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安置相同廠牌型號的IDE硬碟,出現了怪事?{已解決-感謝各位的幫忙以及PartitionTableDoctor這套軟體}

randy3125 wrote:
左邊是沒問題的mas...(恕刪)


那把另一顆slave的ST380011A改為cable select看看


因為我的電腦IDE線配置跟你差不多,上面也有一顆跟你一樣的硬碟^^

JUMP就是CABLE SELECT
一般來說 IDE 硬碟在作業系統中看到的邏輯分割編號的編法如下所示:

IDE1 master -----> 邏輯C
IDE1 slave -----> 邏輯D
IDE2 master -----> 邏輯E
IDE2 slave ------> 邏輯F

以上是每顆硬碟皆是100%分割(僅主分割),假如有硬碟式分割為數個分割(含主分割與數個邏輯分割),則於每顆硬碟之主分割分配完編號後,再來分配編號給邏輯分割。幾例來說,假設IDE1(slave)分割為主分割與1個邏輯分割,IDE2(slave)分割為主分割與3個邏輯分割,那它們的邏輯編號編法如下:
IDE1 master -----> 邏輯C
IDE1 slave -----> 邏輯D、邏輯G
IDE2 master -----> 邏輯E、
IDE2 slave ------> 邏輯F、邏輯H、邏輯I、邏輯J


所以從您的"我的電腦"中,看到您的邏輯硬碟共有四個,應該沒有錯誤啊!(不過您上傳的照片右半部有部分看不到,以致於有部分裝置的邏輯編號看不到)

實體硬碟1(master):分割為C
實體硬碟2(slave) :分割為D
實體硬碟3(slave) :分割為G、I ---> 您新買的硬碟

至於邏輯編號E、F,我猜可能已被卸除式裝置或光碟機使用了(從照片中判斷的)

通常IDE裝置之jumper錯置為相同時,應該有一個裝置在電腦中看不到,所以您應該檢視C碟與D碟是否是您之前原有的硬碟?

若是,表示正常無誤,那G碟與I碟就是您新買的硬碟所分割出來的邏輯分割,且尚未作格式化動作。
ROVER MONTEGO
可以到控制台的「系統管理工具」的「電腦管理」的「磁碟管理」那看一下每個磁碟的分割狀況,
在這裡可清楚看到每個磁碟機的分割,這樣就知道是不是有錯誤。
看樣子jumper是沒有錯誤,如果設定錯誤,在系統下根本看不到磁碟機,更不用說會有分割區了。
一對夫妻到動物園,看到了大狒狒時,妻:真奇怪,愈難看的動物愈多人看。夫:不要叫這麼大聲,大家都在看妳
有沒有可能在安裝時一時失神根本就弄錯後面兩顆了,直接只留 第一顆 HD 當開機
去買 SATA+IDE 轉 USB 的線,用 USB 連讀讀看(記得要全設定為 Master )
1.在開機時按F1或del 進入BIOS中,IDE選項中會自動偵測硬碟規格型號,但是不一定秀出cdrom(有兩組4個ex.primary or secondary)。
2.可試著先不接cdrom,在BIOS中三顆硬碟是否顯示正確資訊?(如果資訊正確-->jump OK)
3.如果硬碟正常顯示,進入XP後,在我的電腦按右鍵,點選"管理"後,在"磁碟管理"中可以自行更改磁碟機代號及路徑。(注意代號不能重複)
祝好運!
如果搞了很久還是沒辦法...買個硬碟外接盒來試試吧
先依照DONJASON大大所提的
分別確認你的磁碟機的代碼
打開磁碟管理後
按PRINTSCREEN一下
然後到小畫家貼上存檔
再把如下面的圖PO上來

請大大試著將 ide 排線對調
原先 MASTER 換至 SLAVE
randy3125 wrote:
JUMPER應該是沒...(恕刪)


原來是磁區不明
用PartitionTableDoctor軟體去重新建立即可

基本上不是主從問題,因為全部硬碟都可以正常抓取

應該是系統誤判,導致磁區代號錯亂,無法正確認出硬碟磁區位置,導致引導磁區錯誤
無法往深層磁簇存取資料

利用PartitionTableDoctor重新建立引導磁區即可
說不定是IDE port上面的針腳壞了(歪了、斷了都有可能),建議你先把所有的IDE裝置全部
都先移除,先檢查一遍,如果歪了,就想辦法喬回來,如果斷了,......自己DIY解決一下。
然後再來測試所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
有三個地方都有可能出問題:主機板的IDE port、排線、IDE裝置(硬碟、光碟機)上的IDE
port。
prilimary port(主機板)先接兩顆硬碟看看,如果沒問題,關機。表示主機板的IDE port、
連接線(IDE排線)都沒問題,可以用來檢測下一組裝置。
如果有問題,檢查一下是否jumper設定有問題。
然後把另外一條線上的兩組IDE裝置裝上去(光碟機、硬碟),排線用剛剛測過的那一組,然後接到
prilimary port上面試試看,如果有問題,就是這兩個裝置上的問題。調整一下jumper再試。
同樣的手法,再來測試一下secondary port(主機板)。

光碟機通常出廠的時候有可能預設值是slave,你又把要跟他相接的硬碟設成slave,很有可
能是這邊出問題了。

一點小經驗的分享,如果你要避免這些麻煩,你可以將所有IDE的jumper都調成CS(cable select),
這時候主從的判斷(master、slave)就直接交給機器去判斷了(我忘記是排線上靠近硬碟的是master
還是slave),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相衝問題。另外,可能是我的主機板的怪毛病吧,我發現
用CS模式的時候,硬碟的傳輸效率會比較好,反而用jumper去硬性規定比較差。

最後,如果還是這樣的狀況,你又想救回一些資料,你可以試試看一些資料恢復的軟體,比如
說final data、R-STUDIO等軟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