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邊 6600GT 7600GT兩張靜音版顯卡 久了都有點不穩 唯一一張沒有問題的..是6200TC..
維 wrote:
應該是Cost/Pe...(恕刪)
CP應該不是Cost/Performance
cp高應該是划算的意思
如果分子是Cost, 那意思是越貴越划算?如果分母是performance,那效能越低越划算?
因為不合邏輯 所以不可能是Cost/Performance
(分母固定 分子越大 比值越大,分子固定 分母越小 比直越大)
我的看法是Capacity/Price 在同樣的Capacity下
同樣效能 價格越高 比值越低 故CP值低
同樣價格 效能越強 比直越大 故CP值高
個人覺得...你不用查字典...但你可能要去K一下國小數學...
CP 值在站上討論過幾次. 到後來說法越來越多, 最後好像有點誰也不服誰
我印象中的是早期在國外硬體討論網站或論壇 (當時 THG, Anand, 還有一些hardcore 必訪的站還沒有佈滿Flash廣告), CP 值通常是指 cost performance ratio. 測試人員會用 benchmark 的分數(不管是CPU 或者顯示卡) 除以該產品的售價, 用來表示每一塊錢所得到的效能表現。最常見到的是在 group test 裡面用來顯示哪一款產品比較超值(尤其是在做超頻比較的時候)
到後來國內雜誌也開始經常見到 CP 值這個說法或者評測方式,也開始出現「性價比」的翻譯說法。如果就翻譯通順來說,「性價比」會比直譯「價性比」來的順口。而用「cost (消費者需要花的錢)」對應「價格」,「performance (效能; 指 benchmark)」對應「性能」也算是精準的。但是時間久了,不同的翻譯與使用方法開始出現,甚至到後來演變成 cost performance index, capacity-price,... 等等說法,還牽涉到分子分母的問題。
不管怎樣,我覺得大家意思抓的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