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跳水跳很大,NV到底在撐什麼?

eclair_lave wrote:
那是不可能的,G20...(恕刪)


260 275就是縮減規格的產品吧? 別忘了一開始的260是並不是216SP,假如把它做成那樣,ATI實在沒什麼東西拿出來比較,260就直接打到高階4870,GT200系列的卡全部都超過4850系列以上。如果不拿G92來賣,ATI恐怕要垮台。另外拿G92來賣也符合上代卡王做下一代的中階,何況改名也有增加一些功能,製程改變了不是嗎。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kill0210 wrote:
260 275就是縮...(恕刪)


要以"同時期"的技術狀況去看待
就像現在rv740或4890核心頻率可以上到1G但以前ATI做不到一樣,當時的G200並沒有辦法讓G200的良率及核心極限做到這麼高,初版260與9800GTX的差距也算不上太大,而且重點是:

拿成本跟產能都不足以進入當時的主流產品線的G200要去跟HD4000拼出貨量根本不合理,版卡廠只會抓狂有板卻無晶片好做,平白讓ATI放大市佔率而已,當時G200的功耗也不是屬於主流級的水準,如果降時脈去賣那跟G92更看不出差異,不續賣G92會死的是NV,NV還沒呆到跟自己過不去...
eclair_lave wrote:
要以"同時期"的技術...(恕刪)


1G頻率的4890是特挑版本,並非每顆都可以上,這跟板卡商賣OC版本的顯示卡是一樣的道理,跟260升級成216SP完全是不同的東西,260再怎麼挑也不可能挑出來有240的。

GT200非主流功耗,也比4890強多了,至少在高階顯卡上面NV比對手ATI省電,ATI的熱能跟功耗大家都知道的,260會升級成216SP也是為了贏過4870,那誰說GT200不能閹割,NV只是不想閹,不是不能閹割,G92良率高,效能也不低於對手,為何要停產,更何況GT200出來就是要定位在高階,G92中低階。依現在的情況來看ATI的4770良率一直提升不起來,只能靠前代產品繼續賣。現在的情況比較像是NV直接夾殺ATI,高階ATI追不上,中階新出的4770卻一直無法提升產值,相對的NV只要把260價錢壓下來,ATI將會苦不堪言。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說假設不出G92直接出G200的是你,現在又說幹麻要停G92?

如果說G200真的這麼優越超過 HD4000許多又何必在HD4000系列上市後大砍價格?

我是點出你的假設沒考慮到當時G200的核心面積.產能.良率.功耗.成本都不適合放在主流產品線上,就像未來核心極大的G300不可能直接放到主流位置上一樣,他們的初始設計就不是放在那個價格帶上,所以不會出現直接取代G92的狀況發生

另外RV840.870等新晶片都是待命中,現在是在等WIN7&DX11正式發佈,NV也是一樣,現在不清倉還待何時,當然是跳水出貨,況且HD3000以來的最大優勢就是同級產品成本可以壓的比對手更低,ATI的單件毛利夠多能跳,NV不見得有一樣的價格空間能跳,跳了一樣有小賺,還能牽制對手產品的市佔或是更以後的庫存
這些才是ati打的主意
kill0210 wrote:
260會升級成216SP也是為了贏過4870.....
相對的NV只要把260價錢壓下來,ATI將會苦不堪言。.....恕刪)


基本上你搞錯狀況了.....成本不是NV想降就能降的
前面幾頁已經有人講過, GT200核心用了1400M電晶體, die size極大(480mm2).
而4870(RV770)卻只有(256mm2), 兩者成本上完全是不同的等級.

GTX260也不是升級,它生產時就是做240SP....(10組TPC, 24SP/組)
只是為了良率而關掉一組壞掉TPC, 所以降級成216SP.
但是壞掉的SP也已經用掉電晶體,佔了生產成本了.
不管最後是剩幾個SP, 他的成本都是一樣1400M電晶體.

不是NV不想把GT200價錢壓下來, 而是根本就不可能壓下來.
電晶體多的生產成本一定比較高.
大家都用TSMC的55nm製程, 台積電有可能這麼佛心, 幫NV生產480mm2的晶片
卻只收256mm2等級晶片價錢嗎?? Off course not!!

所以.....當這兩個晶片最終的價錢和效能都差不多時, 苦不堪言的肯定是NV.
(生產成本高很多,但價格卻差不多....表示NV利潤很低.....)
再跳水大降價的話NV就真的是起善念做功德不求賺錢了....就算大賣也會大賠錢.

反過來說,ATI就算大跳水, 他的利潤卻可能比NV高很多, 因為die size成本只有2/3.
ATI非但不苦還賺的很開心呢.

簡單的說,
假設ATI毛利有50USD, 就算少賺25USD也沒差, 隨時可以再降價.
但NV的毛利若只有10USD, 連降5USD都很痛苦.....

Waffenss01 wrote:
基本上你搞錯狀況了....(恕刪)


很好奇一件事 原始做240壞掉改成216,那ATI那個是壞掉的也使用上來,壞1組 2組也是拿出來賣囉?

另外一件事情台積電生產的晶片給NV,那是不管成品跟失敗品都要算錢?

另外一個做壞掉總不可能都只壞一組吧,2組以上的都拿去丟了?

NV成本高也是因為他有一部分錢全拿去投注在軟體相容方面吧,花錢買遊戲相容,比起ATI來的穩定高效,真正對消費者有益處的應該在這吧。

反觀ATI的驅動都落後顯示卡,相容程度也不是說挺好,最近才開始綁標遊戲,看來ATI成本會越花越多,另外他的下一代顯示卡又縮水回去64bit的顯卡頻寬? 難道是做預先閹割? 64 128 256這樣就又可以形成好幾個型號出來了。雖然採用GDDR5可以提供使用64bit就可以達到GDDR3的頻寬量,不過這也太了吧。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其實一開始

4870X2 是為了GT200系列(gtx260 gtx280)
4870出來是為了打9800GTX
4850出來是為了打8800GT
4670是為了打9500GT


結果一個不小心
NVIDIA卡全數被ATI打趴
GTX280從近兩萬變成14000
GTX260瞬間從1萬3降成9千多
所以9800GTX緊急調降...瞬間從7~8千多變成6千多
8800GT也更名9800GT再戰,並且從5千多降價成4千多
9600GSO和9600GT這兩張兄弟也為了4670降價成3千多

9500GT...9400GT這兩張卡沒甚麼降...
原因不明....我猜是拿來賣NVIDIA擁護者的吧......當時寧願選9500GT也不買4670的人應該很少


ATI並不是最近才開始對遊戲最佳化
是因為當時正值ATI和AMD合併期,nvidia趁虛而入
而且HD2000系列大敗,也沒什麼爆點
所以才會被你說成好像nvidia"綁標"遊戲

64bit並無不好
你想想當時的HD2900XT 512bit 效能並沒有9800GTX的256BIT強
maei wrote:
這裡這麼多業代,所以...(恕刪)

最近要組電腦在這邊晃來晃去
看到你這句話才覺得公道又中肯
我不知道這個是否為國內的特殊狀況,因為常聽到ATI成本低的這種說法

其實你要是用心觀察一下就知道

ATI所謂跳水卡(或是降價卡),一般來說都已非公版居多(4890倒是個例外),為什麼???

當然ATI只賣GPU,那顆核心而已,當然NV也是

年前(農曆過年前)早就有6張多接近7張的260+(公版卡),如果說NV的成本高,也很難說,因為公版卡的價格可以壓下來,如果說ATI成本低,公版卡降價為什麼那麼少見???是不是又不合邏輯???


所以,我認為ATI的顯卡價格可以壓下來,完全歸功於costdown,當然對於廠商costdown是合理的,對於使用者那就不知道了。
坦白說ATI是不錯啦,我是沒有啥品牌情節的,第一張卡就是用N牌的,近年來有看到ATI陣營的明顯進步,持續有在做遊戲最佳化的動作,現在ATI的顯卡不再像是以前對遊戲沖很大的印象了,價格也很漂亮..

總而言之現在顯示卡的戰爭不再是以前N牌獨大的現象,這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是有好處的,有競爭才會帶來進步,為了刺激市佔率,引發一波波的跳水動作,最終成為游泳高手,最大的贏家是肥了消費者的荷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