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原創 資料救援深度技術解密


BABUR wrote:
詳細希望,謝謝!


這個問題要看你要瞭解 資料救援部分還是 生產程序或 每一家廠商的servo track 作法.

不過因為寫在這邊沒稿費只能大概提一點...
伯爵紅茶 wrote:
這裡寫錯了!現在單碟...(恕刪)

這邊明明是寫磁頭離碟片的高度
你把單碟密度扯進來幹麻?
filia wrote:
這邊明明是寫磁頭離碟...(恕刪)

我覺得他的語意是
到了單碟250GB的時代...(略)
這個版上總共有5家 Data recovery 公司左右 在看... 很歡迎高手的指教
僅管Lab 缺乏Protocol analyzer
我們以手上能夠買到設備+一種高度科學研究精神 在storage 各種應用領域.
因此儲存由底到上整合應用 恢復 才會有一個全方位的新見解 理論化分析後再實作 ..惑然開朗的感覺..

這篇文章只是浮光略影帶過
對儲存有興趣人還是建議將我們網站每頁都細度閱讀與操作過..
這樣對於一般光纖,SAS ,Raid ,Recovery 等應用. 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至於embedd Servo 問題 Robert 大如果參觀過近代硬碟工廠就會瞭解了..

續上篇
在低塵室更換後HSA 硬碟,加上碟片上應該有壞軌, 其實已經都不太能工作太完美與正常..
這時需要始用強拷機將資料copy出來..否則用一般ATA ecc 機制,會反複嘗試讀出壞扇區.
進而CPU loading最高.
不會自動複位


強拷機
1.PC3000+DE
http://www.osslab.org.tw/Storage/Data_Recovery/Hardware/PC3000/UDMA

2.DeepSpar Disk Imager
http://www.osslab.org.tw/Storage/Data_Recovery/Hardware/DeepSpar_Disk_Imager

3.Xlysoft Data copy King
http://www.xlysoft.net/Data-Copy-King.html

早期某些國際級 Data Recovery 公司 就是更換HSA與上面Sector 強拷就做營運...
那時代對固件區瞭解度還不夠...


但是實際上 硬碟不是全然把程式都放在PCB 上,包含缺陷表,啟動程式,ATA password等
都是放在碟片上...


那維修工具怎樣訪問硬碟固件區 與電路版?

1.ATA Command
所有ATA (SATA)硬碟維修設備都以ATA command做為跟硬碟embedded system 基本通訊介面.
因此若使用此模式,硬碟必定需為ATA 訊號可就緒正確運作狀況.
在非PCB硬體損壞下,硬碟都有安全模式等狀況可以進入正常ATA通訊狀況.
同為ATA 通訊介面.一般ATA 介面都可發出此指令.因此部份硬碟廠廠級維修軟體為純軟體配上一般電腦就可.
這些軟體功能通常維修復原硬碟, 不屬於資料救援用途.因此才會有廠商自行開發

效率源用USB to ATA Bridge , PC3000 則用 PCI to ATA Controller

2.UART
類似手機這類embedded system ,部份硬碟帶有 UART port. Serial RXD、TXD、GND 訊號腳位.訊號類似Nokia MBUS.所以Ca-42 這條線通用. 如須跟用電腦RS-232做通訊必需做電位轉換.在終端機下指令.

目前只有Seagate 全系列,部份三星 ,富士通,Toshiba 也有UART
只有Seagate 指令有被各方Hacker公開.

如果你指令熟使用UART介面維修成本最低 ,一條 NT 300 Nokia CA-42線就可以.

3.電源控制
切換硬碟運作模式 ,若不想手動斷電時.能用軟體切換電源是最方便的.

因此硬碟維修工具就是要能控制上面三種介面..

選擇那套硬體維修設備關鍵在於

1.支持硬碟多寡
2.功能性
3.固件庫普遍與交換性
4.易用性
5.客服支持

除了Pc3000,xlysoft 外還有 Atola Insight


亞洲區應該沒有幾台..

MHDD 原作者 Dmitry Postrigan做的 像這種就更傻瓜化.不過目前功能不滿意

其實我覺得 Pc3000這種UI與思考設計問題 是很糟的..若沒有人教.恐怕摸了個幾年還是不知其所然..

遇過太多人 只會像土腳醫生一樣 見頭治頭痛 對於一顆硬碟真正工作原理確不懂..><

未來維修工具該能全手動化跟傻瓜化並存
而且應該

1.增加PCB 電源與數位訊號檢查點 這樣可以快速判定是否電機或是pcb 上損壞. 加快維修簡易度 ..
2.自動上網更新共享固件庫功能( 雖然原廠可能臉色會非常臭)
3.自動判定可能故障狀況,給與一鍵修複..

設備只是良好Data recovery 其中一小部份..最重要的應該是技術跟經驗.
Opensources,虛擬化,Voip,FC ,Storage ,Embedded system http://www.osslab.org.tw
嗯!很專業高水準的文章
但...看不懂
不過是要給你加分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filia wrote:
這邊明明是寫磁頭離碟片的高度
你把單碟密度扯進來幹麻?


因為碟片單碟密度與讀寫頭飛行高度有關。
1mm 我還沒看過這個距離只有第一代的硬碟才有可能...單碟5MB
專業!!
硬碟資料救援一直是高深的學問, 能有這樣的分享精神真的佩服

thx wrote:
來..否則用一般ATA 介面讀取大量壞軌硬碟一定會CPU loading最高.


其實不是loading 的問題!

會因為劣化區需要很多次的讀取、一般ATA與SATA通訊時會變成time out.導致ata wait 訊號過久。
這個有很多種的解決方案

thx wrote:
Dmitry Postrigan做的

這個主要還是利益問題。寫程式者並沒有獲得任何利益
我9年前與他接觸過。他說沒錢就不想搞下去了。

filia wrote:

這邊明明是寫磁頭離碟片的高度
你把單碟密度扯進來幹麻?

硬碟讀寫頭飛行高度每年都在降低中;這是目前的運行的高度。
10年前還有1um



thx wrote:
1.增加PCB 電源與數位訊號檢查點 這樣可以快速判定是否電機或是pcb 上損壞. 加快維修簡易度 ..
2.自動上網更新共享固件庫功能( 雖然原廠可能臉色會非常臭)
3.自動判定可能故障狀況,給與一鍵修複..


1. 第一問題其實不必要,只有新手才可能需要。
2.這個問題有疑慮,因為不能確定上傳的詳細數據與版本有些還要比對PCB與貼紙上的秘密數字。
不過類似功能已經有同行分享了。
3.自動!那更不可能.因為狀況太多..目前只有針對幾款有設計出標準處理程序.

這文章是你自己寫的嗎?還是部分參考其他文章複製來?
請問伯爵紅茶大
1.對於一般user來說,除了買多顆硬碟來備份重要資料外
是否有哪套軟體大大推薦user定期使用來看硬碟的耗損是否該換?

2.如果硬碟故障已經造成又沒有備份,除了讓資料就這樣隨風而去外,
有沒有怎麼樣的檢測軟體或工具推薦給N user一試?


因為最近親戚也是拿故障硬碟去給目前市面上硬碟救援商一救也是開價兩三萬
但畢竟資料是無價的,所以yenchia也想研究看看~~有這樣的專業文章真不錯
反而現在的學校應該教些這種比較有用的東西才是阿
Taiwan Go Go http://album.blog.yam.com/TaiwanLisu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