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整理的顯卡發售日和效能高低表,來推測RTX3080TI的時間。

打爆共匪 wrote:
我有一種看法不知大家...(恕刪)


其實高階卡沒你想像中好賣,大部分客群還是以中階(萬元內)或者中高階(1萬~2萬)的卡為優先,看看現在停產一年的1080TI都還有庫存繼續賣,我猜即使現在沒在生產2080TI晶片,現在的庫存都還夠賣到明年。
還有最主要的重點是目前AMD沒旗艦可以跟2080TI打,老黃才敢把2080TI價格標這麼高阿,不然怎會有2080S跟2080TI效能提升幅度跟價格不成比例的狀況,如果A卡不出新旗艦出來影響到2080TI的行情,下一代即使3080TI出來也只會更貴,假如一張3080TI賣5~6萬以上,多少人會買單?5~6萬已經是以前整套不錯的旗艦主機價格了,不要說不可能,980TI當年才賣649美元、1080TI賣699美元、2080TI賣999~1199美元,至少我是覺得下一代旗艦不會賣比較便宜,要壓到消費者能接受的程度,除非旗艦A卡影響到N卡旗艦的行情,但我覺得短期間內很難就是了。
之所以我會覺得很難,是因為A家的旗艦卡最快只會在明年初才出現,而且能不能打得過2080TI都是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推測很難打過N卡的原因。
以這代A家的NAVI核心來看5700XT處理單元有2560個,同樣N家的RTX 2070 Super的處理單元也有2560、A家小弟5700處理單元有2304個,N家小弟2070處理單元同樣也有2304個,明顯看的出來在同樣處理單元數量下,A卡也沒辦法大過N卡,頂多摸邊,雖然各家的處理單元功能有所不同,但是在以比例來算就會知道卡王的差別。
AMD以往GCN舊卡的處理單元極限就是4096個,RDNA架構是否突破還不清楚,而這次的2080TI的處理單元有4352個,假如AMD的新架構無法突破4096個,那就可以以比例推測出4096運算單元的NAVI卡王效能頂多再2080S~2080TI之間(推測),但我覺得處理單元又不能太高,畢竟處理單元一多,影響的就是功耗跟發熱量,近年來同樣有2560處理單元的卡有RX580(TDP:185W)、GTX1080(TDP:180W)、RX5700XT(TDP:225W)、RTX 2070 Super(TDP:215W)、這4張卡唯一相同的點就是同世代相比,功耗相近,那重點來了,假如NAVI卡王有突破4096個處理單元,那功耗一定比同樣4096處理單元的VEGA 64還高,AMD大概也只能使用降價+送遊戲優惠的策略來賣,至於AMD蠶食到N卡的部分也只有中階卡+中高階卡的部分,卡皇2080TI目前還真的不需要哪位新的大哥去掩護........
結論一下,假如明年初AMD的NAVI卡王有出來,效能接近2080TI,價格跟2080Super相近或者更便宜的話,那明年N家的7nm可能有望年底出沒,至於7nm產能的問題,我覺得Nvidia會把7nm晶片交給2個代工廠(三星+台積電),因為這是已經有過的案例了,在N家10系卡的低階卡1050、1050TI的核心晶片有部分是交給三星產的,大概可以推論出,7nm高階卡可能會由台積電生產、中低階可能會交給三星,畢竟全丟給台積電以現在產能真的有點吃緊,產品延後發售可能只會更高。
Gecko man wrote:
其實高階卡沒你想像中...(恕刪)
就是如此,英偉達再幻想挖礦那期間的輝煌,新卡搞個5萬,6萬這類價格,難道他們不怕股價再跌一個AMD?之前已經跌了一個AMD的股價了。繼續玩刀法,只會讓AMD找到破口把中階市場接收。而高端市場誇張價格,有行無市。難道英偉達都不用顧慮股東?英偉達當初是有穩定優勢的中階市場,才衍生出加值型的高端產品。英偉達太過自滿。反而是AMD越來越像以前走上坡的英偉達。英偉達忘了自己當初支持他成功的中階市場玩家。誰能保證萬一哪天AMD 真的在高端超過英偉達卡王,同時又長期照顧中端市場。所以我總覺得英偉達應該也有感覺到未來這種危機。rtx2080 super 那種換名找台階下的價格就很明顯。
NV獲利最高的就是1060.1660系列

只要AMD一值出超值中階卡(570.580)
就可以讓NV獲利率大減

NV勢必拿出高階卡並閹割後
靠降低規格來增加銷路
這半年來
更證明AMD的策略是正確的
lordkon wrote:
NV獲利最高的就是1060...(恕刪)


顯示卡的進步速度跟不上遊戲進步的速度。
遊戲的進步速度跟不上顯示卡的進步速度。

這兩種差別影響了所謂的中低階市場。

AMD剛好碰上這樣的情境,加上英偉達自大和貪心。
才讓AMD在顯卡市場找到死而復生的機會。
NV從Pascal往上跳一階的動力,除了想要推Ray Tracing之外,就是吃超級電腦市場

AMD也是,高階遊戲卡不好賣。事實上,根本都是AMD/Nvidia推給超級電腦市場的"副產品"而已

NV如果要推下一代RTX,IC設計的出發點還是會先以超級電腦市場為主,之後再衍伸給遊戲市場....所以不能用遊戲市場的需求去考慮高階顯卡
1000K wrote:
NV從Pascal往...(恕刪)
光追技術華而不實,投入大量資源開發,結果無法在遊戲實戰上應用。嚴重影響效能,而且一大堆遊戲開發商都在觀望。遊戲效能跟不上,什麼追都一樣。rtx2080ti 就是一個失敗的實驗品。如果中階顯示卡,沒在4k下開光追,至少跑個100fps以上,光追根本是雞肋。給了你開了只是懲罰自己,本末倒置。rtx 系列就好像半成品的實驗品一樣,如果硬體本身就已經跟不上遊戲,還去搞拖累硬體效能的光追,非常的失敗。看看最新的刺客教條遊戲對上卡王就是一個警訊。未來硬體至少要在4k下輕鬆應付這種強度的遊戲,才算是真正的跨世代。4k各類顯示器已經慢慢便宜普及化,這是未來趨勢。而不是鑽牛角尖的光追。基礎沒打好就在什麼追,拿個噱頭騙玩家掏錢給他們在舒適圈有無限資源搞一些不合主流市場需求,標新立異的技術鏈。對玩家角度非常不利。
打爆共匪 wrote:
光追技術華而不實,投...(恕刪)


老實說,我自己常常在遊戲的解析度中調整。從FHD往上到4K,我覺得這部分比較華而不實,幫助非常有限

超過FHD真的實用場合大改僅限於VR吧

至於Ray Tracing,才是真正的革命
打爆共匪 wrote:
光追技術華而不實,投...(恕刪)

我也覺得光線追蹤是革命性技術
在電腦螢幕尺寸下,4K解析的差異根本太小(50吋以上再說)

新聞標題:PlayStation 5確定採用 GPU硬體加速光線追蹤處理
大家都知道PS5確定採用AMD訂製處理晶片
代表AMD也覺得這塊有發展價值
說不定哪天就出硬體光追顯卡了

至於要逼老黃拿出絕招,AMD還得加把勁就是了
老黃目前對高階顯卡市場,就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5700xt跟2080效能差不多 價差卻好大 但是也才比自己的1070TI多30趴效能而已 根本沒換的動力 想要90幀玩遍VR大作 沒有2080TI根本不夠 3D的話 目前一些1080P單機大作也是還玩得動 所以也沒換的動力

現在都一家獨大好貴 玩VR跟單機大作 換顯卡都只能撿2手或礦卡了 好家在有DX12 1080P還能再撐一段時間 VR則是一直沒什麼遊戲也不急

*VR大作沒有2080TI根本不夠* VR遊戲 隨便一個畫面選項調整 隨便一個遊戲規模區隔 就是中高階卡跟卡王這樣的效能鴻溝 畢竟1440P乘1600P再乘2 再堆上3分之1幀數
以前一張顯王一萬多,現在一張三萬多近四萬.....

算了....就給有需要的人去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