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次管理存取約40顆硬碟 更新到第九頁

再忍一下
用usb 3.0應該會比較好處理
只要一張卡
外接盒找一對多
我想再過半年應該會很方便
電腦工程師,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 Raxel
如果考慮USB3,那簡單...
其實1394b應該也就可以搞定了,速度跟e-SATA差不多,1394又支援串接... 只是40個外接盒(或單盒二硬碟也要20個外接盒)蠻難管理...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這邊的做法,找幾張可互串的RAID 卡,一次四張32顆(40/2=20)
利用SATA 外接盒,規劃不同陣列需求,需要的時候再把對應外接盒電源打開,SATA硬碟電源都由外接盒供應.
但最好先開外接盒電源,再開PC,因為個人經驗,有時PC啟動時,開啟off line RAID,
常常某外接盒SATA排線鬆拖可能造成RAID卡誤判某陣列某顆硬碟error ,此時RAID重建風險就增加了...
這樣的規劃,20萬有找...個人目前就是用此方式儲存小朋友的照片.
若要更穩一點,預算可能要拉高兩三倍,2U SERVER +外接陣列櫃 .至於純走軟體的iSCSI ,效能可能你也無法接受.
20萬價位,大概兩個到四個不等網路port ,還要買台具有trunk 功能交換器,實測起來又沒陣列櫃快...




法國車俱樂部
大概看了一下樓主的需求:
1.40顆硬碟不用同時運作
2.要節省找硬碟插上烤麵包機的時間

小弟提供一個大概花費一兩千元就能搞定的方法

之前樓主是用 硬碟去插stat座,因為要花時間找、挑、拿笨重又怕摔的硬碟,
所以動作快不了,也耗時間,



現在改成
40顆硬碟全固定排好,
再用sata線+電源線(好像也有那種 sas/sata兩用 訊號和電源合併的轉接頭)去插那堆固定好的硬碟,
我想會比原本快多了。

至於防潮,原本樓主就沒有要全部一起運作,所以應該是不考慮防潮的問題。

要去接硬碟的電源線,最好能接個開關,確定電源接好,才啟動電源。

40顆硬碟的固定,可以用角鋼(要防銹的那種)去架起來,
四根直立的角鋼中間就可以鎖很多顆硬碟,比如分四組,10顆硬碟串成一串,
看是要四個併成一排(這個不好鎖鏍絲),還是組成一個十字,
sata座是朝外,分別朝向四方(這個就應該很好鎖鏍絲),
四組底座加些穩固有煞車的輪子,
並在架身做個可以將架子固定在牆角的東西,不用時可以固定好,不怕傾倒。

有點像。。。旋轉的cd架的概念,

其他鎖硬碟時,還可以加點橡膠圈防震之類的,
如果要同時使用幾顆硬碟,sata port數不夠時,再加sata擴充卡(或raid/sas卡),
電源不夠再補顆電源供硬碟用電。
樓主的用途大概不需要太高貴的 RAID 系統
Google 一下 "ARS-3314", 14 埠 SATA-to-SATA RAID 電路控制板
看看合不合適~
單純就個人經驗,最省錢且顧及效能的方式還是得走網路存取,
使用Gagibit LAN存取,平均存取效率在60~80MB/s
應該是已經相當足夠才對,已經逼近單顆硬碟的存取效率,

重點是不能使用一般的NAS,而必須使用個人電腦去架,
我是使用P5QL-E(6個SATA)+HighPoint 2310(4個SATA)
CPU用最便宜的,記憶體2G,西華楚霸王機殼,750W電源
灌Ubuntu+ Samba
1台主機裝10個硬碟(1.5T)

我目前2台運作1年多了,都很穩定,跟你分享囉!
當然,如果你覺得60~80MB的存取效率太慢,那就真的得看其他前輩有沒有更高存取速率的方式囉~
看樓主的需求
應該是需要具有 Media Data 的陣列儲存裝置來當前端儲存裝置
然後Tape Library 來終端儲存裝置,比較符合您的需求
如果不使用RAID的方式合併硬碟容量

那麼同時安裝40顆硬碟,各自需要一個磁碟代號,是否會發生磁碟代號不足的問題?
(磁碟代號C~Z總共也才24個)
不一定要掛載碟機編號
也可以掛載在某個磁碟機的資料夾底下壓

磁碟D:\Disk01~99
這樣就掛了99顆了~ ^^
歐陽˙御龍 wrote:
不一定要掛載碟機編號...(恕刪)


Mount Point?!

原版大....不買高階的..也不能這樣子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