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EVGA GTX 470非常不專業開箱+實測對決5870

昨天在NCIX亂晃的時候看到EVGA這張費米終於有現貨了 二話不說馬上跑去退之前訂的Zotac GTX 470
(還順便丟了履歷表 希望有下文阿)
畢竟EVGA的名氣還有其保固效率在北美是家喻戶曉的 買的也安心
廢話不多說 馬上衝回家開箱
(手震+光線不足請見諒)



EVGA的風格就是簡單樸素的外盒



系統所需求的PSU是550W加上38安培以上的12V路



盒背記載著重點功能、內容物以及EVGA的終生保固



要破處啦



費米探頭;醜媳婦不敢見公婆



現身





5870疊疊樂



內附的Mini HDMI轉HDMI鍍金輸出線, 如果搞丟的話不知道市面上買不買的到



GTX 400 GPU機殼貼紙



很沒質感的EVGA機殼標籤, 白白的東西是因為黏到警告書



就是黏到這傢伙


====================================================================
接著上機實測吧!
系統設置參見小弟分享文

3DMark06:
太懶了 只測1280X1024就好...

↑5870(875/1300Mhz)


↑GTX 470(608/837Mhz)

分數差距在一千分以內,不過06的分數真的看看就好...


3DMark Vantage:
懶X2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在Vantage下分數差距被拉開至1千分以上, 即使PhsX打開GTX 470還是完敗


惡靈古堡5: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惡靈古堡5中, 場景一是兩張卡差距最大的地方, 個人認為是ATI Catalyst AI開啟的緣故
但是小弟很意外GTX 470還可以有80 FPS的平均值


Tom Clancy's World in Conflict:


↑5870 (875/1300Mhz)


↑5870 (875/1300Mhz) 開啟雙螢幕



↑GTX 470 (608/837Mhz)


↑GTX 470 (608/837Mhz) 開啟雙螢幕

在這個項目,其實兩張卡各有輸贏,平均值±2 FPS


Grand Theft Auto IV


畫質設置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這裡GTX 470小超前5870, 在跑benchmark的時候都沒有掉到65 FPS以下,反之5870最低達到55 FPS



Tom Clancy's H.A.W.X:



遊戲設置↑ 以DX10運行benchmark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這裡5870大勝GTX 470


Crysis: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Crysis中5870在8X AA下大敗GTX 470達10 FPS之多
而在實際遊戲中, 當啟動8X AA時, 兩張卡都不能順暢進行遊戲


Crysis Warhead: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很奇怪的現象發生了, 在Crysis中反鋸齒完敗給5870的GTX 470反而在Warhead中超前
從最低FPS看來,似乎是GTX 470整體流暢度會優於5870
實際運行遊戲時也是如此
兩款遊戲雖是使用同一個引擎,可能因為Warhead推出的時間比較晚 所以在Warhead上有加強優化??
(Crysis和Crysis Warhead都是最原始版本,沒有使用任何升級補丁)


Unigine Heaven V1.0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在V1.0中,我們看到5870在Tesselation開啟下仍險勝Tesselation之王的費米


Unigine Heaven V2.0


↑5870 (875/1300Mhz)


↑GTX 470 (608/837Mhz)

V2.0中Tessellation設置為extreme
可以發現5870已經氣喘呼呼了(最低值約7 PFS)
但是越複雜的Tessellation似乎越合費米的胃口 最低值與平均值竟然超越5870達10 FPS之多

====================================================================

超頻心得+實測
由於小弟是使用雙螢幕, 又不太敢亂刷BIOS所以無法超頻ATI
原因在於ATI的Powerplay(省電模式)會讓軟超的58XX系列從原本雙螢幕待機400Mhz變成單螢幕的157Mhz,因而造成畫面閃動(flickering)
請見影片
但是此情形在GTX 470身上似乎不存在

在此小弟使用EVGA內附的超頻軟件EVGA Precision以及燒機測試軟件EVGA OC Scanner來進行超頻


EVGA OC Scanner燒機通過

雙螢幕待機溫度比較:
原廠時脈



超頻後時脈



Furmark Extreme Stress Test:

燒機20分後 最後穩定於92度

實測


GTA4中 超頻後的效能並沒有在benchmark裡面提升, 不過在實際遊戲中平均大約提升了10 FPS(7X FPS)


核心時脈超到700Mhz後,X模式達到8千分,只差5870不到1千分






雙螢幕之下並無顯著提升,不過單螢幕下破了60 FPS



已經跟5870平起平坐了




雖然效能明顯提升 不過還是略遜於5870


很驚人的8X與16X AA下的FPS差異不大, 16X就像Z大說的一樣是開免費的

最後以Unigine Heaven V2.0來結尾



====================================================================
總結:
GTX 470整體上來說表現還不算太差
原本小弟以為超頻對於"熱情如火"的費米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但是實際操作後才發現 其實費米的潛力也是相當大的
至少小弟拉了100Mhz的核心時脈,溫度相較於原始時脈在待機與全速下幾乎沒有提升
EVGA所提供的量產BIOS也相當出色, 風扇控制相較於ATI靈敏了許多,以至於溫度控制得當
噪音方面, 雖然GTX 470風扇轉數較高於5870, 但是音量方面並沒有像ATI達到60%以上就可以感覺吹風機聲一樣
拙者的木耳感覺起來ATI公版風扇轉數50%的噪音大約等於GTX 470風扇70~80%左右
GTX 470的風扇在80%以下基本上小弟的機殼風扇都可以蓋過顯卡噪音(抱歉我沒有測分貝的儀器)

目前費米的驅動還不完整, 相較於催化劑10.3已然使5系列從剛推出到現在提升了10~20%的效能
或許費米的潛力還未被開發?
現在煩惱的就是 到底是要賣掉不必超頻分數就很漂亮的5870;還是留住分數不漂亮卻還尚未琢磨的瑰玉GTX 470?
頭香~~~~
版大應該去NV的官網上下載SuperSonic Sled這遊戲,看起來真不錯~
小弟的5850想玩都玩不到


自從小弟看過許多測試之後,對於GTX470/480之前的一些偏見有點改變:
GTX470/480的確是噴火龍,耗電量也比HD5xxx系列來的高
但是相對的,GTX470/480在高解析度、高AA、高Tessellation下,絕對是完勝5xxx系列
另外NV擁有CUDA, PhysX等的附加價值,其實是張非常好的顯示卡
只是這兩款價格偏高.....對於一般玩家來說,等等GTX460/GTS450會是更有C/P值的選擇
NV能將驅動作得更完善,費米第一代其實還是有潛力的~~~
累積太多的Galgame玩不完啦~~~!
重度Tessellation運算其實在正常遊戲上不會用到..

Tessellation測試程式上的重度模式其實是指全環境Tessellation處理

對於rv870的Tessellation模組來說這當然是超出它的設計負荷,因為遊戲不會為了單一特效而將所有資源放於其上,因此RV870的這個硬體模組設計上一開始視線距離外.看不見等無須作鑲崁的運作負荷就被排除在外沒列入考量
(為了功耗與晶片面積上的妥協,某些在舊晶片上是硬體單元的機能在RV870上卻轉給SP去處理而砍掉也是為了這個理由)

一旦Tessellation處理後要開始面對後端單元處理荷重與其他特效.宣染等平衡問題,這在測試程式上是看不到,但實際遊戲上卻是相當平常的事,GF100在測試程式中勝出的幅度在實際遊戲測試卻沒這麼明顯是因為事實上SP還要同時兼顧其他圖形特效,因此在圖形特效分配均衡的實際遊戲表現中其優勢會沒如此顯著,畢竟實際遊戲運作上SP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要同時處理,符合像Unigine Heaven測試程式中這樣單純的展示環境比例上並不高.....

而RV870則是在該Tessellation模組能力內的運算都能當成是免費的(畢竟他是專用的純硬體處理,不會去占用到SP的運作資源),但超出該單元運算量以上的要求就會開始拖累到後續SP等後處理(因為運算循環過負荷拖長了造成輸出資料延遲),兩者各有利弊,但程式實作上RV870的Tessellation設置比較好作業,純硬體處理畢竟還是有比較不用優化擠運作效率的好處....

eclair_lave wrote:
重度Tessella...(恕刪)


大大說的或許是目前遊戲的主流
不過在DX11遊戲如雨後春筍一樣的推出 難保日後遊戲大廠不會使用重度tessellation作為最高畫質的選項
雖然不開tessellation也可以玩 不過這樣是不是就失去了買DX11顯卡的意義?
victorlin11 wrote:
頭香~~~~版大應該...(恕刪)


高AA/AF差距會很大的話,大概是RAM被吃光了吧~
Sylevil wrote:
高AA/AF差距會很...(恕刪)


印象中 顯卡記憶體大小所影響的應該是解析度吧?
AA及AF的優劣比較偏向於GPU本身的效能才是
noneterry wrote:
印象中 顯卡記憶體大...(恕刪)


不不不,當初在測試GTX 480、HD5870時,在尚未開高達2560/16AA這類型
選項時,兩者差距並不會相當的突出,但解析度、反鋸齒,越拉越高時,兩者差距也相對提高。

但是HD5870的狀況是,可能從瞬間40FPS降為10FPS,所以市面上,才會出現
HD5870 『2G』的非公版版本了。

真慘...

溫度都到92度了 還不改善熱...

看NV的這個散熱就很遜的感覺==

還是MSI的5870 導熱管散熱讚啦
noneterry wrote:
大大說的或許是目前遊...(恕刪)


不對
既然畫面上可見的TS特效依舊存在且是相同的,那看不見的就不需刻意去算它

而這個測試的全物件TS環境運作方式也是只要能設定迴避不使用就不會有工作室特意在實際遊戲去採用(這也是微軟開的研習課程裡會教的優化DX11運作資源的其中一項,微軟把開發工具都準備好了)

跟當年的Z軸壓縮與現在普遍的非可視物件不貼圖.不作光影特效是一樣的意思,甚至這幾個技術一開始就是為了避免無謂的資源消耗才衍生出來的,最早期的3D遊戲也是全畫面不分可視不可視一律運算,之後才逐漸改進為不可見就不作處裡,模型細節.貼圖大小也會隨視距放大而逐漸簡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