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X7900XT的能性領先50%於 NVIDIA RTX 4090

jhlien wrote:
後段的封裝測試成本漸漸追上代工成本, 以前比率是25%~45%, 現在已經幾乎是相同了, 如果die成本是818, 整顆成本就是1636美金


所以你又高估封裝測試成本: 每顆晶片 108 美元的設計成本以及每顆晶片 80 美元的封裝和測試成本

不過,你都把nVidia的設計成本忽略掉了....

5nm的設計成本比7nm高了將近一倍,108其實也是低估,不過考慮到台積電良率應該不會只有25%,所以東加西減,得出4090晶片成本約1000美元,差不多了

這只是粗略估算,真相只有台積電與nVidia才知道

沒有更好的估算,就是1000美元

按照你的算法,把晶片成本壓低下來,然後封裝測試成本比例幾乎是相同,最終還不得出1000美元

你這樣不就自我掌嘴嗎?
edhibgu
全世界就兩家公司有這種產品,我是老闆我要賣你一億元一張,我爽,你能拿我怎樣?有本事你做出來跟他們競爭呀[^++^]
難得遇到真懂半導體技術的,底下這篇,你肯定看得懂(很多人都抱怨看不懂,實在很累...)

AMD都沒特別宣傳,但其實背面金屬化Backside Metallization (BSM)其實也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早在10幾年前就有,只是以往都沒被用在CPU(很奇怪),只能說AMD也在擠牙膏,有技術卻不願意用

AMD AM5積熱問題已經解決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6&t=6669532
高招
等4090ti曝光再上7950xt
老黃又要被打趴了..
Liu v
下一代顯示晶片中再把可以容納chiplet的空間再放大一點,至於要放多大,就看nVidia追趕情況而定,反正只要做到能"穩定"領先對手,價格又比較低,慢慢擠牙膏,MCM GPU可以玩很久
Liu v
就像Intel看起來將在14代也推出MCM CPU,到時候看看14代的進展,AMD再來放出大絕招即可(停止擠牙膏[^++^])
這篇你應該也看得懂,這是極少人發現到AMD的大計畫:從MCM CPU,再到現在MCM GPU,接下來就是要在X86推出類似於APPLE M1

AMD時候會推出類似於APPLE M1的整合晶片? 我覺得主要是看Intel與nVidia追趕情況如何,如果Intel與nVidia都持續很弱,AMD當然繼續擠牙膏,慢慢賺,要不然就會像APPLE推出M1之後,再推出M2,就沒獲得什麼掌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8&t=6673712
就是要趁著nVidia還無法推出MCM GPU,AMD只需要在MCM中再多塞一些核心,讓7950xt性能再提升,繼續壓著nVidia,如同當年打Intel

nVidia所用的大晶片,想塞入更多核心就得重新開一個晶片(4090ti),成本貴死了(剛好這篇有提到晶片成本),而AMD只是利用便宜很多的3D封裝再"黏"入更多chiplet核心就可以

為了可以推出7950xt,AMD肯定會在7900xt設計上就留一些空間,可以在3D封裝時多黏一些chiplet,然後看收割了差不多,下一代顯示晶片中再把可以容納chiplet的空間放大一點挖鼻孔

下一代顯示晶片中再把可以容納chiplet的空間再放大一點,至於要放多大,就看nVidia追趕情況而定,反正只要做到能"穩定"領先對手,價格又比較低,慢慢擠牙膏,MCM GPU可以玩很久

就像Intel看起來將在14代也推出MCM CPU,到時候看看14代的進展,AMD再來放出大絕招即可(停止擠牙膏^++^)
Pan.tc328 wrote:
1599美元,晶片1000...(恕刪)


1000元怎麼算出來的,我有提供詳細論述,你自己去仔細看過"5nm晶片開發成本與製造成本都幾乎是翻倍,你還想買便宜?"


一片1599卡片或產品你是老闆怎麼做?

1599 依據老黃的6成利潤(股東權利)
業務賣一片算50美元約1500元
產品QC及保固算50美元約1500元
水電後勤有的沒有的及記者會算50元
卡片成本算100元

最後設計跟製程約800美元
如果800美元都投給製程表示這是空頭公司沒有在研發都靠採購跟下工單給別人
就這樣難怪設計團隊什麼都說不行連拉一條電路捷徑都說辦不到,因為老闆都沒投資RD部門,沒人才當然說做不出來

我是老闆,我核心Know how ,自己RD會花6成本,外包,採購,下工單給別人也就是4成
所以設計450美元,製程350美元才是一個合理值

350美元這個數據其他人其他文章都有討論到
製程超過總成本的4成以上我相信不管Apple或其他大廠都很難吞下去
不要講技術..光是講各項成本都知道老闆不會這樣投資,連提都不用提
且所有成本早就知道了,不是作到後面才發覺成本爆量

AMD 從源頭處理,早就大小核早就用TSMC製程,NV 現在才發現核越大成本越高高到無法接受?表示NV RD不行,還是老黃投到RD資源不足,所以成本還有成功是靠別家公司的結果

一家公司本身技術能量才是資產,公司內部要控制7成資源,外購等不會超過3成
如果全部的錢都是給其他公司,企業怎麼生存?RD都不說話?
如果外購是1000美元,產品價格最少3000元,但3000元外面根本沒有市場
也就是還沒做產品錢就已經知道市場跟成本老闆根本不會接受這個方案

如果成本那麼高,我會把錢全部投到設計部門把設計跳到50顯卡的架構,然後叫三星用30製程再產一批
所以那個假如發售後沒有超越4090達50%的話你發這篇文的意義是什麼?
美樂舒跑
真的 剛才看了標題 是來亂的? 沒人在管?
A卡每次上市,都說自己浮點運算有多好,可以對N卡越級打怪
實際跑遊戲時,畫面幀數還是被按在地上磨擦
katokikyo wrote:
A卡每次上市,都說自(恕刪)


這個不否認,每個商人都會說多好

Youtube 很多測試但好像每次每個都不太相同,就看到一堆數字各有領先?
到底幅數差幾張有那麼重要?

還是錢景深比較重要,價格差多一點可允許小輸沒關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