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的今天,固態混合碟還值得買嗎?

baby-face wrote:
好像裡面的SSD也沒...(恕刪)
SSHD的作用是在系統與軟體初次開啓時會有效用 之後由記憶體接手
重開機多的系統效用不錯
這兩個優點以外都跟傳統硬碟沒太多差別
用在開啓資料 處理資料 儲存資料 都是跑碟片的傳統硬碟速度

同樣價錢可以買更大容量的硬碟 或是 硬碟+小容量SSD>SSHD的8GB
除非筆電擴充空間有限
不然桌機是不建議使用這種硬碟
                              彈幕濃!
skiiks wrote:
SSHD的作用是在系...(恕刪)


...
不懂就拜託別再誤導人了
這篇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

SSHD第一次開啟是由碟片讀取
之後會經由演算法運算常用程式改由SSD Cache接管
所以之後開啟的反應速度會越來越快

SSHD有套判斷機制,並不會所有檔案都往8G去塞
零碎且越常用的檔案才會經由演算法認定丟入SSD Cache執行
而且SSD Cache尋道速度跟傳統硬碟比極短,會有很大優勢

這也就是為什麼常用軟體如Windows啟動程序、Office...
等軟體除第一次使用會跟普通硬碟差不多速度外
之後執行會跟有SSD的執行效率差不多快的原因

買個60G+500G的方案理論上是很好沒錯
但就像前面有人提到的
一般人根本就只會把檔案丟在C槽,更不用說改啥安裝路徑,
買容量這麼小的SSD根本沒什麼用
sun88990 wrote:
不懂就拜託別再誤導人了
這篇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

SSHD第一次開啟是由碟片讀取
之後會經由演算法運算常用程式改由SSD Cache接管
所以之後開啟的反應速度會越來越快

SSHD有套判斷機制,並不會所有檔案都往8G去塞
零碎且越常用的檔案才會經由演算法認定丟入SSD Cache執行
而且SSD Cache尋道速度跟傳統硬碟比極短,會有很大優勢

這也就是為什麼常用軟體如Windows啟動程序、Office...
等軟體除第一次使用會跟普通硬碟差不多速度外
之後執行會跟有SSD的執行效率差不多快的原因

買個60G+500G的方案理論上是很好沒錯
但就像前面有人提到的
一般人根本就只會把檔案丟在C槽,更不用說改啥安裝路徑,
買容量這麼小的SSD根本沒什麼用


不要在死撐了 M500 240G、MX100 256G 三張小朋友多 就有了...
要放系統、遊戲 都夠你塞 速度不是什麼SSHD可能辦到的...

原生SSD不是 掉漆混合碟可以比較的...SSHD普及率超低的...根本沒人想買
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sun88990 wrote:
...不懂就拜託別再...(恕刪)
SSHD的作用是在重開機 系統與軟體初次開啓時會有效用 之後由記憶體接手
(未關機下 重新打開軟體是由記憶體內直接恢復 不用讀取硬碟)

補上重開機這段
開機時的系統啟動 開機後的軟體初次啟動
這兩項之後 其他與傳統硬碟相當


   系統軟體  資料
HD  碟片   碟片
SSHD SSD   碟片
SSD  SSD   SSD
                              彈幕濃!
基本上我覺得
要速度就選ssd
要容量就選hdd
要速度+容量=ssd+hdd
不要速度也不要容量=sshd

sht_wgm wrote:
不要速度也不要容量就選=sshd


要這樣不上不下 乾脆不要買 有一好沒兩好......

你看有幾家廠做 SSHD 市場很小的東西 做出來沒幾隻小貓要買

什麼產品有市場 你看廠商多寡就知道了... SSHD沒市場的怪東西(噴飯)
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沒甚麼好爭的
只是預算問題而已
90%以上最多只單開線上遊戲或多開掛機的使用者1萬左右的電腦就很夠用
若是純文書主機預算7K~8K也算高了,
單機遊戲狂熱者或工作上需要大量運算花2~3萬來組的版上很多
但實際消費市場上畢竟還是少數
商家賣最多的套餐主機也是1萬內的
一定要用SSD的基本也不會跟他買了

遊戲主機
要速度+容量=240G ssd+ 1TB hdd (最低階組合5200起跳)
要速度沒容量就選ssdX1
要容量沒速度就選hddX1
速度兼顧容量兼顧預算=sshd
好不好用看個人了~~~~~~

預算不夠就用 SSHD
預算夠就用 SSD + HD



我是用 金士頓 SSD 128GB*2 RAID 0 讀寫差不多450MB ( 主機板的極限了 , 2星期備份一次 )

2011年2月買了 OCZ Vertex 2系列 60GB 2.5吋 SATAII 固態硬碟 4599元*2 ,
24小時開機操了3年4個月 , 其中一顆終於掛了....

2014年6月去買了 金士頓 120G SV300S37A SATA3 固態硬碟 2099元*2 目前服役中 一樣24小時狂操



資料方面是用 WD AV-GP 2TB 4顆 便宜又大碗 ( 2顆使用中 , 2顆備份待用 )


CPU 和 主機板 嘛.... 抱歉... 是 775腳位的 (沒壞所以不想換)


jerry20530 wrote:
要這樣不上不下 乾脆...(恕刪)
簡單講 SSHD中的8GB SSD就是碟片資料的快取
碟片上有一份 快取上有一份
當讀取到的資料在兩邊各有一份時 優先從快取讀出
而這快取會放入什麼資料 系統與軟體中不被更改的資料

當需要更改的資料 像是存入照片(碟片) 處理照片(碟片) 回存除理進度或成果(碟片)
一定會記錄在碟片中一份 記錄完才有機會透過篩選進入快取中
但是常常更動的檔案 不太可能有機會進入快取中的

一張照片可能開啟數次才有可能進入快取
而且不能處理更動 一旦更動(重新寫回碟片)就要重新篩選
在處理資料的情況下 檔案會常常更動 所以一直是碟片的速度 跟傳統硬碟沒什麼差異(處理檔案無用論在此)

所以對於處理檔案而言 SSHD的方式沒有SSD有效率 但是保有開機與開軟體快兼具容量的優勢
SSD+HD也同 只是開機開啓軟體與系統操作會比SSHD更快
SSHD有些檔案還是得從碟片讀取 造成同樣環境下SSD開軟體秒開SSHD開軟體需要30幾秒 輸給SSD
而系統軟體檔案全部在SSD是最快的

我自己使用是128G SSD+陣列1 4THD
SSD內系統軟體檔案 系統軟體處檔案的讀寫檔案都是SSD的高速
HD則是定期將SSD內不用與少用的檔案複製後 刪除SSD內有備份資料 挪出容量
SSD可用容量是自己去調整的


如cwt1974所說
各人用途不同與預算問題
只是我個人不建議在桌機中安裝SSHD就是了

桌機記憶體大可以取代很多SSHD初次開啓之後的快取動作(不用跑硬碟讀取資料)
桌機多數是可以等待3.5"硬碟開啓的時間(3.5"硬碟的速度快於多數2.5"硬碟)
比較不需要像筆電在外使用的時間急促 所以稍微的等待無妨


另外要不要備份是個人的事情
很多人電腦是單一硬碟 資料流失無紡的使用 不備份不是問題
                              彈幕濃!
小弟有個問題
之前網路上謠傳
用了SSHD一段時間之後
速度就變回原本的HDD的速度了
請問是真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