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l0210 wrote:
很好奇一件事 原始做240壞掉改成216,那ATI那個是壞掉的也使用上來,壞1組 2組也是拿出來賣囉?
另外一件事情台積電生產的晶片給NV,那是不管成品跟失敗品都要算錢?
另外一個做壞掉總不可能都只壞一組吧,2組以上的都拿去丟了?
...(恕刪)
1. ATI的4870和4830其實是同一片晶圓.....都是RV770核心.
完全沒壞的, 當HD4870賣(800SP) ,而4830就是只有640SP(其他的SP關掉了).
之前有些4830可以開到800SP, 因為那批可能沒壞,但是當時訂單需要4830,所以直接出貨.
所以NV 和ATI都會把部分壞掉的降級賣.
2. 通常是整片晶圓切出來的都要錢, 否則NV 和ATI哪來這麼多關掉部分壞掉SP的降級GPU.
畢竟晶圓代工廠是要賺錢的, 一片晶圓幾百個步驟做完了,成本就已經差不多決定,
不管是整片賣,或是只算好的. 無論合約是怎麼算的, 台積電的生產成本還是會轉嫁到NV和ATI上.
就算你要求壞的不算錢, 晶圓代工廠也是會把壞掉的成本加到好的上面.
所以怎麼計費根本沒差......
(這不代表台積電就可以亂做不管良率, 因為良率太低的話,NV和ATI也是可以找別家代工.)
3. 壞很大的理論上也是可以賣,
不過就算妳大晶片關掉一堆SP, 還是比小晶片耗電,
如果GT260 關到只剩128SP, 耗電量還是會遠超過原生128SP的9800GT.
因為關掉的電晶體也是多少吃掉一些電, 壞掉太多地方的高階晶片吃電又高熱, 效能卻沒比較好,
要賣也沒競爭力, 通常就直接丟掉了.
所以800SP RV770有640SP的降級板, 但沒有降級成320SP的RV770.....
因為這樣效能和耗電量不成比例. 還不如RV730(原生320SP的HD4670)
總統先生 wrote:
事實上(你可以看看國內市場),我想這不是你覺得的,實際上就發生的,ATI公版價格實際上相當硬
前面就提過了,公版260+年前早就有6-7張的價格,4870 1G公版的價格勒?當然指的現在
所以ATI真要打價格戰靠的就是非公版,有看過ATI公版在降價的嗎?4890倒是例外
我怎記得台灣好像沒有上市公版的GTX260+ ,看了很多討論都說GTX260+是開放各AIC自行設計,你說年前6-7張價格可能是指MSI的,那一張紅色PCB也是非公版的!
這邊也有一些討論是關於GTX260+的文章
http://www.pcpop.com/doc/0/368/368823_6.shtml
http://www.wqsky.com/hk/list/4620.htm
另外GT200 65nm 平均每塊晶片美金售價是 53.19美元,RV770 是21.73美元
(引用PCADV no.48 第81頁的資料)
我沒有查到55nm GT200的價錢是多少,但我想在怎麼樣也不會立刻縮一半變成26塊多吧?
所以誰在價格成本上有優勢應該不用說了吧
PS:不要戰我,我是用內建VIA的
jesuspai wrote:
我怎記得台灣好像沒有...(恕刪)
非公版好多種,有改掉風扇的,但是pcb設計還是依照公版,這種就只會有風扇是否有問題。
有風扇沒改的,pcb改掉自己重新製作的,但是這種很少,通常都會連風扇一起改掉。
也有風扇跟pcb都沒改的改用料的,這種就是用低價品製作。
通常只改風扇的比較好,基本上板子主體還是原始設計,沒有偷工減料問題,只是風扇換便宜一點的。
這種東西通常一開始是公版再來是改風扇版本其次是重新layout,最後就是完全改造的版本。
所以最慢推出的就是最便宜的但是內裝都已經大改變過後才會變得那麼便宜。
基本上只要是公版卡降價幅度都不大,只有自製卡才會有所謂的跳水現象。當然4890那張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另外你文中提到的那個報價,假設那是主要成本,那ATI實在是賺很多,半價成本要跟別人賣同樣價格定位的東西。當然這是假設晶片是主導整張板子的價格。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