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網路上看到G300的規格!!

andytms wrote:
軟體實作是會消耗運算...(恕刪)


這個必須資源,換句話說用錢下去換,這是ATI最不願意的
雙世代住宅 wrote:
真正聰明的消費者應該是會等待 GF100(GT300) 強大效能的到來
而不是看著現在 5870 的潮流就盲目跟隨
所以 5870 跟 5850 並沒辦法拿下多少市佔的 ....
GF100 沒有比 5870 貴很多 .... 但比 5870 強很多 .... 你說 .... 誰不買呢?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5870跟5850並沒辦法拿下多少市佔
因為市佔最大的還是I社 XD
  市佔第二的是主流等級的顯卡
  兩社的X600等級一干小嘍囉
再怎麼樣也輪不到58XX

關於買不買的問題我想25樓之前的人應該有一半不會買
          25樓之後的我應該也不會買
Jones.W wrote:
195watt TD...(恕刪)

TDP是散熱功率...
不是實際耗電瓦數...
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andytms wrote:
軟體實作是會消耗運算...(恕刪)


有無硬體實作Tesselation會造成在使用這功能時四個地方出現差異,分別是CPU負荷.sp使用率.頻寬使用率.與運算週期,基本上GT300有更多的SP跟頻寬可用,但應該不能完整實現Tesselation的效率,
這畢竟是個可以把840面多邊形的模型還原為百萬面多邊形的技術(同時縮減運算週期及模型構成的佔用量),純靠軟體以SP模擬去撐出完全依樣的效果損失不會太小的,NV側應該會降低實現度

至於Tessellation早期的問題是沒有過濾能力,所有圖型都做Tessellation導致像槍枝一類的物件都擁腫化(所以CS當然取消這功能...),後來有使用的遊戲都是用在生物類模型上(X360上看的到一些有使用的遊戲),現在當然是已經改善了這些問題MS才會納入DX11中

至於OPEN CL請別擔心它,這個工業化開放標準I.A.N以及電影媒體等業內重要廠商都有参與開發,而且基本上這就是共通的開放規範,跟PHYSX這種封閉式標準比,市場接受度不會比較差的

eclair_lave wrote:
有無硬體實作Tess...(恕刪)




當時ATI想支援Havok,一般網路的說法是:因為intel也用,跟著老大走沒錯

現在換另外一個物理加速,說詞也換了,不過BULLET去年11月就已經有CUDA版

其實重點是要實作阿,開放標準不見得就是好,例子也不少


我在另外一篇也說到,其實ATI不太可能革命性的像NV玩這些東西,因為還要賣CPU阿

不打緊~不打緊~

AMD先前已經提交了OpenCL™ for GPU SDK,基本上開發者都能使用相關功能了,剩下的都是市場上角力的問題,而且ATI其實在CG界打滾好一陣子了,Pixelux跟一些公司已經以ATI的硬體來製作電影特效與廣告短片等用途上使用蠻長的一段時間了,導入OPENCL後業界上立即可用的資源其實蠻豐富的

現在就純粹時間的考驗而已
G-PLUS wrote:
TDP是散熱功率.....(恕刪)


這我當然知道...... -_-......

只是目前只能得知其TDP而已, 實測也要等顯卡上市才知道吧 :P

還是你知道嗎 ?

不過至少不至於超過這個散熱設計功率的地步
Core i7 965 + GTX580 Core i5 2400+ 6970 2G
eclair_lave wrote:
純靠軟體以SP模擬去撐出完全依樣的效果損失不會太小的,NV側應該會降低實現度

至於OPEN CL請別擔心它,這個工業化開放標準I.A.N以及電影媒體等業內重要廠商都有参與開發,而且基本上這就是共通的開放規範,跟PHYSX這種封閉式標準比,市場接受度不會比較差的...(恕刪)


個人也是認為百萬面的Tesselation是非常耗效能的.
NV若用軟體模擬會縮減Tesselation的倍數.
就如同Physx的CPU實做,會降低物理精緻度一樣.

其實目前的DX10的GS就可以做Tesselation了,只是速度太慢,
因為GeometryShader基本上就是用SP靠軟體再跑..........只能產生小規模的面數.
實務上還是需要硬體的Tesselation單位才能產生非常大量的頂點面數.

OPEN CL和Compute Shader算是比PHYSX更上一層的東西.
PHYSX只不過是一個物理模擬的引擎,
而OPEN CL和Compute Shader是業界的GPU做泛用運算的通用平台.
任何公開的物理模擬引擎都能夠透過OPEN CL和Compute Shader做硬體加速.
由於PHYSX的封閉性,大概市場接受度只能維持現在這種要死不活的低接受度.
以後其他物理模擬引擎也可以做GPU硬體加速,例如Havok, 甚至openSource的免費物理模擬引擎,
應該很快就會超越PHYSX的市占率.

ATI之前不推物理模擬的原因就是, 當時沒有OPEN CL和Compute Shader.
推一個只能用在ATI晶片的封閉標準' , 也只是浪費錢, 而且ATI當時(R6x0那時)市占率不高,
就算推自己的物理, 有開發者會在乎嗎?
所以不如等DX11和OGL3.2把OPEN CL和Compute Shader做好.
到時候自然有物理引擎的軟體商去做出商業性的產品.
ATI只要把OPEN CL和Compute Shader的性能做好,其他的不需親自動手.

NV則是野心大一點,企圖把所有物理市場都吃下來,以後只有NV的GPU可以跑硬體物理模擬.
其他家只能靠CPU做低精度物理.
但是實務上, 遊戲開發者大都不太認同封閉標準 ,所以推了幾年還是接受度不高.

遊戲開發者心態就是....反正馬上就有業界標準的OPEN CL和Compute Shader.
晚一點做GPU物理模擬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 要我幫你推Physx物理標準, 那你要付我錢嗎?
不給? 我為什麼要幫你? ........所以用Physx的廠商永遠只有NV合作的那幾間.

總統先生 wrote:
當時ATI想支援Ha...(恕刪)


這是錯的, 時間點不對.
ATI想和Havok合作的時間2006年初, Intel還沒買下Havok(2007年下半).

<GPU物理模擬~三國誌>

從前有一家Havok公司, 從2000年就已經開始發展了.比Physx早了很多年.
Havok是市占率最高的跨平台物理引擎,

原本Havok是一間獨立公司, 主要是做CPU端的物理模擬碰撞運算.
但是Shader3.0推出後 , GPU通用運算的潛力突然大增.
大概2005~2006前後, Havok宣布以後將推出GPU端的物理模擬.
叫Havok FX. 同時支援NV和ATI的晶片.
這是個跨硬體跨平台的泛用商用引擎, 不綁硬體, 所以業界都很看好.
2005年10月Havok Intros Havok FX Engine to Compute Physics Effects on GPUs.
當時ATI就想和Havok合作, 確保Havok FX能在ATI的卡上跑.
NV也一樣.....根本不考慮自己做物理模擬. 期待Havok FX.....
畢竟Havok是市占率最高的跨平台物理引擎, Havok FX一定會成為很Hit的產品.

在這大家開心期待Havok FX誕生的Moment, 某個黑暗角落還是有不開心的傢伙.
有一個老巫婆....喔不, 是Intel不太Happy.......
因為I社只靠高性能CPU賺錢, Havok以前都是靠CPU跑,
如果以後物理模擬都讓GPU搶去做了, 那CPU的工作量不就變少,
那以後就不需要太強的CPU......
沒人買最新的多核CPU, 那Intel怎麼賺錢? 以後的C2Q , I7....怎麼賣貴貴的價錢.
何況I社自家的GPU這麼弱, 也跑不動Havok FX.....
雖然I社的顯示晶片市占率最高,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綁北橋的內建顯示,
只是跟CPU一起出貨, 內建顯示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真正獲利還是靠貴貴的CPU.
那該死不長眼的Havok根本不考慮I社的尷尬立場.
代誌大條了......

2007年9月......I社黑暗兵法發動.
Intel重金買下Havok........(I社沒有物理引擎可以抗衡, 但是I社很有錢XD)
從此GPU版的Havok FX推出之日遙遙無期........業界傻眼.
沒人料到做硬體IC的Intel竟然會去買一間遊戲工具軟體的公司.
真是意外的戰術.
雖然Havok FX沒有正式取消, 但想也知道Intel不願意繼續做完.
Intel最希望,以後物理模擬要用4核心,8核心CPU...才能跑.
這樣大家就只好一直換新CPU.Intel才能賺大錢.
GPU版的Havok FX當然就擺著冷凍, 暫時不做了,

ATI只好斷念, 反正當時正要被AMD合併.
CPU版的Havok用AMD CPU還是可以跑. Havok FX就當作算了也沒有損失,
DX11應該會加入GPU通用運算, GPU物理模擬到時候再說.

NV大怒, 非常不甘心遇到這種黑暗招式, 它一直想推GPU通用運算, 沒有物理模擬就少了殺手級應用.
少了Havok FX總要找另一個合作對象,
剛好開發獨立物理加速卡的Physx公司銷售不佳, 遲早撐不下去.
沒多久NV就決定趁機買下Physx公司.....把它改成GPU的物理模擬引擎.
從此Physx走向高精度模式只相容NV顯卡的不歸路.
(原本的Physx是做硬體加速卡, 算完丟給ATI或NV的卡做繪圖)
其實大家應該都看到NV未來的走向了 那就是讓GPU取代大部分CPU能做的事
尤其是平行運算類 因為架構的關係
那麼一台主機可以插好幾張GPU擴充運算能量 而CPU就沒那麼重要了
如果NV成功的話 那麼INTEL就頭痛了 畢竟GPU取代了大部分CPU能做的事
那那些高階的CPU還有人要嗎 這樣大家了解NV的意圖了嗎
不過 NV目前的目標應該還是在高階市場還有超級電腦 利潤驚人哩
最後我想NV的最終應該是造個完全取代CPU的GPU 也就是真CGPU
不過我覺得問題在X86 只要能突破 NV的前景可能是另一個INTEL
不過失敗的機率也很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