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跳水跳很大,NV到底在撐什麼?

班Q是笨球 wrote:
小弟沒用過MSI的產...(恕刪)


ASUS不是沒有新技術,只是你沒看到也在台灣買不到而已,ASUS直接把2張GTX285做成自己sli應該是蠻新的吧,另外ROG系列的顯示卡,formula系列的顯示卡。這些都是新的,只是台灣能見度很低,建議有電腦展時去看看,就會發現台灣賣的東西和可以選擇到的產品真的非常稀少。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bluesystem wrote:
不降價就賣不出去的話, 當然要降價! 如果不降價
還是賣得不錯, 那又為何要降價?(恕刪)


I agree this.

+1
arei wrote:
想問一下,NV有CU...(恕刪)


CUDA是用在轉檔,ATI也有此功能,轉出來品質也還ok,可是才剛起步,所以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一般就算你不用顯卡轉,用CPU照樣可以轉,只是比較慢

至於PhysX,除了跑跑Demo以外,可以執行PhysX物理特效的遊戲寥寥可數,大家所熟悉的大作皆不支援
支援度比大家熟悉的SLI CF DX10 havok都還低
照這樣 我看NV會打趴
只是早晚的問題 換機潮出現時
效果就會出現

NV第一片顯卡出現Riva之前不要算
也是默默無聞 市佔率也不高
都快十幾年 兩強鼎立
其他都倒莊
Yuri本名:(ますだ ゆり) 1997 avex tuneに所属 avexとの契約は2008年4月に契約解消していた m.o.v.e 芸能活動を終了
Wallace Wang wrote:
所以說華碩、技嘉的顯...(恕刪)

我可以告訴你...對阿~~~麻~~噗

目前買過的顯示卡還不少 大多都買ASUS 送修次數 0 = =....
x123356 wrote:
我是近日買了4830的NV FAN
..ATI效能不錯價格便宜,但有錢我還是買NV的單
...(恕刪)


那你這樣算不算夜奔敵營...

還是說.."身在胡邦心在漢"...

還是說...根本就是來亂的..


.............(買得起4830應該也能用的起9600gt,甚至部分9800gt沒錯吧)
kill0210 wrote:
ASUS不是沒有新技...(恕刪)


我覺得ASUS之前做的4850 X3比較有代表性
整個就是很意氣的技術宣告
我是傻瓜狐狸...對偷懶這件事特別的勤奮 https://www.fox-saying.com
我只是個使用者
但是我認為nVidia一就不降價的態度就跟Intel樣自恃
nVidia 的 PhysX 物理特效和體積光(環境光吸收)技術已經越來越多遊戲支援
目前正在中國極限封測的劍三裡面就用物理特效做瀑布水花
和用體積光(環境光吸收)做陰影特效和雲層投影
好吧!你說你用不到,並不需要那些啥物理特效啥體積光(環境光吸收)
只要效能一樣價錢卻更低的ATI顯示卡
但是…對我來說卻極為受用!
我用nVidia的顯示卡,玩劍三時,沒開陰影特效和雲層投影
看起來就和AION一樣沒啥分別
(只單純比較顯示晶片繪圖技術層面,不考慮美工做的好不好,雖然AION畫質真的很差,看起來簡直是2.5D的圖層而已),但是當我開啟陰影特效、雲層投影,夭壽勒,這畫面簡直就是電影嘛!
該怎麼形容呢?這樣說好了,整個畫面看起來就好像以前一些遊戲的廣告動畫。
(也因為這樣,中國那邊已經出現上百部由劍三遊戲裡面的場景角色錄製的電影或MV)
而這些畫面的呈現是ATI的使用者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再加上瀑布水花畫面ATI的禎數會掉到個位數,根本無法好好欣賞瀑布水花!
再說說 CUDA ,現在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式持續為CUDA做更新&優化
以 TMPGEnc 4.0 XPress 為例,現在只要是轉檔就會啟動CUDA
因為基本上預設會固定啟動 反交錯&調整圖像大小 這2個濾鏡
而基本設定是啟動濾鏡就會啟動CUDA,所以只要是轉檔就會啟動CUDA幫助運算
這省下的時間是非常可觀的。
所以…… 只單純玩遊戲追求開8X或16X反鋸齒的使用者最好的選擇是ATI!
但是當你玩的遊戲有支持PhysX、CUDA、體積光(環境光吸收),你就選nVidia就對啦!
尤其是CUDA技術,簡直是一堆影音工作者的仙丹妙藥。
kill0210 wrote:
ASUS不是沒有新技...(恕刪)


不管asus在國外展示了多少新東西,我需要的是能在台灣市場上能夠看的到買的到的產品
身為台灣知名的大廠,如果有好東西,卻選擇不在台灣銷售,我不知他們到底腦袋是怎麼想的
何況那張"ASUS直接把2張GTX285做成一張"的4G怪物顯卡應該沒上市銷售吧?
反觀MSI的雙風扇+大導熱管+2G記憶體,這些"簡單"的特色馬上吸引我的眼光
只因在台灣市場上好像還沒有其他家廠商有相同的顯卡(小弟管道有限,大部分都是看網站比較商品)
小弟只是以一個長期支持asus的用戶發表個人感想
並且一直以來認為asus是台灣很優秀的公司而願意成為它的小股東
但這1年多以來,asus的產品表現好像離"堅如磐石"越來越遠了
跳過本串主題,本篇只針對這篇回應...


jason76kimo wrote:
CUDA是用在轉檔,ATI也有此功能,轉出來品質也還ok,可是才剛起步,所以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一般就算你不用顯卡轉,用CPU照樣可以轉,只是比較慢
(恕刪)

CUDA是用在轉檔?求求你看看一下wiki...有中文說明;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計算統一設備架構)是由NVIDIA所推出的一種整合技術,是該公司對於GPGPU的正式名稱。透過這個技術,用家可利用NVIDIA的GeForce 8以後的GPU和較新的Quadro GPU進行計算。亦是首次可以利用GPU作為C-編譯器的開發環境。NVIDIA行銷的時候,往往將編譯器與架構混合推廣,做成混亂。實際上,CUDA架構可以相容OpenCL或者自家的C-編譯器。無論是CUDA C-語言或是OpenCL,指令最終都會被驅動程式轉換成PTX代碼,交由顯示核心計算。

轉檔充其量只是其中一種應用,絕非只能用在轉檔...
相對於nVidia的CUDA, ATi則是有Brook+,也提供了解決方案給"讓GPU去做其他的事"...
最近超能網有一篇評測"GPU加速奈其何,MediaShow Espresso初探"
(連結")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有朋友在研究所研究方向是這個,CUDA跟Brook+的冷熱門程度有興趣的可以去
google一下...

jason76kimo wrote:
至於PhysX,除了跑跑Demo以外,可以執行PhysX物理特效的遊戲寥寥可數,大家所熟悉的大作皆不支援
支援度比大家熟悉的SLI CF DX10 havok都還低
(恕刪)


都已經鞭過那麼多篇了,還在跑跑demo,還在寥寥可數,還在大作皆不支援...
請看此篇,其他有PhysX的遊戲,你自己去挑一下所謂的大作...
另外還有其他四款有支援"讓GPU跑PhysX特效"的遊戲,包含終結者:未來救贖 (等Cryostasis全破接著玩...)
(來源)


奇怪了,在你眼中,ATI也有的(轉檔)功能你就能"剛起步,還有進步空間...",
NV的CUDA讓GPU來跑PhysX也才不過2,3年的光景,就看你逢人就"不支援","跑demo","沒大作"...
其心可議阿...

節錄一段:(來源)



我们对比了三种方式转换后得到的视频的某一帧画面(上图,实际分辨率未缩放),你能发觉它们在画质上的差异么?CUDA加速后得到的画面与纯CPU转换后得到的画面极为接近,很难看出两者间的不同。但是Stream加速后得到的画面在细节上有些地方不如前二者(上图左上角最明显)。

  也就是说开启Stream加速后转换速度虽然最快,但画质也是最低的,而NVIDIA CUDA加速则在保证了画质的前提下,转换速度也提到了一定的提高。

  实际上,在视频文件播放中这样细小的画质差别是难以辨识的,ATI Stream加速通过牺牲小小的画质来换取速度上的小小提升,我们觉得也是可取的,但是,在宣传时只是炫耀速度上比对手更快,而对牺牲的画质避而不谈,这样的行为我们认为相当有“欺骗性”,不够厚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