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 1T 3.5" SSHD(混合碟)使用心得分享

小江老爹 wrote:
唉 吵這麼多幹啥?
不就是性價比平衡及市場定位問題?
這玩意就是為了在純SSD及硬碟間效能/容量/價格調整取得平衡?
不過就我個人看法 一般玩家還是會選用小容量SSD系統+大容量儲存
來進行目前的組裝 畢竟桌機主機板硬碟可以擴充
8G SSD實際上絕對不敷一般玩家使用 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類混合碟 著重的市場應是單硬碟限定的主機
以及一般入門套裝電腦 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增加 取得明顯性能提升
但是說到要吸引一般組裝玩家的眼光 那就難了
當然 硬體版上很多人都屬於自組玩家 這類過渡性產品不被看好很正常
理由也算充份 以玩家觀點來看確實如此 高不成低不就
但老實講 這確實是塊市場 各位以硬碟商觀點來看就知道了
畢竟傳統硬碟跟SSD基本差距就是那麼大 硬碟商要如何去拉近這距離
明顯提升效能呢? 這SSHD不就是一種解答?
就快取使用方式 這棵硬碟的SSD加速還是有它的使用條件在
一般人使用可能會很高興於開機快開啓軟體快 而誤以為處理檔案也快
當初我也是開機好快 開軟體好快 真正檔案處理下去 才知道沒多快 才去瞭解它的運作原理

不過個人認為這棵硬碟將可能取代傳統硬碟 在SSD成為標準配置後
讓硬碟擁有SSD開機快開軟體快以及大容量的優勢而取代只能全由碟片讀取的硬碟
在那之前 我還是寧用高容量又便宜的純硬碟(屈指可數的開機開軟體快 我不需要)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就快取使用方式 這棵..機快開啓軟體快 而誤以為處理檔案.(恕刪)

電腦運作時,從來就不會只有處理一個檔案,即使你只開一個大檔案,背景也是一拖拉庫資料在運作及存取,所以加大記憶體RAM就是為了降低外部儲存Loading,但是RAM仍需要時間及消耗處理器負載從外部讀取資料,因為還是要從硬碟讀出,,增加資料擊中率,多了那一些快取,降低硬碟機構的Loading,避免額外的等待時間,絕對是傳統硬碟和幾MB的Cache沒辦法達到的效益,而這些負擔來源也不是你說的"屈指可數的軟體",因為你根本無法選擇,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那些比你有智慧有經驗的硬碟工程師幫你怎麼好好的分類您的資料,你只要知道它們比想的更詳細更正向,你說的"有限度有條件"其實根本不是限度也不是條件問題,因為沒你說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你的條件也已納入修正。
一開始也只是糾正您錯誤的內容,但你不接受別人糾正,還一直扭曲說法,甚至開始批評別人被害妄想症,計算機組織對於快取資料處理的方式很清楚,別一整個缪論,先按部就班充實自己的知識再來發言吧!

skiiks wrote:
就快取使用方式 這棵...(恕刪)


我想一分錢一分貨 一般人買這種碟前 該去知道這些事

否則就是給裝機或品牌業者去評估效益

SSHD跟純SSD價差如此大 除非使用者真是無腦購物

不然還真的很難不去稍微了解一下差距

道理就跟你買台March跟BMW 除非你單純就是為了名牌

否則會去了解這中間差異

當然你說的不錯 消費者會因為 SSD 這個字眼有所誤解

但8G SSD 跟64G SSD有何差距 應該是最低程度該有的常識

規格寫得很清楚 不知道也該去問

連這種程度都沒有 我不認為你該自己去買硬碟來裝機 外接儲存媒體就另當別論


最糟的就怕店家拿這名詞大作文章 講得天花亂墜要消費者買單

這總不是Seagate或廠商的責任 況且就算最糟狀況下 你真的買下去

也不算什麼嚴重的損失慘重 不是嗎?


你想想一般人的應用中 最耗時的電腦作業是什麼? 當然是開機動作

快三四十秒絕對是有感的 就像Win 8不也用盡一切辦法改善開機速度?

再來就是拿電腦文書上網 跑些常用軟體及線上遊戲 這些區區8G SSD

都能相當程度改善讀寫效率 不是嗎?


小弟我自己用的正是Seagate 2.5" Momentus XT 750G 8G SSD

坦白講開機 文書 上網 打打一些輕量的Game 感覺並不輸給家人用的Toshiba Z930 128G SSD

當然要玩像SC2 這種大部頭遊戲 那是沒啥用處 但我也不太有空常玩就是

若是像版上一些跑程式跑圖的User 他們自然懂的去投資 256甚至更高容量SSD 不是嗎?


我承認純SSD跑起來絕對比SSHD爽度高很多 效率沒話說 但

代價實在不是普通大也是事實 想想一台入門幾千頂多上萬的主機

花錢買個128G/256G 確實佔很沉重的負擔 通常也必須再買其他外接儲存媒體

加起來成本比例可不低 若今天你的預算能拉到1.5/2W以上 我一定建議加碼買顆128G跑系統

任何產品必然有其目標族群及定位 甚至是廠商"創造"出這個定位價值

也許未來加少數容量SSD 是所有硬碟產品必備的基本功呢!

至少在SSD成本能降到符合市場容量需求前 應該還有一大段過渡期吧?


切記 這是個妥協式的過渡方案 不必一切以完美及效率作為前提

我想硬碟廠商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要效能 應該沒人不知道直上純SSD吧?

亂入一下,上面有人提到mSata,
筆電上好像Intel有個技術叫做
Smart Response,
就是透過mSata當快取(最大64g)
搭配HDD組成raid,
也是其中一個裝置出問題就完了,
開機、跑測試軟體也有ssd水準,
這Smart Response和希捷的混合硬碟相比起來如何?

kaiw wrote:
亂入一下,上面有人提...(恕刪)

可上Intel網站就可以看到完整介紹了。
Intel® 智慧反應技術 (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
其實原理也和混和硬碟類似,但是是透過外接的SSD來加速。
不過他和混和硬碟不相衝突,單純就是另外一個Cache,用了整體效能會更快,網站上有說一句"提升混合式固態硬碟 (SSHD) 的整體效能",推測是說....傳統硬碟用了會很猛,SSHD用了會更猛......。
不過有錢還是用SSD就好了。
小江老爹 wrote:
我想一分錢一分貨 一...(恕刪)
現在電腦應用模式在改變
這個混合碟在SSD部分提供所謂的效能會隨著關幾次數越少 開機時間越久 而越低
也就隨著現在系統提供的使用模式 使用者會越少開機與初開啓軟體
當越少開機與初開啓軟體 這顆混合碟所提供的快取服務將會更稀少

簡單舉例w7中 傳統硬碟在軟體初次開啓後 第二次能有如SSD般瞬開
原因就是直接由記憶體恢復沒有抹除的軟體資料 不需要再由硬碟讀取軟體資料
這個不管裝SSD 混合碟 與傳統硬碟都一樣 因為二次開啓所需資料已經在記憶體了 直接由記憶體恢復即可使用
所以不要以為用了混合碟在初次之後的二次軟體開啓很快 那其實是記憶體提供的能力 不是混合碟

不同的是 SSD提供資料處理仍就維持高速 混合碟與傳統硬碟依舊碟片速度

------------------------------

以現在W7之後的電腦使用 越來越多是採用待命模式 尤其是筆電
而桌電大多配置大量記憶體與3.5"硬碟 速度大多快於混合碟碟片讀取

這個混合碟在開機初開啓軟體後 就因為電腦使用模式不同以往(不會關機或資料保全的寫回後睡眠模式)
混合碟就幾近無用 快取資料幾乎都被記憶體取代
而快取速度 記憶體>SSD>碟片

------------------------------

至於什麼背景處理的檔案喚出
現在系統會將這些背景用檔案在開機後預先寫入記憶體 再以優先抹除較低的順位被取代
也就是開機完成之後 連背景資料欲處理資料都預先載入記憶體後 一樣被記憶體取代混合碟也幾近無用化
況且這些背景處理有時需用到的檔案 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可被抹除使用率極低的檔案 不太會影響系統執行程度

一般人使用電腦多數是在處理檔案
混合碟不提供處理過的檔案(須寫回)的快取效能 當用它來處理檔案就會發現並沒有任何加速能力 仍舊是碟片能力
像是處理的照片 編輯排版的文書 影像剪輯的影片 轉檔 網頁隨時寫入變換的快取檔案 等等等需要覆寫的檔案
這些都存在混合碟碟片中 一樣是碟片轉速所提供的速度

在用不到SSD提供的快取功能下僅剩下碟片讀寫
一樣跑碟片 混合碟與傳統硬碟相比 傳統硬碟還俱有容量價格比的優勢
一天(一周,一月)等個一次的幾秒讓系統跑完讓軟體初次開啟跑完 換來的是傳統硬碟容量CP值
以CP值為主的人 寧願去等那幾秒而去換取大容量或是同樣容量價格低很多的傳統硬碟

------------------------------

個人是站在傳統硬碟角度去看這棵混合碟 比較傳統硬碟略好的快取提供 但也貴上許多
多半適合筆電使用 再配上現今的系統不關機的使用模式 可以說效益不大

總之這種混合碟推出5年了還在市場試探適性
看其增加的快取CP值與使用性是被大容量記憶體打敗 還是逆推記憶體與其他快取裝置
或是放手一搏全面淘汰現今2.5"傳統硬碟 取代2.5"筆電用硬碟
還要再多一些時間的市場觀察

------------------------------

另外補充 記憶體的使用趨勢是越來越大
在win轉入64位元 新的記憶體使用模式 新的系統待命模式
以及DDR3記憶體之前崩疊的價格 讓很多人擺脫XP時期用硬碟當記憶體的條件 瞭解到實體記憶體大的好處
現在基本多配備到8GB足以取代混合碟的內建快取了 更不要說到8GB以上的使用者
未來DDR4記憶體只會再更多

------------------------------

我是覺得billion你才該去補充現今64位元系統的使用模式好在哪邊
還在用XP舊式的睡眠模式與記憶體使用模式在做反駁
根本沒考慮到現今電腦使用模式 尤其是本篇2.5"硬碟所需用的筆電 在新使用模式下有何影響
                              彈幕濃!
用我前面的列表 再簡易說明一次
     開機開軟體 檔案處理
硬碟   碟片    碟片
混合碟  SSD    碟片
固態硬碟 SSD    SSD

簡單講 混合碟除了開機與軟體初次開啟之外 其他的記憶體都會可以提供快取
二次開啓的軟體 是由記憶體恢復而瞬開 不是因為混合碟的SSD提供

主要優點是 開機與軟體初次開啟
很需要常開機的使用者 這棵硬碟很適合
記憶體小的電腦混合碟的8GB快取會輔助記憶體應用

主重處理檔案的使用者 混合碟對檔案處理同傳統硬碟 請不要買 沒有幫助
                              彈幕濃!

skiiks wrote:
現在電腦應用模式在改...(恕刪)



沒錯 SSD不是萬靈丹


基本上只要電腦不關機 確實少量SSD效益不大

因為都給記憶體代勞了

只是同樣純SSD碟也差不多如此 除非你的使用量及使用程式很複雜

超過記憶體能提供的暫存空間

同樣的 SSD碟自身的開機速度 在睡眠狀況下也沒啥優勢


有的人認為SSD沒有想像中的優勢也在於此

少量或小容量程式進行 即便SSD存取速度極快

但RAM內的資料還是更快一點


不涉及大量硬碟讀取的作業 SSD就不易發揮啥效果

樓上有大大說過了 它就是個儲存媒體而已 不是一切效率的萬靈丹!

就算數據跑得再漂亮 實際使用上若用不到 也不是那麼有用就是

至少 你不會想多花幾千塊去買


我還是覺得SSHD這類產品主攻不是一般中高階組裝市場

而是入門級品牌電腦就是
kaiw wrote:
亂入一下,上面有人提...(恕刪)
這個提供了比混合碟更寬鬆的篩選機制
也就是在寫入碟片的同時就已經在寫入SSD快取(混合碟需多次篩選 才會寫入的系統與軟體檔案到快取)
放置系統與軟體檔外 其餘給處理檔案更新用
當下次要使用時 就可以直接由SSD讀出而不需從碟片讀取
只是寫回時跑碟片速度就是了

與混合碟不同的是 多數拿SSD當作快取的速度是快於碟片讀取速度 混合碟則是相反
以及較大容量的SSD所帶來的較高壽命
所以它可以做到混合碟不能做的事情 大量寫入工作中的檔案用作快取
比混合碟來的有用

缺點 混合使用一定會有的問題 讀寫碟片時沒有快取效能 另外就是大量寫入較耗損SSD壽命
                              彈幕濃!
我想問的是~~~如果SSDH的SSD部分掛了,那是否整顆硬碟就掛了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