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入手了新的MacBook Pro 15”,2.2 GHz i7 Quad-Core CPU,理所當然的把RAM加大到8GB,但是硬碟呢?該怎樣升級?
原廠的750GB硬碟,5400rpm太不夠看了。但是當時的SSD(固態硬碟)最高容量才256GB,而我的軟體樂器取樣資料庫就接近200GB了,剩56GB來放系統和應用程式,可行嗎?還有隨著年日增加的檔案……所以,「高容量硬碟」是必須的。
如果把取樣資料庫放在外接硬碟不就好了嗎?這樣的話等於我一開始做音樂就得接上外接硬碟,等於放棄了MacBook Pro的便利性。別懷疑,我真的試過在台北到嘉義的高鐵上完成一段30秒的配樂,到站馬上上傳交件!所以「內置硬碟」是必須的。
結論還蠻明顯的,用固態硬碟根本不實在嘛。
所以,我當時的最佳解決方案,就只是把硬碟升級到7200rpm的內置硬碟。由於當時貨源供應的問題,我只有XX Scorpio Black一個選擇,不然就要等個一兩週,也只能無奈接受。
這樣就和平地過了好幾個月。
後來,硬碟廠商好像聽到我的心聲,發明了含SSD的「高容量」內置硬碟,到底是甚麼東東,先看看原廠介紹。
Momentus XT 混合硬碟機兼具固態儲存裝置高速傳輸,以及硬碟機大容量的特色,能夠移除資料瓶頸,發揮系統效能。FAST Factor™ 優勢加強資料整合性並提升儲存設備壽命,將 Momentus XT 硬碟機帶往全新境界。
開機和執行類似固態硬碟機1
較傳統硬碟機快約 3 倍1
SATA 6 Gb/秒 (支援介面加速 NCQ)
簡單且易於安裝的全包式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部份SSD跟傳統的硬碟結合在同一顆,然後利用人工智慧監控常用的應用程式與資料檔案存放在SSD的部份,那麼存取的速度就可以接近整顆SSD的表現。廠商叫這個技術「混合硬碟機技術」,如要了解詳情可以看原廠介紹。
好吧, 我也要兼顧速度與高容量的硬碟!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先入手一顆再說。
後來,因為忙於案子的修改與再修改,要換硬碟的熱情被磨滅了不少…...到案子終於結案了,心中的喜悅伴隨著「換硬碟~」的呼喊,來吧!我要衝了!
作為重度Mac使用者,我從來不相信PC那套「有事沒事就重灌」的概念。事實上,我每次升級或換硬碟,我也只是直接做系統升級,或使用Mac 內建的Migration Assistant,把舊的檔案轉移到新的硬碟去。記得當年我的iMac G5 主機板燒掉了,送修回來還不是插原有的那顆硬碟,系統跟檔案完全沒動,一樣好好的活到現在。(當然,安全第一,平常的備份還是很重要,雖然我沒用上幾次。)Mac OS的優越性不會像Windows亂產生一堆修復不的Register,而且有問題其實費點心思就可以nail down 出問題的驅動或Preference Files,這種維固系統的良好習慣其實從Mac OS 7 就已經養成了,所以,我決定先把我那超過600G使用量的內置硬碟直接Clone(複製)到新硬碟,然後把新硬碟直接放回Mac當成內置硬碟,這樣我不但不用一一重灌我的軟體、插件與軟體樂器,而且當比較新舊硬碟的速度時也比較公平。
在複製以前,我替舊的Scorpio Black做了一些測試,包括開機時間、打開一個Logic工作檔的時間、並有測試一下硬碟的傳輸速度,先存檔備用。
然後,我先把Momentus XT 換到我的外接盒裡,用Carbon Copy Cloner 複製整顆內置硬碟到Momentus XT中,然後把Momentus XT 放回Mac中當內置硬碟。
(題外話,Pro Tools 這套最專業卻又最讓人討厭的錄音軟體最愛挑剔硬體規格,但我是還是會按照官方要求的硬體規格來辦事,就如我從以前到現在都乖乖的聽Pro Tools的指定,錄音的硬碟不可以是系統硬碟。Seagate一直都是我信賴的硬碟品牌,還記得1999年花接近兩萬五台幣買了一顆9G的Ultra-Wide SCSI Cheetah 10000轉硬碟,要預訂的,等三天;到幾年前花兩千多台幣買了當時CP值最高的 250G SATA Momentus 7200轉 2.5吋硬碟,接上FW800外接盒就可以到處錄音,到現在,這兩顆硬碟都還在服役!當然,後來在MacBook Pro編曲用上了Logic Pro之後,就真的只有依賴內置硬碟了。)
詳細過程請看圖說。

從2008年底服役到現在的外接盒,使用的是OXFORD 934DSB晶片。與Momentus XT並列中。

開箱!Monmentus XT 750G 內含8G SSD。

兩代Momentus 相見歡。舊硬碟購買日期2008/12/22,當時250G兩千多塊是CP值最高的選擇。

舊瓶新酒!

舊瓶新酒,來個Close Up!

第一個步驟就是先用Carbon Copy Cloner把內置硬碟複製到Momentus XT。

「刪除所有不在來源硬碟的資料」,等於直接覆蓋新硬碟就是了。

CCC會提醒我新硬碟沒有MacOS Lion的救援硬碟分割。(就是等於做在硬碟裡的救援開機光碟。)

複製救援分割中。

成功複製救援分割。

開始複製硬碟內容的警告!

開始複製!先把救援硬碟封存。(CCC是免費的,但是要看廣告!)

31秒封存完成,再「後續處理」一下。

一開始的49秒,已經複製了530.92MB。

過了4小時12分47秒,已經複製614.19GB。

完成複製,更新硬碟中系統的暫存檔。

複製完成,639.05GB,花了4小時了23分整。

接著把Momentus XT 取代原來的內置Scorpio Black。

由於硬碟排線薄薄一條非常精密,我就沒有多拍照片,以防損壞。

開機成功後,Mac OS便搶著要做事,先標籤硬碟,讓以後用Spotlight搜尋可以極速進行。

Dropbox 也共襄盛舉,也要搶著標籤硬碟。

750G的硬碟要75分鐘來標籤,是漂亮的巧合。
結果
一如官方所說,Momentus XT 開機的時間快了很多很多,尤其從第一次重開到第三次重開,一直在時間上都變快,到最後快了一倍,那感受真的很驚人!
在打開Logic的工作檔時,Momentus XT也是幫上很大的忙。Trilian是市面上最好的貝斯取樣軟體樂器,它的studio bass取樣就高達1點多G。我用Momentus XT 打開同樣內含Trilian的工作檔,開啓時間也快了一倍,對於常常需要修改又分秒必爭的廣告配樂案子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
後記
當然,我這樣的一篇評測,好像科學的根據還不夠。畢竟我是做音樂的,一切的科技只是為了音樂而服務。主觀的判斷,信則有。
來,再補充一下,我還可以很肯定的跟你說,Momentus XT 比較安靜。起碼我在錄音時,沒有聽到刮硬碟的聲音。
沒有刮碟的聲音,好舒服哦!信不信由你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