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rn-01 wrote:
應該是對於播放10...(恕刪)


至於HDMI2.0部份 DP1.2 TO HDMI 2.0有解決的方案
若有HDCP2.2問題的話,可掛某狐狸LOGO軟體來解決就即可。
本人有試過藍光原盤都可用D-SUB線也能順利播放。
並不是鼓吹使用狐狸軟體,是因為有些片子在HDCP保護協定下播放會有問題(HTPC)。
但使用狐狸軟體後卻播放正常,所以消費者總要自己想辦法維護自己的權益!...狐狸軟體也因而有存在的必要。

http://forums.guru3d.com/showpost.php?p=5100304&postcount=70

3. DP 1.2 to HDMI 2.0 "active" adapters are coming late 2015

For those who need to squeeze every bit of quality/performance, there will be "active" adapters for DP 1.2 ->HDMI 2.0 conversion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supporting up to 14.4 Gbit/s bandwidth with 600 MHz clock. DisplayPort 1.2 has 17.28 GBit/s of bandwidth (HBR2), more than enough for HDMI 2.0.


http://www.vesa.org/news-events/press-kits/

DP-to-HDMI 2.0 Legacy Adapter – DisplayPor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backward compatibility for existing display types. This video adapter converts DisplayPort 1.2
to HDMI 2.0, driving a 4K@60Hz monitor with full 24 bit video.


DP TO HDMI2.0 Converter
http://www.taiwantrade.com.tw/EP/53934326/products-detail/en_US/953297/DP1.2_to_HDMI_2.0_Converter/



http://www.amazon.com/Belkin-Displayport-HDMI-Adapter-Supports/dp/B001NIEHIO


-----------------------------------------------------------------------------------------------------

不過要完全實現HEVC 10bit Main 也要全部硬體配合才可以正常顯示出來。
拍攝要10bit 編解碼要10bit 輸出訊號要10bit 顯示器要10bit
即使前面大部分都已經滿足10bit,最後層面 顯示器只能顯示8bit 那畫面還是8bit
(目前10bit的顯示器算是少之又少,主流乃然都還是8bit)
就算要用10bit軟解 也可用GPU的通用運算來"混合硬解"也是可行的方案。
且現行的4K影片就只有 廣告片 展示片 MTV...等。
等到HEVC(H.265)影片普遍在市場流通的時候,這些顯示卡也早就淘汰了。

人要活在當下,現有什麼符合大眾的價格規格就用什麼去實現。
難到真的要叫現在大家破費買8K 16K留記念?(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有錢,且也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
等要回味年輕小時的相片,那時在場各位都是大叔伯爺以上的年紀了。
難不成3.4年級生小時候的黑白照片,難到現在他們那些伯叔爺們會抱怨那時怎不是360P 720P 1080P來拍攝嗎?
且留古早設備舊相片真正的重點是"回憶" 以及復古時代及不同新時代文化欣賞的感覺角度是截然不同,那種懷舊感 新科技高解析是無法取代的。
-------------------------------------------------------------------------------------------------

若有看影片習慣的話 現在的 AMD 的Fluid Motion這功能才是超值。
國外玩家用FURY及其他GPU APU 玩Fluid Motion的範例。
http://ppt.cc/OZTlN
http://ppt.cc/nvy8F
http://rigaya34589.blog135.fc2.com/blog-entry-553.html
國內知名影音網:http://ppt.cc/BtQdP
真正會玩影音軟體的玩家 清一色都是使用A卡。


範例影片:點選 1080P 60FPS 播放


如果實況錄影很難看出差別的話
這範例影片就是直接擷取錄影下來的。一樣點選1080p 60FPS 播放。
註:Fluid Motion與傳統的SVP是類似的技術。
Fluid Motion是完全依靠GPU運算, 傳統的SVP是依靠CPU運算,且就算用GPU的OpenCL協助SVP運算還是有限。



4K影片用SVP來運算的範例。
http://www.hd.club.tw/thread-166229-1-1.html
幾乎快滿載...CPU若沒有一定的等級,絕對會LAG給你看。
且NVIDIA的OpenCL運算能力......(OpenCL版本目前 I與A都已2.0 只有N還是1.2)


4K影片國外用Fluid Motion範例,補幀就純交給GPU去運算,CPU等級不用很高就可應付。
http://ppt.cc/OZTlN


Fluid Motion 補幀效果比 傳統 SVP 好很多。
最大的差異在 artefacts(越少越好) SVP 算出來的畫面 artefacts 最多,殘影也最嚴重。
Fluid Motion 相對來說 artefacts 少非常多。
因那不是少點功耗,或多一點無關痛癢的 FPS 能取代的東西。


使用Fluid Motion如同等於是間接變相買了MEMC/Motionflow高階電視。
可去賣場請服務人員 秀MEMC/Motionflow的電視的播放效果,再尋問價格要多少就能見曉。

要同時擁有跑高階遊戲卡+HEVC硬解+媲美高階電視的MEMC/Motionflow動態流暢功能的AMD Fluid Motion補幀技術。
----------------------------------------------------------------------------------------------
再加上 AMD FreeSync 目前就有十家支持 Iiyama Nixeus Samsung LG Viewsonic acer ASUS BENQ AOC EIZO
DELL官網也透露也會支持FreeSync。
http://en.community.dell.com/support-forums/peripherals/f/3529/t/19623525?pi23185=1
擷取裡面的文字
AMD Freesync will be supported on future generations of Dell monitors

NVIDIA G-Sync 比 AMD FreeSync 早上市1年多目前就僅六家支持 acer AOC ASUS BENQ PHILIPS ViewSonic

另外Intel也是宣佈將使用VESA DisplayrPort Adaptive-Syn(AMD FreeSync)。
AMD 提供技術, VESA採納作為標準,Intel遵循VESA標準。
http://techreport.com/news/28865/intel-plans-to-support-vesa-adaptive-sync-displays
----------------------------
怎樣看 FURY 才是C/P值首選。
Whistle Blow wrote:
以HEVC的應用來...(恕刪)

琴葛雷 wrote:
至於HDMI2.0...(恕刪)

謝謝大大們的解說,不過我這大外行的腦袋已經開始冒煙了。

我打算最快明年底,最慢後年底,花約十五萬元左右組一台新的PC(含作業系統及幾個應用軟體,但不含螢幕),到時現役這台就退為二線。

不良老年 wrote:
謝謝大大們的解說,...(恕刪)

隔一陣子換卡,當然會有新技術加入,各方提供資訊,也會談到其應用限制,但離題太遠的/建議你買轉接頭還加裝非法軟體的/得加錢買付費播放軟體才能用的補楨功能,用不到的您就可以自行跳過。

前一頁sturn-01網友提到的AMD Fury沒有HDMI 2.0,若用Fury現有DisplayPort 1.2a加上轉接頭去轉換,表面看似可接HDMI 2.0的顯示器/電視了,但是因DP 1.2a無法支援最新版HDCP 2.2版權保護協定,碰到播放某些內容就會黑屏。

2.2版跟先前HDCP版本不回溯相容,因此目前也不存在破解,前頭那位仁兄肯定100%沒真正動手用Fury接過DP=>HDMI 2.0轉接頭 + "所謂破解軟體" + HDCP 2.2的4K電視........DP要到1.3版才會支援HDCP 2.2。

這就跟Fury的HEVC硬解只到位了一半類似,有人會說用不到/不在意,但是有些網友會將功能實作的完整度列為採購考量,最終決定權仍在您個人。
講了一堆,結果拿出來當例子的2個影片碼率不同也可以比...
上面影片的碼率快是下面影片的5倍多也可以這樣子比啊?
琴葛雷 wrote:
至於HDMI2.0...(恕刪)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3661465&p=4#47519520#47519520
JoyRex wrote:
講了一堆,結果拿出...(恕刪)


那篇不是在講4K解碼效率,必竟每個人測試的電腦CPU GPU 硬體設備都截然不同,軟硬解4K影片,CPU使用率都會有微些的差別。
但可以確認的是SVP是全占用CPU資源,OpenCL可去輔助分擔,但還是有限。
用Fluid Motion就是用交給GPU運算,可以完全幫忙分擔CPU使用率。


H.264 4K MP4影片 CPU 4K軟解 GPU補幀運算
MPC-HC


PotPlayer 30FPS


PotPlayer 60FPS



------------------------------------------------------------------------------------------
1080P藍光原盤測試 GPU硬解及補幀運算
MPC-HC


PotPlayer 24FPS

PotPlayer 60FPS


---------------------------------------------------------------------------------------------------
HEVC(H.265) 4K MP4影片 CPU 4K軟解 GPU補幀運算
MPC-HC 60FPS


POTPLAYER 30FPS


PotPlayer 60FPS


CPU別太差的,一般軟解HEVC 60FPS都可勝任應付。


且重點講的是Fluid Motion與SVP "兩者補幀"的效率及呈現出來的影像效果。
Fluid Motion 可以改善傳統SVP的缺點(artefacts 殘影)。

電視的MEMC跟Motionflow(SONY獨家)或是PC的SVP跟Fluid Motion(AMD獨家)功能都是插幀運算。

其實不管任何一種插幀演算法 殘影、邊緣碎裂、抖動...等,都是它們的宿命死穴,要完全消除掉只能說憑各家的演算技術把它降到最低。

現在市面上幾乎95%的電影片源依然都是以24FPS為居多。
頂多阿凡達2.3已公佈將用原生60FPS拍攝,插幀這功能就派不上用場。
http://i-pk.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12

電影歷史工業就是這樣,除非後續有什麼改革,但目前能間接享受到接近60FPS的影片就是用插幀的方式來呈現。

因螢幕沒有類似高階電視MEMC跟Motionflow動態流暢功能。
用螢幕來呈現媲美高階電視的MEMC跟Motionflow這些功能,Fluid Motion是另外的最佳選擇方案。因這不是用少點或多點功耗,或多一點FPS 能取代的東西。
AMD的R9 Nano迷你顯卡口號喊粗來:小身材,大影響
http://www.expreview.com/42457.html


看來下星期左右就可以看到這張顯卡的測試了

Whistle Blow wrote:
以HEVC的應用來...(恕刪)


抱歉,你提供的資料錯誤...Skylake僅支援HEVC 8Bit純硬體解碼能力。
不支援您口中比較派得上用場的HEVC Main 10Bit純硬體解碼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t=171219

http://forum.kodi.tv/showthread.php?tid=230991
nvfans wrote:
抱歉,你提供的資料錯誤...Skylake僅支援HEVC 8Bit純硬體解碼能力。
不支援您口中比較派得上用場的HEVC Main 10Bit純硬體解碼。...(恕刪)

不用抱歉,不管純硬解或是混合硬解,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好比AMD也demo過用Kaveri APU的HSA混合硬解H.264的方案。此外現在Fury家族以及Carrizo APU都不支援HEVC 10-bit硬體解碼,如果AMD未來亦透過驅動程式幫Carrizo APU以及Fury家族提供了混合硬解方案/藉此活用內顯或獨顯的通用計算能力,消費者難道會嫌這是多此一舉嗎?.....畢竟2M4T的APU要純靠處理器軟解HEVC 4K影片是不夠力的。相對的,Haswell i3的混合硬解能力,已經可以播放HEVC 4K影片。

DXVA Checker顯示Skylake確實有HEVC Main 10的4K解碼能力,但Skylake初期的驅動程式看來還有些問題,不過在半年前的Broadwell驅動上Intel就已經實作過了,因此等修正版驅動吧!
Whistle Blow wrote:
不用抱歉,不管純硬...(恕刪)


您這段話說的很好...
不能同意你更多,至於Skylake Main 10Bit純硬體解碼就等出了再說...

Whistle Blow wrote:
nvfans兄的i7...(恕刪)


基本上暫時不會考慮升級Skylake,因為在下看重的CPU性能Skylake提升微乎其微。
核顯也不支援您口中比較派得上用場的HEVC Main 10Bit純硬體解碼。

少了這兩項誘因,再加上Intel驅動團隊支援不到位,在下也只能先繼續觀望了。

nvfans兄的IVB i7-3770K已經換成Skylake了嗎?如果你又沒有要換機,目前HEVC 10-bit解壓縮OK的是Nvidia GTX-960.....

桌機DIY的樂趣,應該是要動手去玩/去發揮該平台的新功能,不是光看首發評測就產生定見....雖然之前DIY玩了十五、六年,不過最近十年來我只用筆電,也少了這種樂趣.....

Skylake頻寬爆走 – 威剛XPG Z1 DDR4 3600記憶體效能測試

Whistle Blow wrote:
以HEVC的應用來說...(恕刪)


想說4K 2K
先等大家網路能達到200M/200M 才勉強2K 而且GPU CPU 不能太慢 不然網U2 2K是假2K畫降兩3級

才U2下載來看顯卡A卡最少要7系以上或CPU不然太爛
4K網路看沒上個400/400而顯卡沒個旗艦卡都別想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