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製造商seagate關閉蘇州工廠 在華裁員2000人

感覺又有一個硬碟製造商快撐不下去了
或是說併購太多家了 其實不成長的情況下不需要那麼多人

印象中的老牌硬碟倒下的還有conner quantum Maxtor
我覺得真的是大環境造成的

以前要看什麼劇 電影 迷片 都是bt下載到硬碟上
現在一堆線上影音平台 根本也不需要下載
就算存放也可以放在網盤裡面
直接透過網盤就可以看也不需要另外下載到自己電腦上

另外大家更追求的速度而不是容量了
固態硬碟是未來主流
seagate這方面的市占率似乎不高



SSD的崛起對HDD會有不小衝擊,
但是HDD要淘汰還早,
因為他有目前SSD無法取代的價值。
重要資料還是會選擇存在HDD,
尤其是海量的重要資料,業界很需要HDD。
有效增加HDD連續讀取速度的方法是RAID,
速度有了,安全性也提高。

話說,seagate印象中在全球的HDD市佔率是第二,
我個人認為要倒也不是他先倒。

SSD方面,
QLC快出來了,3D工藝也逐漸普及,
消費級SSD目前的主要趨勢反而是偏向追求容量,
而不是速度或壽命。

總之,SSD和HDD,
雖然兩者都是硬碟,
但是用法還是不一樣的。
一般消費者可能會覺得沒什麼差,
但實際上HDD還是最適合拿來存資料。
我存資料也會選HDD,而不是SSD。

然後,
線上的雲端儲存空間(網盤)不是無中生有,
雲端儲存空間來自什麼?
難道是SSD嗎?
怎麼可能,當然還是HDD。
0926414414 wrote:
感覺又有一個硬碟製...(恕刪)


關閉大陸廠,有可能是其他國家廠的效能比大陸的好太多。
沒有必要在大陸開了。

Joe2001 wrote:
關閉大陸廠,有可能...(恕刪)


以前看硬碟的製造產地 都是泰國 馬來西亞
說實在不清楚中國還有硬碟工廠

大陸的基本工資 一年漲的比一年還可怕
尤其大廠都只能乖乖照規矩走


個人電腦市場對硬碟的需求減少這是個趨勢
不過那麼多影音平台 那麼多所謂的大數據
這些也都是要靠儲存設備才能儲存
0926414414 wrote:
以前看硬碟的製造產地 都是泰國 馬來西亞
說實在不清楚中國還有硬碟工廠


SSD影響先不講
畢竟大容量儲存(例如外界俗稱的D槽)還是以傳統HDD為主


當時希捷雞瘟11代,就是中國生產的
但不管怎麼說,自從雞瘟11代中標後
至今買新硬碟(HDD)也不再考慮這一家了(改買WD、日立或東芝)
樓上有人提到的Maxtor也是被希捷吃掉(Quantum也是)


當然這跟中國製造與否比較沒直接關係
只覺得希捷會節節敗退也不是沒原因
雞瘟發生前,就一再得連續砍保固
雞瘟發生後也沒有拿出什麼誠意
甚至類似的狀況(FW的問題)依然一再發生
到後面才決定送一些當年砍掉的保固內容
可是等到這時候,許多消費者早已跳去其他家硬碟廠的擁抱
現在是戰國時代,太多廠商濫竽充數。
而好的SSD價格又太高。
才會造成一般消費者對於SSD存資料不安全的錯誤印象。
其實SSD也是可以作RAID的。
只是一般消費者不會碰到而已。
話講回來就是HD拿來存資料的CP值比較高這樣.
wlcc7223 wrote:
SSD影響先不講畢...(恕刪)

雞瘟是否中國廠素質低下品管不良產生的
這在業界早就心照不宣了
沒看大家買硬碟時
除了看價格
另一選擇是看產地嗎
有made in china以外的選擇
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其他國生產的
舉例光碟機
Buffalo的藍光燒有日產跟中國產
日產的在坊間賣到一台難求
找遍建國路只在日本橋找到
只剩唯一一台
標中國製造的放在貨品架上堆個像小丘....
此外
有哪間廠商會在成天喊著要戰爭
且三不五時挑釁週邊國的國家裡面投資設廠
如果是以人事成本較低的考量是有
不過中國人事成本已經不像以前低下
現在有的甚至比台灣或東南亞高
廠商關廠撤資是遲早的事情
現在投資在越南印尼的廠商一年比一年多就是如此
且SSD跟HDD本質就不一樣
HDD強調的還是在資料的可靠性
SSD.....看即將上場的QLC就知道廠商打的是啥歪腦筋
HDD在磁碟密度不變得情況下塞更多碟盤
容量增大體積變大溫度也變高
品管就更顯重要了
畢竟現在一顆12T的都有了
一旦掛
12T的資料光是要讀盤救援
連救援公司都會卻步吧
但是其實SSD如果突然掛掉資料很難救,所以總是還是會備個HDD做備份

0926414414 wrote:
感覺又有一個硬碟製造...(恕刪)


ssd我只用處理相片用

儲存還是HDD啊
等錄影設備、撥放設備都4K普及....

HDD沒有個5T以上大家都還嫌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