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Phenom系列CPU是以AMD Athlon64 X2再修改上去所獲得的更高效能CPU,不過雖說AMD Phenom是目前旗下的中高階CPU,可是與對手的中高階產品相比,在效能上似乎還是有點不夠力,但是在價錢上卻吸引到不少輕度使用者的目光。最近則出現了Phenom II系列CPU,由於小弟還沒有跟朋友A這顆CPU來玩玩,又看到板上已經有許多夥

伴在測試中,所以就先拿上一世代的老骨董Phenom X3 8450簡單測試一下,來測試看看效能到底可以到哪裡去。




首先是這顆CPU的外觀,HD8450WCJ3BGH,不是低功耗版本的。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背後為Socket AM2+ 940 Pin的針腳腳位。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先來看看測試平台的硬體規格有哪些吧!

測試平台資料一覽:
處理器 AMD Phenom x3 8450 @ 2.1GHz
主機板 ASUS M3A32-MVP Deleux ( AMD 790FX + SB600 )
顯示卡 PowerColor HD4830 魔獸世界版 ( 512 MB / 256 Bit )
導熱膏 AC MX-2 含銀導熱膏
記憶體 Apacer DDRII 667 1GB X 2
硬碟機 Seagate Barracuda 7200.4 40GB
光碟機 ASUS DRW-1608P3S
電源供應器 Seventeam 350W ST-350BKV
散熱風扇 ASUS V60 Mod
導熱膏 AC AS-5含銀導熱膏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Ultimate 32Bit
驅動程式 ATi Catalyst 8.12版




來個CPU-Z與GPU-Z資訊一覽吧!
CPU-Z版本為1.49版、GPU-Z為0.31版。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再來是Windows Vista的效能評測中的CPU效能,為5.3分。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預設基本盤的Super-PI 1M,時間為36.629秒。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長時間馬力測試,Super-PI 32M的測試,時間為33分49.651秒。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再來,跑個3DMark 06,全預設跑一次看看。
整體分數為9684 3DMarks,CPU分數為2397分。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CPU跑完3DMark 06之後即時抓圖看溫度,偵測器採用主機板上的偵測溫度。
總CPU溫度為39度,核心一為30度、核心二為30度、核心三為30度。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再來是3DMark Vantage的平均分數,總Total分數為P5302分。
CPU測試一為650.54分。
CPU測試二為008.43分。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3DMark Vantage跑完後抓的溫度資訊。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PCMark Vantage測試結果也算平平。
PCMark分數為:3406分。
記憶體分數為:2493分。
娛樂體驗分數為:2667分。
遊戲效能分數為:3587分。
音效整體分數為:4942分。
通訊網路分數為:3050分。

隨手測試之AMD Phenom X3 8450


總結:
  看起來使用AMD Phenom X3的效能雖沒有特別突出,不過至少價錢上還算很平民階級的多核心產品。不過雖然是搭配AMD 790FX

主機板做的測試,但因為不是黑盒版,在加上小弟功力弱,無法測試超頻幅度,所以這部分也是殘念啊!
  不過最近Phenom II的出現,是否能影響整個AMD CPU的局面呢?就等看看小弟能不能借到幾顆Phenom II來測試看看吧!畢竟

Phenom X3 8450幾乎已經沒辦法將目前的ATi顯示卡效能發揮出100%,所以也該是要有個新的產品能將自己家產品的效能給完全發揮



RICK wrote:
  AMD Phen...(恕刪)

其實AMD最強的是Winrar解壓縮!
我試過用Intel的4核心Q6700解壓縮一個將近10G的壓縮檔,竟然比朋友的AMD9550慢不少,並且只比我另一個用8650的朋友快一些....讓我很傻眼..
也很好奇想請教關於AMD X2 64使用WINRAR解壓縮
我的是4200,WINRAR版本為3.71,多執行緒有開
不過每次解壓縮時CPU都不會跑超過10%...
暫存檔設定在壓縮檔的同一個夾子,也是解壓縮到同一個夾子…

請問我有少設定什麼嗎?

謝謝…
jason76kimo wrote:
其實AMD最強的是W...(恕刪)


其實不能這樣直接比較,兩者的平台和環境都不一樣,未必單單只是 CPU 的原因

硬碟方面,如果你的電腦是裝梭11,朋友的是裝迅猛龍,硬碟讀取&寫入的效率就差滿多了,這會直接影響到解壓縮的效率

另外 C2D 沿用老舊的 FSB 架構,FSB 的 bottle neck 使得「CPU / 顯示卡 / 記憶體 / IO」都在搶奪 FSB 頻寬,速度會慢是很正常的
而AMD的 HyperTransport 架構是點對點型式,CPU可繞過北橋直接和記憶體溝通,且 HT 讓 CPU To NB / SB 的頻寬增加,對於IO效率的助益是很大的

C2D的高效能是肯定的,但很多人只看CPU這塊,往往忽略了搭配的周邊,頭重腳輕的情形也就屢見不鮮了
我也有想過是硬碟的瓶頸,只是不確認…
沒想到硬碟果然是現在進展最慢的…T_T
繼續我的10%使用率…
所以WINRAR那個測試功能沒加入硬碟的速度?
第一次覺得低CPU使用率不是好事…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