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一顆新的資料碟,看到很多大大說剛買的硬碟最好掃一下,看看有沒有問題,自己也掃過錯誤的地方,全部都是綠色的,可是接下來的曲線,怎麼會是這樣的!!因為看過別人 空碟的曲線過,好像沒這麼多 彎彎曲曲的,PS 主機板 只支援 SATAII,所以自己只買SATAII傳輸線,另外上面是空碟的時後測試的
這數字很普通呀,致於那個掉下來的曲線~~該不會是從外圈讀取道內圈,相同轉速外圈的"線速"會比較快每秒能讀到的資料會比較多....讀到內圈就會比較慢了~最古早的硬碟,每一個磁軌上面的磁區數是一致的,讀取速度也不會有差所以不會有這種現像,但是後來有人覺得這樣浪費了外圈的空間且壓縮了內圈的餘裕,所以就改成內圈外圈可以有不同磁區數量所以就造就了這種內外圈讀取速度不同的狀況以前最早的光碟機,是定線速(CLV)內外圈讀取速度都一樣可是在24X時遇到瓶頸,後來都改為定角速(CAV)內圈速度差不多但是外圈就一路飆上去了.....
yanchsal wrote:這顆是傳統硬碟一般...(恕刪) 3T硬碟 是用 SATAII的線但是系統碟(只是HHD硬碟) 用的是之前庄機附的SATA硬碟,只是到底是 I 還是 II我也不知道~~之前都沒在注意這個,被大大這樣一講,就開始在想是不是這原因了....如果真的這樣...這樣自己會想把所有的線都改成 SATAIII了~~因為$$$差異不大以後換電腦或許能用的到(如果有換的話)只不過大大的交叉測試 是甚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