拔貼貼紙的功力不好,所以就不要浪費了 XD。

可以透過上面的卡榫進行堆疊,看要加多少 DRAM 都可以(大誤)XD。

接下來陳拔會針對兩顆 i9-11900K、i5-11600K 測試處理器、微星 MEG Z590 ACE 主機板、微星 MPG CORELIQUID K360 一體式水冷、ROG MAXIMUS XIII Hero 主機板進行開箱實測,效能的解禁時間為 3 月 30 日晚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