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磁碟陣列(RAID1)的產品。

NAS 的 RAID 1 功能

的確可以完整 達到 RAID 1 的功能

我用的是 群輝的 214play

只要一開始建立儲存空間的時候 選 RAID 1, 就沒問題了

只要硬碟 不是兩顆 同時壞掉 (硬碟有壞軌或是 問題的時候 系統都有完整紀錄 而且會寄信通知)

只要把壞掉的那顆硬碟拿出來,插入新的,就可以把整個 儲存區還原

只是特別要注意的時候 修復儲存空間的時候,最好不要有其他動作,讓他安安穩穩的修復


另外 NAS主機本身也是會有壞掉的問題

但其實就算 NAS 主機壞掉,也只是系統無法啟動而已

硬碟只要一顆沒壞,就可以用 ubuntu 讀出來, 資料是不會 不見的



不過 言歸正傳

NAS的主要目的 不是 用來備份資料用的

如果樓主 只是 單純要用來 存照片 組RAID

用一般的磁碟陣列就行了

不過有一個觀念很重要,任何方式 都不保證100%資料不會遺失

把雞蛋分散放才是 王道










andrew14 wrote:
想請問一下,我目前有儲存重要照片跟影像檔的問題。
本來是想單買一顆外接硬碟來使用。
經爬文,大多建議要組RAID1比較安全,而不建議單純存在外接硬碟上。
後來找相關產品發現有磁碟陣列產品可選擇。
想請問那家的產品是較穩定的,很擔心買回家後沒多久就壞了。


備份方式, 不外乎 透過NAS + RAID, 雲端, USB HDD, DVD/BD 等進行單一備份或多重異地備份.

個人/家庭的照片/影片, 透過NAS+RAID, 與BD或雲端 雙重備份就很足夠了.

而NAS, 建議可以直接買到4個硬碟以上的規格.

S.T wrote:
備份方式, 不外乎...(恕刪)


最近也在想該如何備份重要資料,感謝各位的分享!!
我是用zyxel nsa320 的nas 做raid1 加上用goodsync與電腦同步
外接陣列優於NAS在於可以用高速傳輸介面跟電腦連接,
對於需要高性能讀寫如影片編輯等應用有其必要性。
只是需要可靠的存放資料的話,我覺得NAS是很好的備份方式

NAS接1G網路,也能有每秒70MB~100多MB以上的傳檔速度(看買的硬體等級),
一般檔案的讀寫也不會覺得有多慢,我播放4GB左右的影片也不會Lag。

用電腦建立Raid或是外接陣列盒,通常需要靠監控軟體去偵測硬碟狀態。
一些狀態監控不是組好RAID就好了,有的人連S.M.A.R.T都沒在定期查看。
監測與備份手段都必須自己維護或安裝軟體執行備份。

NAS自己有作業系統有網路,可以排程對硬碟作監控測試,電腦不用開機也沒關係。
當發生問題時,可以寄Email通知管理者,在有異常跡象時提前發現。
而不是聽到陣列盒嗶嗶聲或讀不到才發現硬碟掛了。


我有次收到NAS告警的Email,其中一顆硬碟 Seek Error Rate 異常增加。
代表這棵硬碟開始不穩定了,隔天我就拆下帶去WD快修中心換一棵硬碟。
這就是我說的不要到了讀不到資料才發現陣列有問題。

換了一棵硬碟插回NAS後,第二天收到Email通知告知陣列完成重建與一致性檢查。
完全不用我去煩惱監控與重建的問題,自己搞軟體省錢但是花時間花精神。

前面也有人提到了不管NAS或陣列盒都有故障整組掛掉的可能性,
所以一定要做第二份備份。還要自己裝軟體來跑備份嗎?多久備份一次?

我是直接在NAS掛著一棵USB外接碟,用NAS功能自動作差異化備份。
每一個小時自動差異化備份一次,保留一週內每小時的異動,
一週以上保留每日的差異備份版本。

有次我犯傻,要刪除離職員工的NAS帳號,結果刪到名字相近的在職員工帳號。
結果該員工帳號下的目錄檔案全被刪掉了。就直接進入NAS的外接碟差異化備份,
重建該帳號後,趕快把一個小時前的外接碟備份檔案回復到該帳號的子目錄回復原狀。

如果NAS掛了,我還有外接碟上的完整備份資料。
看是要修還是要買新的,再把資料轉移到新陣列就好。

這棵外接碟只給NAS作差異化備份用,一般使用者讀不到這棵硬碟。
如果有人中勒索病毒,導致NAS上的檔案被加密也沒有關係。
先排除中毒電腦,回朔到一個小時前還沒被病毒加密的檔案版本就好。

另外,重視資料的話,建議還是掛個小UPS防止異常斷電,
買NAS支援的UPS,真的停電的話,NAS能有時間緩衝自動關機,
避免瞬間斷電使檔案系統發生意外問題。




RAID 講起來好像不錯,但是其實等於要求要三個HD,二個在線上,另外一個備用,那還不如直接換成RAID 5,那不是一樣的‧至於在上去那就太複雜了,對原樓主來講其實無此必要‧

其實以樓主的要求來說,雲端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如果花費太多,備份用那個1TB HD,備份兩次,資料完全損失的機率跟 RAID1是一樣的‧ 在RAID1來說,你如果一次壞兩個HD,那一樣是無解‧ 所以你備份兩次在兩個不一樣的HD 也是一樣的機率,那還不如簡單一點就好了‧







做個負面示範,電腦主機上曾弄過4顆硬碟做2組raid 1,外部又掛一台2bay的nas做備份.

現在反璞歸真,電腦主機2顆硬碟做raid 0,外部的外接盒也是2顆硬碟做raid 0,用來備份
電腦主機的資料,求速度和容量最大化,但是成本最小化.

有人會說:這樣風險很高耶!!!

我知道這點,但真正不見會捏蛋蛋的資料,不管硬碟和外部儲存怎麼變動,一直以來都有乖乖
用bd甚m-disc備份了,我就是賭2組硬碟同時間各掛1顆掉的機率沒那麼高.

如果你要說環境/天災風險,也許怎麼了那天我人也不在了,那些資料還在又有何意義呢?!

我想說的是,單一/道備份儲存裝置不用花太多錢,該重視的是多做幾份不同媒體屬性的備份





* 一般外接盒做raid 1不用怕壞1顆硬碟,哪天遇到了,把沒問題的那顆拔到電腦上,也能順利讀出資料.
真的很謝謝大家把這個討論串給熱起來。

昨天下班,心血來潮想說用CrystalDiskInfo軟體來看看目前手中的硬碟健康狀況。

結果發現原來是我有一顆硬碟亮黃燈(C5.C6),難怪怎麼備份完後常會出現找不到檔案的問題(當住)。

我想應該不是原先外接盒的問題,所以我就把網路買的磁碟陣列盒退了。

新買的磁碟陣列,我覺得沒有警示作用,用CrystalDiskInfo軟體也看不到RAID1後的硬碟健康狀況。

這樣風險實在很大,有組RAID跟沒組RAID一樣,何時掛點都不知道。

所以決定採用最笨的方式,一份一份複製起來。

由於資料很重要,所以會把資料存3-4份起來(主電腦D槽、2顆3.5吋外接硬碟、2.5吋隨身硬碟)。

哪一份出了問題,馬上買新裝置在複製起來。

雖然笨了點及花時間,但還是比較安心!!!


chocho55 wrote:
RAID 講起來好...(恕刪)


是的,所以我後來還是決定多複製幾個地方就好了。

不然有RAID功能的外接盒,蠻不便宜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