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今天看到胖丁大寫了一篇"不一樣的選擇 StoreJet 25 Mobile 隨身硬碟",因為他說硬碟是朋友的
而且拆封處有貼密封貼紙,所以並未拆開,我想內部狀況應該蠻多人想看的,剛好小弟我在上星期
有入手這一顆160GB,所以PO上來,因為沒啥時間,就簡簡單單幾張照片,給大家瞧一瞧。

這顆硬碟一買回來就被我拆掉,將W7J的原硬碟FUJITSU 80GB換下來,換上這一顆當系統碟
目前硬碟在我的W7J肚子裡,所以照片裡面的硬碟是FUJITSU這一顆,不過創見這顆硬碟剛好
雜誌有做評比,是哪一顆,效能如何,看下去就知道了,不囉唆,開始分享!!


1.答案揭曉,我的創見StoreJet 25 Mobile 160GB就是用這顆TOSHIBA 型號MK1652GSX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2.看一看他的評比跟數據,實際使用起來還不賴啦~~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3.這顆硬碟已經裝在w7J上面,給大家看一看他的數據,跟雜誌說的一樣,Access time太差了。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4.將外層避震套拿掉,裡面是霧面塑膠殼,也蠻容易沾上指紋的。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5.保固貼紙已經被我失敗的拆掉,所以保固沒了,要拆這顆硬碟的人小心施工。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6.裡面有套上避震套,所以硬碟在盒子裏滿扎實固定的,不會像一般外接盒會有空隙
不過這樣的散熱好不好,我也想知道,裡面那顆硬碟是已經被我換上的FUJI 硬碟。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7.他的正面圖,這個避震套質感真的很不錯,穩穩的固定住這顆W7J原本的硬碟。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8.裡面的控制晶片是採用智微(Jmicron)JM20329這一顆,好不好我不知道,忘了哪一期雜誌有評比。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9.這是StoreJet 25 Mobile隨身硬碟的測試數據,硬碟以FUJITSU 80GB作為測試,效能不好看,因
為是硬碟的關係,這顆fujitsu的效能本身就很差,才會被我換掉,有人一定會問我為何不換7200轉
其實我有換,原先是換7K200 100GB的,後來臨時拆下來裝到F8SA上,買了創見這顆隨身硬碟之後
就直接拆掉換上去W7J上,最近買的S牌的7200.3到貨,把F8SA上的7k200拆下來換上7200.3
7k200這顆也懶的再換回W7J,事情就是這樣。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10.這是創見附的隨身硬碟軟體介面,蠻簡單清爽的,好不好用去買就知道。
創見StoreJet 25 Mobile軍事規格的隨身硬碟 簡單照片分享

PS.以上小小分享,各位看倌不知有何疑問,還有胖丁大把這顆隨身硬碟拍的太美了,我的就很
哀~爆肝分享,沒有很多時間,簡簡單單就好,看看時間也該準備去上班了。
謝謝分享裡面的謎題終於解開了 ya, 另看來你還蠻注重效能的歐,硬碟更換的 C/P 值相當高~水。
寫文是創造一手資料,看文是篩選次級資料,無論本身是何者都應珍惜與惜福!
在順發看到這顆隨身硬碟時,覺得外型還蠻不錯,而且強調軍事級防震系統
當時真的差點敗下去,因為我需要放在包包帶來帶去,可是問店員裡面是哪個廠牌時
店員只說是大廠牌的,那時深怕買到地雷,就沒有買了,回到家爬01文章也沒有
沒想到今天就有人分享了,太感謝大大分享,可以放心去買了。
裡面裝哪個廠牌的硬碟, 其實對於使用創見的外接式裝置來講好像都沒差.....

硬碟的保固還是由創見保固 (OEM), 不管裡面是 F 的, 還是 T 的, 還是 S 的, 還是 H 的硬碟

自己拆了也不能 RMA 回硬碟的廠商, 而且連帶創見的保固也失效


至於店員真的沒辦法知道所有的隨身硬碟, 裡面是哪個廠牌的硬碟

有的廠商會標示, 有的就不會了 (ex: 創見), 所以只能說靠運氣了....

就算買到非地雷的廠牌的硬碟, 哪天來個無預警的故障.....還不都是一樣要送修
這是簽名檔
最近剛好有客戶問到軍規的儲存裝置, 所以看到標題就跑進來了....
但是,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可能是該廠商在包裝上誤導消費者吧?

所謂的軍事規格, 通常是指- MIL-STD-810 series

這規格由美國陸軍在1983年所制定, 用來測試戰場上可能遇到的環境.

摘自wiki
For Instance:
MIL-STD 810E Method 500.3 Low Pressure (aka Altitude testing)
MIL-STD 810E Method 501.3 High Temperature (Both storage and operating)
MIL-STD 810E Method 502.3 Low Temperature (Both storage and operating)
MIL-STD 810E Method 503.3 Temperature Shock (How well does the device handle going from high to low temps, and back)
MIL-STD 810E Method 506.3 Rain (How does the device do in wind blown rain)
MIL-STD 810E Method 507.3 Humidity (Can the device handle high Humidity)
MIL-STD 810E Method 508.4 Fungus (device is exposed to warm moist air in the presence of Fungus to see if it grows on the device)
MIL-STD 810E Method 509.3 Salt Fog (does the device rust/fail when exposed to salt fog)
MIL-STD 810E Method 510.3 Sand and Dust (how well does the device work when exposed to sand and dust)
MIL-STD 810E Method 511.3 Explosive Atmosphere (does the device create enough sparks/etc to cause an explosive atmosphere to blow up)
MIL-STD 810E Method 512.3 Leakage
MIL-STD 810E Method 513.4 Acceleration (constant acceleration)
MIL-STD 810E Method 516.4 Shock (either Shock Response Spectrums, or Triangle/sine/square wave shocks) - also transport shock
MIL-STD 810E Method 519.4 Gunfire Vibration
MIL-STD 810E Method 520.1 Temp, Humidity, Vibration (Traditionally sine wave (pre D) - later random vibration - combined with Temp testing)
MIL-STD 810E Method 521.1 Icing, Freezing Rain (what the device sounds like)

1 MIL-STD-810F-500.4 低氣壓(高度)
2 MIL-STD-810F-501.4 高溫


3 MIL-STD-810F-502.4 低溫


4 MIL-STD-810F-503.5 溫度衝擊
5 MIL-STD-810F-504 液體污染
6 MIL-STD-810F-505.4 太陽輻射(日照)
7 MIL-STD-810F-506.4 淋雨
8 MIL-STD-810F-507.4 濕度


9 MIL-STD-810F-508.5 黴菌
10 MIL-STD-810F-509.4 霧
11 MIL-STD-810F-510.4 砂間
12 MIL-STD-810F-511.4 爆炸性大氣
13 MIL-STD-810F-512.4 浸漬
14 MIL-STD-810F-513.5 加速度
15 MIL-STD-810F-514.5 振動
16 MIL-STD-810F-515.5 噪音
17 MIL-STD-810F-516.4 衝擊
18 MIL-STD-810F-517 爆炸分離衝擊
19 MIL-STD-810F-518 酸性大氣
20 MIL-STD-810F-519 炮擊振動
21 MIL-STD-810F-520-2 溫度-濕度-振動-高度
22 MIL-STD-810F-521.2
積冰/凍雨


23 MIL-STD-810F-522 彈道衝擊
24 MIL-STD-810F-523-2 振聲/溫度
25 MIL-STD-462D 電磁干擾特性測量
26 MIL-S-19500H 半導體器件總規範
27 MIL-STD-750C 半導體器件試驗方法
28 MIL-STD-883E-1004.7 抗濕性
29 MIL-STD-883E-1005.8 穩定狀態壽命
30 MIL-STD-883E-1006 間歇壽命
31 MIL-STD-883E-1010.7 溫度迴圈
32 MIL-STD-883E-1011.9 熱衝擊
33 MIL-STD-883E-1015.9 老化試驗


這顆隨身硬碟應付一般民眾攜帶上是沒啥問題,尤其是裡面緊實的護套,更是具有減震的效果

但是就軍方的規格來說,我就不太了解,因為我幹軍人的時候,電腦還是586的時代,硬碟容量

都是以MB來算,不像現在都是以GB來計算,可能廠商以誇大的廣告說詞來吸引一般消費者的注意

實際效果我想有買的人可以來發表一篇"軍事規格隨身硬碟衝擊試驗",來驗證是否廠商有誇大的情況

我呢,就算了,小弟我沒啥經費可以這樣搞,不知有哪位01魔人或是某雜誌特派潛水員可以試試看

期待你們的測試報告。
軍事級的唷
該不會連卡車壓過去都不會壞掉
那就真的軍事級的設備了
我也在考慮這一顆
想看看更多人的心得
就裡面那顆Chip是JM的不太滿意,至於散熱,保固前賣掉就好了。

我比較想看創見新出的鏡面那一款Storejet,如果chip換成SunPlus的話,馬上敗了。
其實購買隨身硬碟不要單方面考慮,因為在USB2.0底下,效能只能說普普
除了有一款晶片特差以外,其實都是差不多,最好也不過在30MB/s左右
一般都還有25MB/s,要效能的話請考慮e-sata或IEEE1394這二種。

隨身硬碟要考慮到防震,散熱,效能,外觀美型,以及他的軟體資源。
上個禮拜我買了一台,容量是160G。
老實說,之所以選擇它純粹是因為喜歡外盒的設計相當有質感。
只是昨天它掛了!電腦抓不到,耀眼的藍色指示燈也不亮了,
但裡面的硬碟卻仍然在運轉…
因為儲存了公司和客戶的資料,情急之下,顧不得保固,只好
把它拆了,取出硬碟,向同事借殼還魂,所幸一切資料完好如初。
事後望盒興歎,心想保固沒了,就算有,也不可能冒著資料外洩
的危險送修。可惜了那出眾的外盒…
想請教諸位先進,有沒有可能是那塊IC板燒掉了呢?假如是的話,
可以換嗎?或者哪裡買得到呢?謝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