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先生 wrote:
GRID一開始對於A卡支援的不是相當好而已,是超級棒,也沒看到有人跳出來抗議還是什麼的,所以我說那些去抗議EA的是不是吃飽太閒?


沒辦法
nVIDIA 的驅動問題向來不多
至少用到現在我換了幾個卡外帶十幾個版本的驅動
除了某些較舊版本驅動可能對某些遊戲支持度差(效率較差)以外
其他問題倒是真的沒碰到.

我想這是 nVIDIA 眾少有抱怨聲的原因.

大多數人買了回去就狂玩電動了
哪來時間上來回報有問題, 爬文找問題順便回文參一腳.

自然就少有 n 迷出來抗議遊戲有問題嚕?

---

換另一種想法
n使用者可能都是窮人
LCD 畫面大多沒辦法開到 1920 x 1200 + 16x AA
因此感受不到 n卡在高特效時的嚴重衰減?

...我承認我只能開 1280 x 1024 ><

---

哪天 ATi 把 nVIDIA 完全踩在腳底以後再考慮買 ATi
enm wrote:
沒辦法nVIDIA ...(恕刪)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兩個方面


1.某些A粉有危機意識:EA老早就宣布支持PHYSX(也有其他遊戲公司也跟進了),因為NFS13是一個標的又是一個遊戲世代的代表(都出到13代了,遊戲界屈指可數),今天EA這樣的大公司用了PHYSX,還真把老P當做一個標準發行遊戲,如果真流行了那該怎麼辦?the way the到底了

2.N卡在遊戲界真的耕耘太久了:前面說到的GRID,NV可以靠驅動的修正慢慢的來讓本家的顯卡能力發揮,所以老N們基本上沒人會去理會這種所謂不公平


--------------題外話-----------

其實GRID支援的不好,我也是看相關測試的,發現這個遊戲怎麼老是A卡越級打怪,後來自己買了才真正確定
GRID在N卡或A卡跑的都算不錯 我覺得它的遊戲引擎寫的不錯
當然這遊戲A卡是跑的好些 不過N卡也沒差很多吧
我想這是N家人沒大聲撻伐的原因吧

至於NFS13 我想是因為PHYSX吧 A卡只能用CPU跑
而N卡卻可以使用GPU 我是不知道A卡跑的多差
我用N卡玩覺得速度還可以 不過A卡不支援物理特效吃虧蠻多的
雖說微軟通用物理出來了 但那也需要時間跟遊戲結合
A卡真是該加加油了 5870效能很強但也要有軟體配合
現在的顯示卡可說是可做的工作越來越多 而不光是注重速度了
總統先生 wrote:
所以我說這兩家粉絲的...(恕刪)

呵呵~請問我有罵什么嗎?

反倒是您上來就什么粉什么粉的,一把年紀我是不知道還粉什么,而且我一普通消費者不喜歡NV最近的做法,有何不行?

別跟我玩什么粉什么粉的小孩子公關游戲,饒過我~我沒興趣~

花錢消災可以理解,NFS12也是The Way,但是ATI一樣跑,而且跑的比NV爽

NFS13被罵,也無關什么粉的原因,你一個通用游戲結果只有一牌能跑動,不被罵才奇怪

蝙蝠俠被罵了嗎?沒有,因為別牌一樣能跑

至于窘境,沒看出來,暫時來說AMD更有看頭,NV最近好像睡暈了~

理論技術?如果您認為通用標準只是理論?那沒什么好說的

最后再說一下個人觀點,AMD未來的發展路線已經越來越明確,Intel也正在開始發力~至于NV,暫時就像只無頭蒼蠅~

此帖我不會再回,因為不想卷入什么粉什么粉的公關游戲,放過我~
來來去去...走走停停...
ATI產品相較於對手最大的優勢.其實也是讓眾多使用者詬病之處...
同樣的..NVIDIA也面臨同樣的處境..
由於對產品架構發展設計的思維不同..導致A與N的產品各有其優缺點..

簡單說..顯示卡(或稱圖形處理器)與一般泛用處理器的管線架構最根本的差異就在於
顯示核心內的繪圖管線是橫跨數個運算特性截然不同的功能階層..所以..如何將其運算效能妥善合理的做最有效率的分配,避免少數執行緒拖累整體效能乃是在設計核心架構之初時,最主要的課題..
基於GPU是屬於單晶片多處理器架構..最佳的運作狀況在於高度的平行處理多執行緒..換言之..
對於多重執行緒管理的優劣將直接反應顯示晶片的整體效能..也可以說是顯示晶片真正的技術核心

為了提高資料處理的平行度(不讓運算單元閒置)..顯示卡廠商根據其運算資料多無相依性,且運算方向固定(向量)的特性,在運算架構上利用所謂的SIMD架構..來有效利用現有執行單元的寬度..但由於整個繪圖管線橫跨數種不同的運算執行單元.也就是說如何分配每個SIMD陣列所該執行的指令,最後有效整合出最優異的效能..正是如何將"多重執行緒管理"最佳化的核心技術..

NVIDIA在這個部份採用動態(硬體)運算架構,也就是說採用硬體單元以動態方式(在執行階段發掘)尋求最佳化指令/資料的平行度,也就是GT200所標榜的SPMD(單程式多重資料)模型架構(事實上就是MIMD)而原本基於SIMD的底層運行方式,改進後創造出所謂的SIMT(單指令流多執行緒)運算架構..其特點在於在平行執行多重執行緒時,每個執行緒都保有各自獨立的暫存器狀態,並且在同時可各自獨立執行某個相容指令..簡言之NVIDIA透過電路設計上,耗用較多電晶體數目,藉此將顯示晶片的運作效能盡量發揮(超純量處理器)也就是將所有的流處理器都設計成1D純量形式。NVIDIA認為這樣做最有效率,因為不用再顧忌數據是1D抑或是4D,所有的數據都會分析成純量1D。雖然這樣的作法效率較高,但成本和複雜度亦較高,比較難大幅增加流處理器的數量,因為每一個流處理器都需要一個指令發射埠。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多出的電路設計將讓GPU DIE SIZE難以有效瘦身,間接影響單位成本(當然直接反應在售價),而正是目前NVIDIA產品最為讓人詬病之處..

ATI則採取截然不同的靜態(編譯階段發掘)作法,將所有SIMD陣列以VLIW的運算架構,也就是由編譯器(compiler)來決定程式指令可否平行處理。這樣的好處是在硬體架構上相對的比較沒那麼複雜,而且以軟體(compiler)來決定平行度比用硬體來決定還要有彈性。因為在compiler的階段就已經決定好了所要平行化的指令了,因此硬體只要能夠處理所輸入的靜態指令即可。也因為有compiler會紀錄程式中可能發生branch的位置,並紀錄較為精確的可能發生jump的比例,來達到更正確的程式處理步驟,也因為這些步驟都由軟體(compiler)來處理,所以硬體架構上面就不需要複雜的Reorder Buffer來作為當預測發生錯誤的時候的回復硬體電路。ATI省去電路結構但卻必須依賴底層的編譯器(也就是顯卡的驅動程式)對指令的效能最佳化後,才能讓顯示晶片的效能充分發揮 (對驅動程式而言「內接」的編譯器,它會重新組織 HLSL 產生的組譯器指令)。然而由於每個使用者的運算環境大不相同..所以容易發成驅動相關的使用問題...而這也正是ATI使用者常會面臨的困惑..

孰是孰非..我想見仁見智..但不可諱言的..雙方產品各有其獨到之處.但也都有不完美的缺憾..

janry wrote:
呵呵~請問我有罵什么...(恕刪)


以下八百個字我自己消音

一家顯卡跑的動?你當我沒A卡嗎?一把年紀?那還不懂得商業運作的原則?

哎呀我技術好棒阿,功能好強阿,所以遊戲廠商自願跟著你走?一把年紀?想想看可能嗎?出過社會沒?

說一句不好聽的,這次換N卡越級打怪而已,這種狀況越來越多。

你如果是對岸的玩家,可以去看看3XM或是遊X網或是其他遊戲論壇,看看哪種卡在新遊戲出來最需要修改這修改那的,才能進行遊戲的或是獲取最大遊戲效能,技術?完全理論值,有用嗎?


我奇怪的是ATI為什麼不在公關廣告方面大力投資

到處都看到NV的〞THE WAY 〞,幾乎給人感覺是個遊戲就會印上THE WAY水印

技術強大還不如人家NV灑一灑鈔票做地攤式廣告轟炸來的有效

如果有人注資金給ATI來增大驅動工程師隊伍和加大廣告投資應該ATI不會輸NV才對
mmarlboroo wrote:
我奇怪的是ATI為什...(恕刪)


資金絕對是有的,只是ATI根本就懶的發展,幾乎都是採用別人的標準。

以前的ATI還比較有創新,顯卡要做CF,偏偏搞得跟NV不同,主卡跟副卡不同,不採用橋接器,而是用Y型線。

不過幾乎他的創新都不被別人採用,他的規格都跟別人走不同路線,後來CF就轉變成現在這樣子,跟SLI很雷同的模式。

ATI常常想搞創新,但是根本不懂得如何推銷自己,也不會花錢去整合一整套自己的東西。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mmarlboroo wrote:
我奇怪的是ATI為什...(恕刪)


對阿,不是說ATI賺錢?

有阿,DIRT2 ATI贊助百萬USD說是最多拉很少聽到ATI贊助遊戲廠商對吧?

不是賺錢?


所以我認為,遊戲廠商憑什麼免費的支持你ATI?長得帥嗎?花下去吧,這才對得起ATI賺錢
我只希望ATI可以像NVIDIA一樣
支援遊戲廠商開發PC平台就好了...
如果沒有NVIDIA我們根本玩不到CAPCOM的遊戲

Havok在我看來根本都不積極
畢竟intel還是希望物理運算交給CPU
ATI好像就完全指望在DX11的樣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