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ro wrote:
請問一下,如果今天同型號產品還在販售,
但是微星卻跟你說沒有料件可以維修只能用多少價格回收有問題的產品這時該如何處理?
2年以上未滿3年用40%價格回收,
微星那些標榜5年保固我看萬一壞掉也沒得回收了!
今天它賣3年保固的產品,
備料就該有那些量!
而不是用一個回收價來打發消費者!
另外這個條款如果只是針對臺灣地區?國外都沒有!是否微星對臺灣消費者有差別待遇!
所有商品, 都有所謂的備料 - 生產 - 銷售這 3 個步驟
但頭痛的就在這邊, 生產出來的產品, 要多久才能銷售一空 (清庫存) ? 這沒人敢打包票, 而一種常見的情況確實也是, 產品週期都快過了 (下一代出來了) 但還沒賣光。 舉例, iphone 12 出來了, iphone 11 全新機還能買到嗎?
但給顧客的保固, 確實是從銷售出去 (發票日) 開始計算, 因此, 萬一零件停產也沒庫存了, 怎麼辦? 風險誰扛? 當然是品牌商自己扛。 所以實際上電子業非常難賺, 因為產品太多種, 服務週期又拉那麼長。 光是庫存品的倉儲成本就是大家不一定會曾想過的恐怖的一大成本!
而回答您說的, 保固幾年就該有那些備料, 這基本上非常不可能, 因為 1. 成本太高 2. 會計報表會很難看, 怎麼庫存零件那麼多; 庫存是要變現而不是留著當售後服務的, 唯一一家我親身經歷過有比較好的庫存零件服務, 就是 SONY, 一款音響過了 10 年都還有零件可修, 但現今普遍不可能有電子廠願意這樣, 因為電子業毛利太低太低了! (換成你是老闆你也不會願意也無法跟股東交代, 別忘了上市公司公司帳都要公開透明!)
除非一個產業 - 汽車業, 但可以這樣是因為維修, 零件利潤夠高!! 電子業? 毛利低到可悲~~
所以我個人覺得微星願意回購產品, 那已經是非常棒的服務
而以數據來看, 電子產品的保固期內發生不良率, 機率是以 PPM 來算, 一千萬個同款產品中有多少自然損壞的故障品? 一款成熟的產品應該是個位數而已, 與其擔心自己買到的產品保固周期內會掛掉, 那不如多買幾張樂透看有沒有福運可以中獎~
最後你說的, 微星應該對台灣是有 "好的特別待遇", 在國外似乎沒有回購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