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SSD+額外儲存空間的請教

先確認好你的資料是屬於哪一種, 再來決定你的備份方式.
像我自己的資料備份, 一共有三種層級.

平常收集自己覺得有趣或有意思的東西, 可能是圖片, 文字, 影片.
這類型的東西, 屬於當下有興趣的短期資料, 真的要找網路上也有.
存在電腦裡, 只是比較方便存取用, 沒有也沒有關係, 不需要備份.

工作上花時間作出來的報告, 簡報.
後續可能還有需要, 存放在自己的電腦, 隨身碟, 雲端
方便異地存取用.

生活中的照片影片, 可能就這樣一份, 損失了可能就找不回來的.
像是出國旅遊, 與家人或朋友的照片.
以前沖洗出來的相片, 已經全部掃描數位化.
最早是燒錄光碟CD, DVD, 因為存取不便, 後續不再使用.
現在存放方式為自己的電腦, NAS跟外接碟三種備份.

放自己的電腦, 是方便隨時存取用.
放在NAS是避免電腦的資料有損失時, 可以快速的復原.
放在外接碟是避免電腦跟NAS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毀損時, 復原使用.
我就碰過因為雷擊, 造成電腦跟NAS的網路接口故障.

先想好你願意為毀損的資料, 花多少代價來復原.
再來決定你要花多少代價, 來作資料備份這件事.
1.
SSD想要壽命用久一點,閒置空間要多一點
主要是系統或很多應用程式,都會用到系統的裡的暫存檔空間以及快取空間

閒置空間不夠多,剩餘的那一點空間可能會被你快速消耗殆盡
到時候可能開機都開不起來了

現在SSD很便宜,建議至少買個1T,整顆都給系統使用
要玩遊戲,另外加裝另一個SSD,把容易出現頻繁寫入的都裝在這個碟裡
例如遊戲軟體、看股票程式

系統碟建議只安裝作業系統以及必要的工具如文書處理,Office 365
剩下的都不要裝,除非是很少更新的
像那種遊戲一兩周就要大量更新的,看股票軟體,每天都要大量數據產生的

2.
另外記憶體不要太少,因為記憶體太少容易產生虛擬記憶體需求
你可以看工作管理員\效能\記憶體\已認可 的分母數據
就知道實際上你目前電腦裡的記憶體需求,超過實體記憶體的都是在系統碟的虛擬記憶體裡
現在大概32G就用的剛好緊繃,可以的話新電腦直接升級到64G

如果你經常多開視窗,尤其是玩遊戲多開視窗,同時電腦又有兩人以上使用
會開一些網頁、EXCEL等,這時候切換之間,實體記憶體太少就會讓記憶體的資料在虛擬記憶體與實體記憶體之間搬動,這樣也會快速消耗SSD的寫入空間

3.
瀏覽器也是快速消耗SSD壽命最常見的,因為瀏覽器內一定會有快取空間、暫存檔空間,為了加速你經常打開的網頁
你要會找資料把瀏覽器的快取空間暫存空間移到系統碟之外

Microsoft Edge的做法如下(這是我從某個網頁裡備份出來的,已經用在今年買的電腦裡,舊電腦不是SSD所以沒有使用)

在开始菜单或运行中输入 regedit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右键点击Microsoft,选择 新建 - 项,命名为Edge。如果存在则无需创建。
右键点击Edge,选择 新建 - 字符串值,命名如下:
DiskCacheDir - 设置磁盘缓存目录
UserDataDir - 设置用户数据目录
然后双击修改其数据为指定目录。



還有簡易的方式,但是我不建議使用,有些很麻煩,有的可能有風險
例如Chrome只能建立目錄連結的方式,連結到其他碟的目錄
但是如果哪一天出了問題,還是繼續使用系統碟,可能不知不覺系統空間就偷偷被消耗掉

還有網路上可以爬到甚至連系統碟的暫存檔空間也可以挪出去,但是沒有必要,一旦另一個你轉出去的碟出問題,搞不好連鎖反應連你的系統碟也無法正常開啟。我是認為系統碟買大一點,把SSD壽命拖長一點就好了。

建議隨時有紀錄SSD以寫入大小的習慣,把DiskInfo工具裡的數據紀錄下來,有異常增加要去檢討哪裡被用掉了,之前我就是追蹤到兒子電腦的異常用量,才把瀏覽器的快取檔案挪到資料碟,不過兒子的資料碟是傳統硬碟,反正也沒有快速需求沒差
另外就是禁止兒子繼續安裝遊戲到系統碟裡。他安裝兩個遊戲就讓系統碟(1T)吃掉三成了
我說這電腦是買給他今年讀大學時使用的,如果將來SSD掛了,自己去想辦法,反正他要讀資工系,應該有能力自己搞定

不想因為系統提早碟掛了,要重弄一次,就盡量把系統碟減少寫入機會
必要的系統更新躲不掉,但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就盡可能避免
現在SSD很便宜,多加裝一個SSD就好了,把它當消耗品使用。

現在微軟大約每個月更新兩次,內建防毒軟體一天會有四五次。一年預估消耗5T不過分。
用個10年消耗50T很正常。

今年我買的1T SSD,官網上是說可以保固五年或600T寫入左右。哪個先超過就失效了。
這樣微軟的必要消耗就差不多暫了一成了。更不要說有的SSD可以寫入的壽命並沒有那麼多。

當你的系統碟越小,閒置空間一定也越小,扣除掉幾乎不會變動的空間,就是有些軟體一安裝下去,可能很少重新寫入,那些空間其實也不會拿來重複寫入。上面數據明面上是可以寫入600次,但有些空間可能用到不能用也寫沒幾次。所以閒置空間越小,更容易集中損壞,當閒置空間快壞光了,大概也該換系統碟了。
飛在天上的大X
SSD畢竟單價還是較高我是以少用為原則,但系統部份還是維持完全不動它任由windows亂搞了,動了出問題的機會還是偏高我覺得沒到必要程度
Yaude Huang
現在SSD已經很便宜了,1T連兩千都不到。當然我不是買最快速的,如果速度與容量選擇,我會選擇容量,SSD規格不用最頂,也夠用了。主機也相對便宜。
買一個3.5吋內接2TB或4TB傳統硬碟
不要用外接的
Bryan Shou wrote:
弱弱的問一句,CyberSLIM V80-6G 3.5吋 硬碟外接盒 跟 伽利略 35C-U3C 3.5吋 SATA 硬碟外接盒,感覺好像差不多,貧乏的知識儲備不懂除了牌子外,差別在哪...
要外接3.5" HDD的,沒風扇散熱的都不推。

樓主沒特殊考慮的話,2TB HDD內接是最合理的配置,不需要考慮相對風險高、速度慢、穩定差的外接方式。

安全備份一定是外接、異地冷備分,不然,一個木馬,就讓你所有線上的硬碟檔案都一起毀了,備份也只是個笑話。

Yaude Huang wrote:
1.SSD想要壽命用...(恕刪)
寶貴的經驗之談,感謝分享,幾點請教,也歡迎其他網友提供見解。

Yaude Huang wrote:
1.SSD想要壽命用久一點,閒置空間要多一點
閒置空間有無數字可參考,例如,我是認為至少50G,50%使用率是最佳。

Yaude Huang wrote:
現在大概32G就用的剛好緊繃,可以的話新電腦直接升級到64G
方便提供使用率嗎? 我很好奇,不玩GAME,32G RAM用到哪裡去了?

Yaude Huang wrote:
瀏覽器也是快速消耗SSD壽命最常見的,因為瀏覽器內一定會有快取空間、暫存檔空間,為了加速你經常打開的網頁
你要會找資料把瀏覽器的快取空間暫存空間移到系統碟之外
個人經驗,能挪到系統碟之外是最好,要是不方便。
目前瀏覽器會儘量使用你所有的RAM,8GB以WIN10來說真的很緊繃,甚至可以說不夠用,10-12GB應該是合理的使用容量,你RAM有16GB算夠用,32GB如果沒剛需,是可以不用考慮,如果是想用個5-10年甚至以上,那32GB也算是剛好,只是你的MB、CPU要能撐那麼久才行。

快取空間、暫存檔空間其實都不大,記得經常清理一下,每月清一次也就夠了,應該還不到會影響SSD壽命的程度。

我SSD用了超過10年,主機從AMD 1055T開始,也換過3、5台,目前還算頭好壯壯。


Yaude Huang wrote:
另外就是禁止兒子繼續安裝遊戲到系統碟裡。他安裝兩個遊戲就讓系統碟(1T)吃掉三成了
GMAE多是循序讀取,HDD就夠快,沒必要裝到SSD,大GMAE動輒幾GB的過場,其實買個4-8TB HDD是C/P值最高的,當然,有錢就買顆大容量SSD也行,但不要裝到系統碟是原則,只是這對遊戲體驗也沒太大幫助。
io33
內接就不能備份 不能離線? 你有看過哪個資料中心 用外接做備份的?
nwcs
你也要看樓主知不知道內接隨時上、離線的方法,資料中心? 先不說樓主生意有做這麼大?哪個資料中心沒做離線備份的?我也幹過幾年的OP,哪種同地備份,有如離線冷存,可在被駭中木馬時,還能保證資料安全的 ?
nwcs wrote:
閒置空間有無數字可參考,例如,我是認為至少50G,50%使用率是最佳。

方便提供使用率嗎? 我很好奇,不玩GAME,32G RAM用到哪裡去了?


使用率50%是足夠了,但其實你還要考慮未來的需求,除非你確認未來不會有增加空間的需求
有去看別人測試分享的話,超過五成,SSD效率會下降
加上你現在看到的是50%,未來開始有些有些區域已經開始壞了不能用了,就算使用空間需求沒也變少,效率也會逐漸降低。降低到一個程度大概你就會受不了了

至於記憶體的部分,你自己可以去看系統數據,有很多記憶體消耗是在背景下使用的
其實消耗最多的是在開機的過程中,一堆程序要啟動,從硬碟讀到記憶體裡,一直用一直用,用到不夠就往虛擬記憶體搬,等到開機完成後,記憶體的需求就會降到一個穩定的程度
我想一般沒有大量使用需求的人來說,這個虛擬記憶體的消耗有可能是在開機過程中被放大使用的

剩下來的就是有玩遊戲需求的人,像我老婆開遊戲一次開八九個視窗,每次我臨時要開個網頁就拖很久
整個系統卡住,就是把遊戲的部分往虛擬記憶體拖,而又同時在打開瀏覽器、EXCEL,同時也在使用硬碟
加上我使用的是傳統硬碟,就卡的非常慢
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等老婆遊戲玩完後。我開始一個一個把遊戲視窗關掉,只留下自動打怪的部分
這樣至少我用電腦時,只會卡一次,但是如果剛好切換視窗到遊戲視窗,也會看到遊戲畫面卡一下

就算未來換電腦改成SSD,會因為SSD的效率,卡頓大幅減少,但是虛擬記憶體的消耗不會少啊
這也是消耗SSD壽命的重大項目

如果你確定電腦完全不會玩遊戲,電腦也幾乎不關機,那記憶體可能真的不用太多
但是如果經常性關機或休眠,那你想想每次重新啟動後大量程序啟動的記憶體消耗量,是否能夠接受
不是很頻繁還好,如果每天很多次,那還是記憶體弄大一點,不就完全不會動用到虛擬記憶體了

我是沒有確定開機過程會產生多少
但是過去我有測試過,剛開機完畢什麼都還沒執行,已認可記憶體就超過32G了
直到上周我把防毒軟體移除,才降低到29G(win10)左右
我相信這是開機流程產生的,這裡的是總需求量,可不是計算來回寫入幾次阿
我兒子的電腦則是33G左右(win11)。他自己把原廠提供的免費防毒軟體移除了(McAfee)

反正已認可記憶體,就是你曾經有發生過需要把記憶體擴充到那個數字才會夠用,我的實體記憶體只有12G,但是已認可記憶體目前是29G,系統幫我把虛擬記憶體開了17G。因此我的下一台電腦會一次把記憶體擴大到64G,避免有機會動用到虛擬記憶體。
Yaude Huang
不過就算你已認可23G,也是超過16G,還是應該買32G的記憶體比較恰當。當然你願意犧牲SSD壽命省一點錢的話,也是可以。我自己寧願用一點錢換取延遲更換系統碟的機會。
Yaude Huang
每個人應該檢查自己的使用需求,記憶體買多一點,不要少買。記憶體不夠,就是消耗SSD壽命來替代。以前傳統硬碟還好,就是速度慢,也不會馬上掛。SSD系統碟出問題可能會立刻掛,就是要買新的重新安裝了。
Bryan Shou wrote:
方便請問為何您那麼排斥外接嗎?我是不太清楚有沒有什麼差別,所以才會有多一個硬碟+外接盒的想法(恕刪)

雖然不是對我發問,我先回覆我的狀態:我不排斥外接,但我是由電腦內接SATA訊號及電源延伸至外接3.5裸碟,插拔一樣都在機殼外,使用上和USB外接設備沒差異。
如果所謂的外接硬碟是透過USB介面的,我實際接過不斷電電腦上,沒超過兩年,USB介面出現問題硬碟從電腦上消失,將裡面的2.5"硬碟拆出測試是好的。所以,不可能會花錢去買罪受。
Bryan Shou
了解了,多謝回覆。原來是用USB方式的外接可能會有其他情況,那搭配外接盒不就也算在內...那我這次的情況可能要直接扛去請店家幫我裝在主機上,如果有朝一日汰換主機,硬碟還能用的話在用外接盒舊物回收利用~
nwcs
也可把外接盒當消耗品,買可更換USB線或外接盒的,可以哪個部分壞就換哪個,但USB經多次插拔,風險很高,一旦損及資料,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是比較不建議這種方案,當然,也包含用USB隨身碟備份。
家裡的PC從120G的SATA SSD開使用起,目前還有96%還是92%壽命,其他1TB, 2TB的SSD都還是100%壽命。什麼瀏覽器我平常都開幾十頁,看yt或是一堆圖的當然是基本款,1TB用三、四年也不過幾十T的寫入量,而修圖用的2TB一次都是寫幾十GiB以上、轉檔來來回回也是好幾T,寫入量還追不上系統碟。
除了是工作上建置軟體會有持續性的大量寫入以外,家用沒有剪大量影片的話,一般用就不用擔心太多,買有記憶體快取的型號,有備份就盡量操吧。
Yaude Huang wrote:
使用率50%是足夠了...(恕刪)
未來需求不必太執著,我用這顆SSD時是WIN7,HDD用80GB也夠了,買128G也撐到了現在,更別提,現在SSD價格跟10幾年前比起來,可以說是爛大街,這其實牽涉個人風格,看你是要一次購足,還是與時俱進,照當時預估幾年後的需求,最明顯的的就是現在的顯卡,如何取捨,就看個人預算和個人功力,以目前SSD價格,沒預算壓力,我會建議買1TB SSD。

電腦不同需求有不同的配置重點,對我而言:
.簡單的OFFICE文書+網頁
.重度使用的OFFICE文書
.多開的WEB GAME+網頁
.線上GAME
.特殊程式和需求,如AI、CAD、修圖、轉影音檔
===========
配置重點都不同,也不建議一機多人使用,也不建議程式、網頁同時多開,至於如何確認資料量和需求,評估各項最適合的配備,就看個人功力了,例如,我只要碰到OFFICE+CHROME這2個吃資源大魔王會一起多開的,都是6C12T CPU+32GB RAM+1TB M.2 SSD系統碟起跳,再看是否需要搭大容量VRAM獨顯,如果是輕度文書+網頁5開以內,那4C8T CPU+16GB RAM+256/480 M.2 SSD系統碟+1TB HDD+內顯是標配,線上GAME的話,1-2TB SSD+4-8TB HDD是好夥伴,其他看GAME需求。
我記的很多年前第一次使用SSD的經驗是
當時買了一台筆電,把硬碟換成160G SSD,
那時候我剛升主管職,需要有一台筆電經常性帶進會議室使用,為了避免搬動時硬碟的損耗,改用了SSD

大約一年後系統卡的要死,結果原因是剩餘空間不足20G,那時候真的是氣得要死,當時那顆SSD花了我八千多元,把一些暫存檔清一清,勉強使用,再撐了半年受不了,我就把原廠本來那一顆硬碟裝回去了,SSD直接捨棄

之後家裡的電腦更換,我都捨棄內建SSD系統碟的機種,主要就是SSD偏貴,有內建SSD系統的的品牌機種容量又小

直到今年看到SSD價格已經便宜到可以買大容量的,速度又快那麼多,系統碟掛了大不了就是換一條重裝而已
但記取那一次的教訓,我傾向一次到位買大一點空間的

雖然我也是能挑便宜夠用的,但是難保家人不清楚狀況超出預期以外的使用,還是一次到位先以較嚴格的需求來挑選

我相信很多人買電腦時,其實沒有什麼想法,就是價格可以接受,外觀滿意就買了
使用上也是直覺式的,需要軟體就往系統碟上安裝,不會考慮SSD耗損的問題
然後過個兩三年機器死機後,才再抱怨怎麼現在電腦這麼容易壞
SSD就是要盡量避免閒置空間用的剩下太小,當出現SSD都會產生卡頓現象,大概離故障也沒多久了

我上述的建議是針對大多數人的建議,系統碟用大一點,記憶體弄大一點,瀏覽器設定一次,遊戲另外安裝另一碟
這樣幾乎可以滿足多數人用很久的需求了

真的對價格有要求,不想花太多錢,那就買低階一點的陽春機種,現在256G系統碟的組合,價格都很便宜,
請商家把系統碟換成1G,記憶體增加到32G或64G,價位也不會太高

不過我是習慣到店裡直接買低價品牌機種,找最接近符合自己需求的,然後再做小更換或加裝,這樣可以半天就可以請商家弄好帶回家快速使用
nwcs
我這顆SSD,也犯過只剩10G空間,導致LAG到懷疑人生的地步,還好資料搬到HDD,直接FORMAT掉,重灌WIN7後還是一條好漢,2011/12/19花了6400買128G SSD,算是物有所值。
Yaude Huang wrote:
不過我是習慣到店裡直接買低價品牌機種,找最接近符合自己需求的,然後再做小更換或加裝,這樣可以半天就可以請商家弄好帶回家快速使用
如果沒有自組能力,把規格、容量往上抬一階,是比較安全的作法,台灣品牌機都有一定的品質,其實是不必太擔心的,只是POWER都掐得剛剛好,一旦升級,那POWER幾乎都要跟著動,其他倒是不必擔心耐用問題。
Yaude Huang
我只有學生時組過兩台電腦,自組能力是有,但是時間就是金錢,不想花時間自己搞了。開始工作以後都直接買現成的,再補強。掛了也懶得修,通常都用夠久了,直接買新。再怎樣陽春也是比前一台強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