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Ju wrote:
暫態的EAMR發熱會影響磁頭穩定度,寫臂採用雙階解決暫態問題。你的實驗硬碟(是EAMR + 讀寫臂採用雙階),弭補移動精準度後的Access time,去解釋與你說的純EAMR。與飽和傳輸事無關。
前面另一串測試數據已經直接打臉你說的「耗能發熱、寫入變慢」所以你老是不敢提數據,然後你繞一大圈解釋別人早已瞭解的HC550特點要做什麼?你要不要針對數據直接回答哪裡異常就好?有或沒有事情就這麼簡單,不要每次遇到數據就顧左右言他,要不你分享你自己的HC530也行。
在19樓我就說過我也沒拿access time綁sustained transfer,又開始腦補?既然你一直很糾結sustained transfer,也曾說HC550這顆sustained transfer在你之前貼文已經指出問題,所以要不要講明白是什麼問題?請你別再鬼打牆跳針繞圈圈。
Joseph Ju wrote:
暫態的EAMR發熱會影響磁頭穩定度,寫臂採用雙階解決暫態問題。
沒解決的叫做有問題,已經解決的或不存在的就不叫問題。再者HC550 的情況跟你的認知不同,以往CMR機種的讀寫頭以不同信號力求達到寫入飽和點而產生大量Jitter,HC550 不像你所說那樣只單靠機械結構做穩定來改善,讀寫頭在信號層面已改為一致性寫入信號,Jitter比以往傳統CMR機種還低,有足夠的穩定度Jitter才能減小。物理結構上三軸式驅動臂僅是做輔助,電流信號改為一致性寫入信號這部分才最重要,結論就是:「沒你所說的發熱影響磁頭穩定度」,請修正一下你自己的認知,要宣傳「暫態的EAMR發熱會影響磁頭穩定度」也請找出文獻資料給大家參考,看看HC550讀寫頭電流到底是有多大多熱,熱到那麼不穩?
如果設計上先天有問題,光靠一個三軸式驅動臂也沒辦法解決,如果單靠一個三軸式驅動臂就解決,EAMR研發上何需要歷時那麼多年。所以不要老是把原理當瑕疵在宣傳。


(HC550 基於CMR的EAMR又稱ePMR)
Joseph Ju wrote:
你的工作溫度也才30幾度,你的環境溫度、機殼散熱良好嗎?
你的實驗組(6.5W)與對照組(6.0W),溫差多少。這裡產生壽命與溫度關係。壽命減短無所謂的人我不會阻止。
十多年前消費級硬碟與現在比,要有相同MTBF時,十多年前消費級硬碟內元件(處於高溫、元件的工作溫度)最短命元件,選用要更嚴謹、更好。
完全看不懂你在囈語什麼,整顆測寫入溫度30多度讓你驚訝到要問我的機殼散熱良好是嗎?30多度代表HC550很異常嗎?我測試時間是夏天八月初,室溫28*C,所以30多度讓硬碟很損是嗎?30多度就壽命減短了?你要不要測一下你的HC530整顆操完寫入後溫度多少度,來分享一下?(同樣別開冷氣)
上面拿我的梭魚10代320G工作功耗13W給你參考,你也能意念飛越跳針到想要跟企業碟變成同MTBF,在講你這串從一開始就一直愛強調的功耗,梭魚10就一顆再普通不過的入門裝機碟而已,元件等級也不可能好到哪,十多年前怎沒人像你一樣嘴耗能變熱、寫入變慢?這一代梭魚就沒翻車的梭魚,相較於HC550 18TB 6.5W,結果功耗還13W,既沒變熱也沒隨時變慢,你怎麼解釋?前面提到希捷EXOS 18TB 9.4W/6.4W(Random)怎麼不順便再表示一下意見?還是6.0W才能叫企業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