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傳統機械硬碟實際的正常速度是多少?

5400轉差不多吧
除非買萬轉硬碟不然7200轉頂多也120M/s
固態硬碟SATA3 500也合理,除非買太差的才可能240
Lavender Coffee
7200轉西捷 1TB某型號可跑160~210mb/s,之後的型號就很悲劇了.....110~150左右,速度快的愈難買的到
傳統硬碟的速度瓶頸在馬達轉速
不管你介面速度有多快,馬達轉速限制就擺在那裏

想要速度快,就絕對是挑選SSD
傳統硬碟的優勢是 價錢/容量 比

7200轉 1T,上古時代的大容量高速硬碟。

傳統硬碟是移動懸臂配合硬碟盤轉動去讀取資料,所以讀寫時需要移動跟定位,這都需要時間。SSD 的位址是寫在晶片裡面,直接電子訊號就可以指向到資料所在處,所以跟傳統硬碟比起來幾乎是瞬間的。兩個雖然都是儲存空間,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你那顆爛硬碟,沒有任何問題,當時的科技水平就到那裡而已。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
存取平均延遲時間:4.16ms
介面最高傳輸速度:600MB/s
持續傳輸速度:262MB/s或250 MiB/s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AIDA64 Disk Benchmark讀取速度測試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ATTO Disk Benchmark傳輸速度測試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CrystalDiskMark預設+R70%/W30% MIX傳輸速度測試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效能測試(讀取)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效能測試(寫入)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隨機存取測試(讀取)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隨機存取測試(寫入)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額外測試(讀取)

▼WD Ultrastar DC HC550 16TB的HD Tune Pro額外測試(寫入)


1.硬碟會因為磁頭所在磁盤位置而影響連續讀寫速率,而SSD沒有
2.硬碟有機械移動,所以有搜尋等待時間,同樣會受到磁頭所在磁盤位置而影響,而SSD搜尋等待時間非常短
3.實際連續讀寫速度通常無法滿足頻寬最高速度
kira7887
20年一年操壞3塊硬碟之後,我就發誓這輩子除了企業級之外不再買機械硬碟,你這DataCenter系列果然不錯。
硬碟規格的SATA
I 150MB/s, II 300MB/s, III 600MB/s
這是規格頻寬
實際速度要看硬碟本身能力

影響的有轉速 磁區密度 碟片數 讀寫頭數等等
碟片有分內徑與外徑讀寫速度 但簡單的測試軟體不會有這項目
測試出來的速度 多半是循序讀寫的速度 這個速度最快

所以SATA III 硬碟是指可用在SATA III 600MB/s規格的硬碟
不是硬碟速度有600MB/s

樓主這種小容量硬碟 可能5400轉 磁區密度低 單讀寫頭 速度當然慢


1~2T 7200轉 約80~100MB/s
4~8T 7200轉 約100~150MB/s
10~20T 7200轉 約150~260MB/s

-----------------

規格想成 水管
硬碟速度想成 注水量

水管最粗600MB/s
硬碟只能注水100MB/s
水管粗也沒用
                              彈幕濃!
我有那顆ST 160G SATA1 HDD欸(從舊電腦拆下延用的)
還另外買一顆二手的日立 320G SATA1還2 HDD,但很久沒測速了
樓主要不要拿罕見的萬轉HDD來測速一下?就算測到壞也贏不過2.5” SSD的
我家裡、公司,平常都有在做備份,再加上裝機服役的,幾年時間到淘汰下來,也累積了幾十棵HDD,IDE目前用於錄第4台的電視節目,SATA的就拿來玩機用。每隔一陣子,就會檢查、淘汰故障或狀況不好的HDD。

另外幫客戶裝機,也需要搭配SSD+HDD,所以,了解SSD/HDD的正常性能,才知道這個價錢值不值得,找出C/P值最高的組合,再加上DEBUG的需求,這應該是所有DIY組機人士的基本也是極其重要的功夫。

Lavender Coffee wrote:
ST 160G SATA1...(恕刪)
原來真有這文件,已下載收藏...

slash410 wrote:
https://www(恕刪)
這個網站太棒了,有我想查的資訊,只要有辦法查到實際的速度,購買/DEBUG時才有標準可循。不然,購買時,不就只能博杯? 感謝提供查詢網址

我不用懷疑人生了...................感謝上面樓,所有指教的大大..

HD Tune Pro 效能測試 - SEAGATE IronWolf Pro 2TB HDD (5900轉, 64MB快取)


傳輸速率:
最小值: 80.0 MB/s
最大值:176.2 MB/s
平均值:140.1 MB/s
nwcs
感謝分享,個人經驗,容量越大,速度越快,以GHOST 1TB HDD,容量750GB 來說,COPY到2-4TB HDD平均都有120-150MB左右的速度,COPY到1TB 藍標,大概是100MB。
硬碟速度本來就有其物理極限,快取、馬達轉速、碟片數等
SATA規格只是影響力最低的其中一項
這點其實在IDE時代就可窺見一般
畢竟IDE也是ATA33>66>100>133一直發展而來
但也是一堆人用了ATA133卻發現實際上並沒有比較快

可也不能因此說SATAI發展到SATAIII對於老舊硬碟沒有用
SATA的總頻寬是固定的,而且是所有的硬碟共用
總不會你使用中的硬碟同時只有一個?
如果在這50MB/s的硬碟運轉時,同時又有2個150MB/s的在做存取
SATAIII的600MB/s不就是必要的了嗎?
又或者這個老舊硬碟只能支援SATAI,其他的硬碟都跟著降速跑?(RAM概念)

更不用說就像前面版友說的,SATA跨越的年度太多
能前後相容其實是只有好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