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於 2TB 的 2.5 吋內接硬碟?

補個圖,3年前交易記錄 28.9人民幣,現在官網標 39元,漲很多囉!






5、6 的位置比較高,可裝 15mm 高的 2.5" HD
luelue666 wrote:
我上個回覆說了,我買4TB 的 2500元,跟3.5" 的內接式差沒幾百,但得到的好處非常多。

第一省空間,我拿 5.25吋光碟機位透過轉接架 3.5" 只能裝一顆,2.5"的可以裝到6顆。
這個裝6顆轉接架淘寶買的,塑膠做的,附一堆螺絲,我記得好像29元 RMB
其中有兩個空間比較高,正好裝得下 15mm 的厚度,我這兩顆15mm 厚的就並排裝那兒。

第二省電,這種外接硬碟插USB就能驅動絕對省電。

第三重量,我機殼內8顆sata硬碟,主機板6個接頭還得離線兩顆,因為我不想買介面卡。
兩顆2.5吋和兩顆 3.5吋的重量拿起來差蠻多的。

第四當然是發熱量。

至於保固,廣穎的沒有易碎貼紙,也不用高周波黏合,螺絲幾顆轉下就拆開了。
如果壞了,裝回去也是無痕。
不過嘛,它的轉接卡的軔體有加密處理,要重新分割才能拿來內接使用。

綜上考量,我才買來拆開內接,絕非多此一舉。

對我來說
兩顆12~14TB的3.5"硬碟
比六顆2~4TB的2.5"硬碟
更划算更省電
而且只要用兩個頭
剩下可以未來擴充

當然如果另有考量
也不是不可以
分散風險也不錯
luelue666 wrote:
補個圖,3年前交易記錄 28.9人民幣,現在官網標 39元,漲很多囉!

一樣直接去對岸買一個全新五年保固WD企業級硬碟16TB也才不到台幣6800,不管在購買成本還是省電都打死去買4個2.5吋4TB硬碟來用,實在想不透現在都甚麼時代了,還硬要去買2.5吋硬碟來當儲存碟的用意??

樓主是因為主機機殼限制不得不的選擇還可以理解,就像筆電加裝硬碟只能選擇2.5吋道理是一樣的,但是正常桌機機殼還特意去買5.25''硬碟轉接架來用2.5吋硬碟實在太讓人難以理解。

直接就破題了,現在2.5吋4TB硬碟還存留在市場的唯一價值是大容量行動碟的需求,因為現在同樣4TB SSD還太貴,這也解釋了為何此類商品全都是包成行動碟而不單獨販售。當哪天連這點僅有的優勢都沒的時候,就是2.5吋硬碟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刻。
Deskmini 只能裝2.5 inch碟
所以我是買了2TB和4TB SATA SSD各一張來裝
systemctl wrote:
直接就破題了,現在2.5吋4TB硬碟還存留在市場的唯一價值是大容量行動碟的需求,因為現在同樣4TB SSD還太貴,這也解釋了為何此類商品全都是包成行動碟而不單獨販售。當哪天連這點僅有的優勢都沒的時候,就是2.5吋硬碟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刻。

2.5"內接一樣有便宜大容量需求
只所以2.5" 4TB沒賣內接
單純只是體積問題

因為2.5" 3~5TB HDD
比標準的2.5" HDD厚
大多數的2.5"標準硬碟槽裝不下
所以才沒出內接
systemctl wrote:
一樣直接去對岸買一個全新五年保固WD企業級硬碟16TB也才不到台幣6800

硬碟是有機會出保固的,那可不是塑膠轉接架,或者低價讀卡機,壞了就丟掉,WD企業級硬碟有全球保固,台灣也可以送修?或者寄到新加坡之類的嗎?
若是我就敢放心買,因為台灣電商賣的企業級硬碟16TB 好像1萬左右,還是太貴了。
硬碟我是習慣一次買兩顆,要 RAID-1,或拆開各自存都好,一次兩顆 14T 或 16T 我荷包吃不消,想更換的東西不少,例如手機、27吋螢幕.....,想省點錢買其他的。
luelue666 wrote:
WD企業級硬碟有全球保固,台灣也可以送修?或者寄到新加坡之類的嗎?

你要的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字餵狗一堆資訊,站內狼大開箱文也有提到。

WD企業級硬碟(HC550、HC530)可以上網RMA後,直送台北光華快修處理中心出保。

WD金標、黑標、藍標、紫標、紅標硬碟就不行,還是有點區別,詳情一樣都在網上可以找到。
PChome賣的WD外接硬碟
特價時14TB $79XX
12TB $68XX
前幾天還有14TB $7623
可以拆出來用

反正你的2.5" 4TB
也是外接拆出來的
systemctl
而且出保時你還要有本事把外殼完整裝回去,不然WD根本不收
sasamisami
luelue666拿2.5"外接拆,不是一樣SMR,出保也一樣要裝回盒子。還不如3.5"便宜
硬碟內置看起來是比較清爽,不會有一堆線。
但是查了一下Deskmini B660,雖說是迷你電腦,應該也不是會常在家搬來搬去的小台。就算2. 5吋散熱問題不大,還是買外接3. 5吋硬碟比較划算。
(之前為了筆電7mm高度,買了一個2.5吋7mm高的S家2TB 5年保的混合碟SMR SSHD 當資料碟,一年左右這不BT只下戴電子書資料碟就掛<我的筆電最多能裝3硬碟>。上一顆被我弄掛的硬碟都已經是20年前二手T牌筆電的過保2.5吋20GB系統碟了。而網路上很有名的綠標3.5吋1. 5TB我當資料碟到現在都活的好好的)

送修回來圖。第一次買SMR硬碟,也是第一顆保固內就送修的硬碟。能當系統碟但我現在只敢當筆電外接備份用。
以前買同樣是S牌 外接2. 5吋硬碟後回來拆的那顆 S皮三星骨9.5.mm高 2TB 硬碟在筆電光碟機位置當資料碟用,過保多年到現在都還天天使用。
最後花 2699 買了 2.5" 4TB 外接硬碟,拆解後內部是 WDC WD40NPZZ,15 mm 高,有 SATA 介面,不過我是裝在後來買的 DeskMeet 上

效能普普通通,約 120 MB/s,就當冷儲存使用,溫度 45 度也算 OK,希望到時想升級的時候,大容量 SSD 的價格會更親民些
systemctl
當冷儲存碟使用,大容量SSD 價格在親民也親不過3.5吋硬碟,至於2.5吋硬碟CP更低,是因為你目前機殼只能這樣才不得已為之,不然除了有大容量行動碟的需求外,這年頭誰還會想買低CP值的2.5吋硬碟
ErazorX
的確,不過 OneDrive 和 Google Drive 都有串流模式,嚴格上來說有沒有儲存在主機上也無妨,就貪個存取較方便,反正就是當成備份之一 (因為還有 NAS),所以要求也不高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