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回覆
大家都是好心人
小弟已經決定要購買2TB的硬碟
glen246大大
PSU這是甚麼東西?
如果要買擴充卡有沒有推薦哪一張擴充卡比較好用
fedora大大
有推薦我可以買哪一個硬碟嗎?
不同廠牌的硬碟一起使用應該沒甚麼差吧

烏龍蛋蜜汁 wrote:
謝謝大家的回覆大家都...(恕刪)

PSU-電源供應單元(POWER SUPPLY UNIT ).別稱火牛.電供..
至於硬碟擴充主要限制當然是連接介面裝置的數量...
而目前磁碟機主流擴充介面為SATA形式..有別於之前IDE擴充接口的連接形式.每個SATA擴充接口只能連接單一裝置.最新的SATA版本已進化至第三代.也就是一般所謂的SATA3.0(或有時會寫成SATA6Gb/s.換算約為600MB/s).由於SATA版本的區分主要是由連接訊號速率的不同來定義..所以..其連接介面形式能完全向前相容..但會限制於較低速的連接頻寬..舉例而言..您的舊主板僅支援SATA1.0(150MB/s)接口..當連接SATA3.0的裝置時..其連接頻寬依然僅能限於舊傳輸介面的限制...
至於"擴充卡"..我想你指的應該是所謂的轉接卡..一般來說..這類的介面擴充卡..通常都是PCI-E轉SATA.就傳輸性能而言..會損耗掉一部份的頻寬..不過..仍然有不錯的性能表現

fedora wrote:
註:
3TB 以上的,需要主機板 BIOS 和 OS 支援。
舊主機板大概抓不到 3TB 的,XP 也不支援(需 WIN7 以上)。
所以舊電腦買 2TB 以下的比較保險。


如果是買外接的,大部份廠商都有配套讓舊電腦也可讀
個人有試過把Buffalo LBU3 4TB接在古老EeeBox(2008年買的)上測試過,確實可正常使用

所以如果想省去拆電腦裝硬碟的動作的話,外接大容量也可以列入考慮,尤其是現在外接常常甚至比裸買一個還便宜…


另外,就如fedora說的,除了4TB性價比沒有3TB好,目前4TB應該還沒有單碟1TB的產品…
Buffalo LBU3 4TB用起來蠻熱情的(最高會上到57度)
我是考量盡量減少外接硬碟需求個數才買4TB的…
EmperorLord wrote:
如果是買外接的,大部...(恕刪)

4TB早已有單碟1T的機種:
Seagate Desktop HDD.15 4TB (ST4000DM000 / 5900rpm / 4-platter)

這顆在今年3月零售前..早就用於Backup Plus 4TB外接硬碟了
為了取代之前的Barracuda XT 4TB (ST4000DX000 / 7200rpm / 5-platter)

目前CP值最高的是3TB..每G成本可能只要1元或1元都不到 (連二手與OEM產品都算進去的話)
其次才是2TB與4TB
但請別以為4TB的CP值很差,最近常出現外接4TB價格在47xx~49xx左右
實際上可能比2TB更便宜

至於以前某購物的4TB只要4499含稅免運..機會渺茫
烏龍蛋蜜汁 wrote:
有推薦我可以買哪一個硬碟嗎?
不同廠牌的硬碟一起使用應該沒甚麼差吧...(恕刪)


Toshiba 2TB 或 3TB (單碟 1TB)都不錯

但考慮到你的是舊電腦,買 2TB 的確比較保險。3TB 也許裝上去無法用。

我之前有買一顆 Toshiba 3TB (中國製)的,讀寫在 150MB/s,介面是 SATA3 的(相容 SATA 1/2)。屬於低溫省電型,夏天不用掛風扇吹也沒關係,不會超過 50度。

不同廠牌可以一起用,無影響的。

**********************************************

外接硬碟的話,因為你主機板只有 USB2,不推薦。

有 USB3 才考慮買外接的。

USB2 真的很慢,接硬碟在 25MB/s 左右。這種速度受不了的,太慢了。

USB3 擴充卡不便宜,不划算。

如主機板有 SATA 槽,買內接的就好了。


fedora wrote:
USB2 真的很慢,接硬碟在 25MB/s 左右。這種速度受不了的,太慢了。


嘛…雖然跟USB3外接硬碟速度能到140MB/s比是真的很慢啦

但一般DVD光碟檔案複製速度大概最多12MB/s,100M網路下載不會超過12.5MB/s
相對來說快一倍的USB2,做為資料碟,不是常常有一次幾十G以上要搬我是覺得還能接受啦
fedora wrote:
USB3 擴充卡不便宜,不划算。

如主機板有 SATA 槽,買內接的就好了。

USB3.0擴充卡1張也才200~300元台幣而已

這價位就已經有很多也品牌&型號規格的Host Controller能選..
NEC PD720200/PD720201/PD720202
ASMedia ASM1042
VIA VL800
Fresco Logic FL1000/FL1100
Etron EJ188

以上這些隨便1張都在300元以內就能買到
請問哪裡不划算呢?



另外3TB/4TB外接硬碟的SATA to USB Bridge IC比較特殊
不但可以將整顆硬碟分割成單一MBR分區、還能讓32bit的XP系統也能正常使用
這是SATA內接3TB/4TB所沒有的功能
看購物網站,USB3 擴充卡最便宜的 399元(網拍找找應該有更便宜的)。

的確是比以前便宜許多了,可考慮買。

雖然拆機殼裝那張卡,花的功夫和時間,內接 SATA 硬碟早也裝好了....

但好處的確就是:外接的可以用到 3TB/4TB。不受主機板和OS影響。


**************************************************

外接的要挑一下,有些牌子、型號的,外接的會自動休眠

自動休眠,就是:一段時間沒用,比如 10分鐘,硬碟磁頭就會自動 PARK,並進入休眠模式。

有些牌子,這自動功能是寫死在硬碟韌體的,軟體無法控制。


理由好像是因為:
新款的主機板,即使關機,USB 也會通電(可以用來給手機/平板充電、吹USB電風扇之類的)。

所以利用 USB 有無通電,來判斷電腦是否已經關機,就行不通了,因此新型的 USB 外接硬碟,大都是固定一段時間自動休眠的。


若常常 PARK,聽說硬碟會比較快壞。



具體就是那個 C1(磁頭升降次數)

像上圖這棵外接硬碟,通電時間才 2千多小時,磁頭 PARK 數已經 8千多次。

通電次數 27,並非我電腦開 24H,而是電腦即使關機,USB 仍是通電的。那個 27 其實是 USB 插拔次數。



常常 PARK 還有一個缺點:

每次點檔案總管,檔案總管就會中風個 3~4秒才能用,因為它需要等待 USB 外接硬碟啟動運轉。

若影片放這種外接硬碟的,有時候影片看一半,暫停一下,去上廁所,或去廚房拿吃的,回來之後,按播放......喵的,卡住!

要等個 3~4 秒才能繼續播放(因為要等磁頭重新運轉),很掃興。


但也不是說每顆外接硬碟都這樣啦,只是某些牌子、某些型號會這樣,所以要挑一下。

也有可能 USB3 的,比較多這樣的。

軟體無法控制,試過調什麼 AAM/APM 啥的,都沒用,不受控制。應該是寫死在韌體的,除非去刷硬碟的韌體,才能改。



建議還是內接的比較好用啦

除非真的非常想 3TB 以上,而主機板又不支援,那才考慮用外接的。不然一張卡 400元也是錢啊。

或者外接是有考慮到要攜帶方便的,買 2.5" 免插電的。比如可以去朋友家拷貝個影片什麼的、帶去公司、學校用....之類的。


而如果買外接的,最好挑一下。至於什麼牌、什麼型號的?才不會這樣自動休眠,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此外 7200 轉的會比較熱,而外接盒多為塑膠的,容易過熱。

若要長期插著都不拔的,外接的最好買 5400 轉的,插 USB3 也是有 90MB/s 水準,已經夠用了。

fedora wrote:
常常 PARK 還有一個缺點:
每次點檔案總管,檔案總管就會中風個 3~4秒才能用,因為它需要等待 USB 外接硬碟啟動運轉。
若影片放這種外接硬碟的,有時候影片看一半,暫停一下,去上廁所,或去廚房拿吃的,回來之後,按播放......喵的,卡住!
要等個 3~4 秒才能繼續播放(因為要等磁頭重新運轉),很掃興。

但也不是說每顆外接硬碟都這樣啦,只是某些牌子、某些型號會這樣,所以要挑一下。



這感覺真的超不舒服

Buffalo的是軟體控制,沒灌軟體就不會跑這所謂省電功能,灌了也能選要不要關掉
我是試灌後才發覺這功能其實不太實用,尤其是預設值是五分鐘不讀就會進省電模式 (可改長就是)


以上資訊供參考



tomliu36 wrote:
除非你機殼太小,不然...(恕刪)


謝謝您的教學非常實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