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卡讓我足足等了近兩年! 回首10萬現金擺櫃台,無卡問蒼天的過往,今非昔比.
原本想等AMD新卡的,在發表會後,行家分享出一些測試看法後,理智告訴我,放棄吧! 影音剪輯是一件耗時耗神的工作,創作已經夠累了,還要幫廠商除錯的話,就交給有熱血的新肝去做.把我的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有志影音創作者.
早先選卡時,我先確認錄影規格為4K60P為基準,然後根據剪接軟體是達芬奇是特別倚重顯卡運算與記憶容量,就開始佈建CPU與記憶體.在疫情當下,我先挑AMD 5950X CPU,記憶體直接塞到128G.買不到顯卡時,朋友出手拿了兩片RTX1060 3G借我先將就看毛片用.直到今天,我已完成16T左右的資料量,也是時候該剪接輸出了.更新完近兩年的一些硬知識,果斷挑RTX4090.原因很簡單,RTX4080砍規格砍到不像話,一台日立進口冰箱價,有夠不便宜!
今天如果要我選CPU,我會挑 Intel I9 K CPU,因為它有內建影音解碼功能,這在你剪接瀏覽時,是可以加快很多的.再者,你剪接跟轉檔時,一個解碼跟一個編碼,概念看起來是相反,但是電腦運作時,就要注意是哪個硬體在工作?如何做比較有效率?這句話如果看得通,你就賺到省到.目前我個人的理解是剪用13代Intel i9-13900K,輸出用AMD R9 7950X. 顯卡的考量,因為不玩遊戲純剪接,我就注重在驅動程式的穩定性跟軟體的搭配性.達芬奇他長年配合的就是Nvidia,就沒得選了.因為單檔資料動不動就是數十G起跳,避免延遲,除了拉大記憶體數量做Proxy外,建議建一個小型陣列,M.2 1T已經不高貴了,跑起來有絲滑感.
昨天入手RTX4090時,店家很善意的提醒我要注意燒毀的問題,跟我確認完三件事就刷卡!
1.電源是否足瓦? 我是用CORSAIR HX1200i.
2.電源是否有足夠 "直插" 接頭? 絕對不可一轉X接頭. 我至少有六組直插.
3.ATX3.0插頭插進去顯卡時,是男人!不要插完就跑,還要頂一下確實有牢牢實實插到底.
回家花了一點時間搞定,外殼蓋不裝了,因為不想把線頭折彎.一天跑下來,用手摸溫度低,風扇根本沒聲音,最吵的反而是那三顆16T 希捷3.5" 企業硬碟. 朋友問我為何不挑頂級水冷卡呢? 就我來看,沒必要去挑 超頻 的卡! 再者,水冷的保養跟意外風險不是我想承擔的.我就挑最低規的,再降一點頻跑,就可以長長久久安安穩妥不會揮汗的剪輯.那,何不挑兩片RTX4070ti? 一片近兩公斤的卡,有必要再搞死自己硬塞得到加倍效用嗎? 洗洗睡吧! 要不,搞顆i9如何? 做公益不需如此較勁,但求傳承詩詞國學的一份美好.
做功課建議儘量往國外跑,多請教傳業人士.前後大概花了一百多萬,草建了一個幾乎是專業等級的平台,我個人操作學習起來是滿開心的.五年前只是想記錄一份人文資料,一個不小心變成業餘公益影音者,過程是滿挫折的,因為我是門外漢,一切都要自學從零開始.硬體的購入,真的是一步一步慢慢挑慢慢選帶回國內.拍攝的對象絕對具備了滿滿的不確定性,就有那麼幾次想關機走人,沒事幹嘛把自己搞成,兩面不是人.認識我的人,會說 開玩笑! 應該是我說你做才對吧? 還好! 我把它當公益學習,搞定了多一個技藝在身.後世得到的這一份傳承資料,無價.等剪接完成,這些裝備就大概會進防潮櫃封存.因為,沒有因緣.
Sony A1 + 大三元
Sarcher 碳纖腳架
Soundevice 錄音機
Sennheiser 無線傳輸
Audeze LCD 耳機
Topping 耳擴
Edifer Airplus 100 監聽音箱
DPA 麥克風
Atomos 外錄器
DaVinci Resolve Mini Panel 調光盤
EIZO 螢幕
........................
我買東西比較任性,不要問我型號.要把這些設備搭配玩出美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