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則有趣的「硬碟送修」新聞


A0975628280 wrote:
救援資料需要很多人力跟時間
別想的太樂觀了
上面的貼紙都共用的
真的以為會去救
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阿
買便宜貨不想多買防震跟小心使用
不見重要資料後
真的以為只有你的出問題?
便宜貨多半廠商良率就很差
自然要加個保固貼紙比較好賣
然後遇到易壞的就一直寄來寄去
一直到誰沒時間就輸了啊

我送修三次的第四次我沒過保也是冰起來或換買別家的
資料這東西我加密放雲端或放公司跟家用上
不是很重要是過去備而不用檔才像那先生那樣存檔


不過扯的是 該消費者保固條款都沒有搞清楚記者就在那耍白七幫他報導!!
想必該消費者看到此文大概會想拿武士刀切腹自殺囉...
如果還能讀的那硬碟只是資料讀取失敗彷間多的是免費救援程式,HDD R...
先在DOS底下修護只要不是讀取頭或嚴重壞軌...救到的機會都有個6~7成..

其次在用EasyRecovery或是FinalData抓取資料..這些問題GOOGLE一下都有人分享...
身為現代人已經比上一代的前輩還擁有旁大的資源!!
卻不懂得利用,能說他是笨蛋還是?

就像IPHONE4 改機或是程式在網路上教學一堆,可是有人不是懶就是不想學,
只好乖乖拿去給店家賺..其實根本不用花到什麼錢...





演得不錯 可惜內容0分
失敗中的失敗
honoka00001 wrote:方才於中時電子報上看...(恕刪)


我笑了~

有臉有照,會被笑爆吧他~
今天不砲人,就會增加伺服器的資料量,DBA會難受,蔣大看了也會不爽的XDD

硬碟這種零件天生就是做不到100%可靠性...
偏偏每個人的資料, 本身價值認定也不盡相同...
最後就是資料掛了, 就跟廠商吵成一團....

其實硬碟廠商大可跟郵局一樣, 對資料做某些程度保固保險...
反正壞了就給多少錢, 問題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後成本必然轉嫁給消費者...

不保固軟體資料, 在電子產品及各行各業不是什麼奇事,,
在那邊叫說廠商有義務承擔所有資料安全責任的人..
應該去自己開一間硬碟廠, 告訴大家這件事該怎做?
若能做得到, 且不付出太大成本, 相信廠商早做了...

就因為本身技術有困難, 所以廠商一開始就告訴你, 硬碟裡的資料是不保固的...
東西壞了, 我可以幫你修, 但你資料掛了, 恕我無能為力...

也許以後, 硬碟會自己內建兩個區域(完全各自獨立的碟片), 等於把Raid 1整合一起...
壞一個區域的資料就可以偵測並警告... 畢竟要同時掛掉兩顆硬碟...
不止機率很低很低, 且通常是硬碟本體的不當環境或使用才可能...例如拿去摔...
可是這樣一來, 也相當硬碟購置成本增了一倍.. 誰又要買單呢?
貴了一倍的硬碟又真有人想買單嗎?







消費者:我硬碟裡面資料非常重要,不管如何一定要幫找救
客服人員:如果資料很重要,建議您可以找坊間專業的資料救援公司。
消費者:那大概是要多少錢啊?
客服人員:要看救援公司的報價,可能數千到數萬都有可能吧。
消費者:啥!?那麼貴喔!不管反正你們要想辦法幫我救啦!
客服人員:那我們只能請工程師盡量幫您救救看,但我們無法保證能救得回。心裡OS:(((幾千塊都不願意花是要說資料有多重要?)))
消費者:好好好,萬事拜託了!


結局1
客服人員:您的資料有救回來了,請您過目
消費者:太好了,網路上收集十年的素人照和動作片回來了!
客服人員:@#$*@#$#

結局2
客服人員:不好意思,我們工程師資料無法救回,您要不要找專業救援公司試試看?
消費者:好吧,只好這樣。(回去以後開始找媒體...)

以上是我曾聽過或看過的案例,大家看看就好,別當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