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概約 11, 12 月左右, 買了自己的第一台 LCD, 而且還是寬螢幕的 LCD

(BenQ FP92W 19" Wide LCD)

大都用來看網頁, 看影片

倒是遊戲比較少用這台 19" 寬螢幕 LCD 玩, 因為有些遊戲不支援寬螢幕

再加上比較常看網頁及影片, 所以遊戲變得不常玩了...


之後想到顯卡有 DVI, 把 LCD 換裝成 DVI 線, 然後顯卡的 D-Sub 就空出來了

又剛好想到有一台閒置的 17" CRT (ViewSonic G773) 不常在用

乾脆拿來當作雙螢幕的第二螢幕, 而且另外再接電視盒, 用 CRT 螢幕來看電視


不過最近又發現, CRT 擺在 LCD 旁邊....太佔空間了 @@

乾脆心一橫, 把 CRT 換到別的電腦上裝, 然後找台不錯的 LCD 來當作雙螢幕的第二螢幕

尺寸以 19" 4:3 的螢幕為主 (既然有寬螢幕的就不需要再買第二台寬螢幕)

然後有 D-Sub & DVI 雙輸入, 還要有 D-Sub & DVI 的快速切換鍵可以切換訊號來源

(有些螢幕要進去選單才能選擇訊號來源)

最好還要有無亮點保證 (但因為某些原因這個條件就被我拿掉了 )

因為 19" 4:3 的螢幕比較少廠商在做了

有符合上面條件的螢幕, BenQ, LG, Samsung 三家 (Samsung 的是看 20" 的) 列入選擇

BenQ 的是看 FP93V, 大多條件是 OK, 但無法一按就切換訊號來源 (必須按一下按鍵然後再選訊號來源)

而且自己也有 BenQ 的寬螢幕了, 就不選它了

Samsung 的是看 203B 那款, 可以 90 度旋轉螢幕, 可調整高度, 但是覺得這兩個比較少用到

又加上面板只是比 19" 大一吋, 不如選 19" 的就好了

最後看 LG 的 LCD, 最便宜的 19" LCD 要五千多, 而且還沒有 DVI

再往上看有 DVI 的, 最少也要七千多, 倒是在預算之內, 其他型號的同樣有 DVI 就要八千多了 @@

所以選了 LG 的 L1953T-SF 19" LCD 來當作第二螢幕囉

------------------------------------------------< 廢話太多的分隔線 >----------------------------------------------

廢話寫太多, 直接進入主題, 當然寫開箱照文章, 照慣例還是要把照片給貼上來...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這是本次的主角, LG L1953 系列的外箱, 右上角還有一張可在 Vista 下使用的貼紙 (也就是支援 Vista)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頂端照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頂端近拍, 2000:1 的高對比 (使用 Digital Fine Contrast 數位對比提升技術, 簡稱 DFC), 也有 TCO'03 的認證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驗明正身, L1953T-SF, 銀色機身, 重點是 Made In Taiwan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開箱了, 一打開就看到一堆東西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拿開中間的使用說明, 原來它的下面是底座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清點配件, 從左至右為使用說明, 底座, 底座和 LCD 的連接架, 電源線, DVI 線, D-Sub 線, 驅動程式光碟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這是拿開所有配件的情況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拿開上面的保麗龍 (左右分開拿起)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再從包裝袋中拿出 LCD 並放著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機體背面近拍, 這是左邊的, 有一防盜孔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機體背面近拍, 這是右邊的, 機體的型號貼紙, 右下角也寫著「製造國別: 台灣」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拿出連接架, 準備合體, 先插入一半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完全插入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和底座結合的樣子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底座結合的近拍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螢幕右上角的小貼紙, 一樣是貼著 2000:1 的對比, 然後還有能源之星的的貼紙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螢幕右側的按鈕圖示, 不過按鈕咧? 在螢幕後方...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把螢幕翻過來, 從上至下分別和前面的按鈕圖示對應

向上鍵也可以當作訊號切換鍵, 向下鍵也可以當作情境模式切換鍵, 確認鍵也可以當作畫面自動調整鍵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背面大大的 LG Mark, 結果我的左手入鏡了@@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D-Sub & DVI-D 雙輸入孔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一般的電源線插孔, 不像以前的 LCD 要接變壓器才能用 (現在還是有幾款用變壓器, 不分廠牌)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開啟電源, 螢幕待機時是橘色燈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螢幕正在工作時是顯示藍燈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雙螢幕輸出主機板 BIOS 畫面, LG 的螢幕亮度沒特地去調, 一開就那麼亮了

而隔壁 BenQ FP92W 對比和亮度不能調太高, 很傷眼....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保證書和全省服務中心 (台南的沒去過, 改天去那附近找找看, 不知道有沒有搬家)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驅動程式光碟, 要自己手動安裝驅動程式, 無法直接用光碟的 Autorun 安裝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這是接電視盒 (登昌恆 iWatch TV Combo II, 可直接接螢幕看, 或者透過 USB 再開軟體看) 的畫面

我是直接將電視畫面輸出到 LCD 上, 電視盒解析度開到 1280x1024, 和 LCD 解析度一樣大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同上, 只有這張可以清楚的看到右上角的解析度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這張是切回 PC 然後看頭文字 D Second Stage 的 DVD 的其中的一個片段, 不過似乎失焦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同上, 播放途中再做一次對焦就正常點了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再來一次雙螢幕桌面吧, 左邊是 LG 的當作副螢幕, 右邊的是 BenQ 的當作主螢幕在使用



最後是這台 LCD 的 OSD 畫面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畫面設定, 可設定亮度、對比、亮度色標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色彩設定, 可選擇色溫, 或者自己手動調整三原色的比例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位置設定, 可調整畫面的水平及垂直位置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畫面調整設定, 可設定水平校正、清晰度、銳利度

(我已經將銳利度調到最高, 這樣字才不會糊糊的)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OSD 的設置, 可設定顯示語言 (一開機內定是中國語)、OSD 水平和垂直位置

下面顯示的是所使用的訊號來源 (我目前接 D-Sub 所以只顯示模擬訊號, 解析度是 1280x1024, 60Hz)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情境調整模式, 這是正常模式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情境調整模式, 這是影視模式 (左邊是影視模式的顯示, 右邊是原先的模式顯示)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情境調整模式, 這是文本模式 (左邊是文本模式的顯示, 右邊是原先的模式顯示)


[分享] LG L1953T-SF 19" LCD 開箱照

▲ 情境調整模式, 這是用戶模式 (左邊是用戶模式的顯示, 右邊是原先的模式顯示),

用戶模式還可以做一些進階設定, 但這個就沒拍起來了



現在還用不到一天, 而且也沒看到任何亮點, 就算有亮點 LG 也是不保亮點的

再來就有機會可以再弄台主機接 DVI 來顯示了....

不過何時會弄台主機呢? 這大概要很久以後了吧

這台 L1953 極優

算是 LG 19 吋產品中的兼具畫質與價格的機種

小弟週日也在順發入手一台全黑的 L1953

只可惜螢幕無法調整高低

不然以其極窄的邊框

俐落的造型

可說是除了 EIZO 螢幕外的首選!!

-------------------------------------------------------

題外話

真不願見到螢幕中出現今晚的獅牛大戰

統一獅又被逆轉了

看來教練團的本土化

才是今年中職的戰績保證
蠻不錯的機子

恭喜大大入手^^

我當初是想買1952T 不過找好幾家都缺貨

所以我改買1960T(俗稱鑽石機)

結果買沒多久1953就出了= ="
最近才從朋友那邊知道如何開啟 LG LCD 的工模畫面

螢幕先關掉, 先按 Menu 鍵一直按著, 然後再按 Power 鍵就可以開啟工模畫面


我就把我那台 LCD 的工模畫面開啟來看

如圖:




看了一下 PANEL 的地方

用的 PANEL 是寫 LPL19TN5MS

在 google 找了一下

似乎是樂金的 Philips 面板...


而且 LG 的螢幕的 PANEL 選項還可以切換成其他家的 PANEL 名稱 (模擬其他廠商的 PANEL)


如果這個已經有人知道的話就不用回囉

我是最近才知道的, 所以想到順便寫上來....
這是簽名檔
4/14 號買的螢幕, 今天 (4/26) 發現一顆暗點...如圖




在擦螢幕的時候突然看到的 @@

算了, 反正暗點幾乎沒有廠商做保固, 而且還是在螢幕的上方

(九宮格切的話算是最上面的第二格偏右上角)


雖然當作第二台螢幕在看

不過只要不是出現在白底畫面下的話至少還看不到暗點


我另一台 BenQ FP92W 去年買到現在都還沒出現半顆亮暗點....
這是簽名檔
小弟前兩天也跑去買了一棵,算是細邊框,無喇叭很好的選擇
拿來看電視,上網真的還挺過癮的,當然是跟之前的14"NB比較來拉
不過按鈕設計在右側偏後,有點不好按,常按到電源鍵

最主要的單鍵切換訊號來源實在很方便...^^
對於有桌機和NB需要切換的,挺實用的
今天我也買了一台回家~
光華跑半天, 不是沒賣 就是缺貨, 只好在順發買了 >_<
剛試了一下. 無亮暗點...^_^
按鍵的位置果然不太好按,
目前還沒發現有其他問題~
看了樓主的文張我也跑去光華鐵皮的X宇買了一台~~

7400含稅~~~

不過回來在網路上聽說跟L1952是同一個面版~~

爽度倒是降了不少~~

不過畫面還算不錯~~


不過請問一下~~~

我接的是DVI~~

但卻沒法調整畫面的水平及垂直位置~

水平校正、清晰度也是反白的情況~

不知這樣是否正常呢??

希望有人能為我解答~~~感謝

cchhnnmm wrote:
看了樓主的文張我也跑去光華鐵皮的X宇買了一台~~


請支持正名運動, 不要使用 X 代替其他字


cchhnnmm wrote:
不過請問一下~~~
我接的是DVI~~
但卻沒法調整畫面的水平及垂直位置~
水平校正、清晰度也是反白的情況~
不知這樣是否正常呢??


那些選項應該在接類比訊號時才會需要使用到

我記得我原文有寫到我用類比訊號來接的

而 DVI 是吃數位訊號, 所以就不需要去調整水平和垂直位置了

類比訊號因為轉換的關係, 可能會有小誤差

所以得需要去做調整


倒是我那台還沒接過 DVI, 所以開箱照沒有去接 DVI 並拍 OSD 畫面
這是簽名檔
沒錯..DVI的不能調那些, 你可以去看光碟裡的PDF檔..有比較表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