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電腦的硬碟容量是一顆WD 1TB,已經分割出10%來做系統碟(Window XP pro),主要用途在編輯及備份家庭DV,以及存相片及音樂檔案,但是第一次用大容量的硬碟,剩下的90%直接作一個硬碟分割好呢?還是再用怎樣的比例分割? 用起來會比較有效率或好用?
請有經驗的大大們給小弟建議,謝謝.
我承認這句是來鬧的.....

不就是照個人使用習慣下去切嗎?
如果說要有效率....就硬碟物理結構而言,以雙碟或是三碟做例子
有誰能夠說明他就是照著你切的1:1(雙碟)剛好一碟一個分割區或是30%時候,都是在雙碟的前30%外圈
常常有人說切外圍比較快區域做系統碟,我好奇的是,若是切總容量30%來計算的話
假設容量1T,AB雙碟各500G來看,他是切A和B的最外圍各150G共計300G,還是說只切A或B碟的最外圍300G作為分割方式?
另外若是硬碟的重新分割扇數次數指的是當該區有壞軌而把它mapping到沒有壞掉區域
該被mapping區域是會在哪邊?內圈或外圈?是否會增加讀寫臂移動次數?
而如此一來分割30%這個舉動是否還有意義?
小弟才疏學淺,尚請有遇過的玩家解答
(其實滿想請專門救硬碟資料的伯爵大指點一二,救資料時候應該會去對應到相對應分割區位置,不知道伯爵大有空指點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