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測試的,就是預算不足的好幫手,ATi Radeon HD4550,由於拿到的是公板卡,所以實際配置上也許會與各家廠商出產的不太一樣。不過基本不變的還是ATi RV710顯示晶片、PCI-Express 16x介面等。接下來就先來讓我們看一下公版卡的外觀設定吧!
卡的正面,採用短卡設計,這樣對於一些準系統的使用者來說非常的便利!

卡的背面,可以看到另外兩顆GDDR3在背面,另外散熱片也有採用固定架固定。

輸出介面,有D-Sub 15Pin、DVI-D、還有一組S-Video兼色差。

介面採用PCI-Express 16x,我想ATi以後也應該會推出對應的AGP版本吧!

由於是短卡設計,所以換上短檔板時,需要將D-Sub給拆下來。

電源供應側,全固態電容,以及一向電感整流。

固定散熱片的背板,採用四顆螺絲鎖住,應該比塑膠卡榫來的好吧!

拆下散熱片後,此散熱片採用全鋁製,並且使用導熱膠填補傳熱間隙。
不過很可惜的是,此散熱片並沒有增加對記憶體的散熱。

完全拆下散熱片後的裸卡全貌。

ATi Radeon HD4550的顯示核心:RV710。 台灣製造。

公版卡採用SAMSUNG - K4N1G16A60-EC12的記憶體、GDDR3。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Athlon 64 X2 2.6GHz (200x13)
主機板 ASUS M3A32-MVP Deleux ( AMD 790FX + SB600 )
顯示卡 ATi Radeon HD4550
記憶體 Apacer DDRII 667 1GB X 2
硬碟機 Seagate Barracuda 7200.4 40GB
光碟機 ASUS DRW-1608P3S
電源供應器 Seventeam 350W ST-350BKV
散熱風扇 ASUS V60 Mod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Ultimate 32Bit
CPU-Z以及GPU-Z資訊。
GPU-Z似乎因為版本的問題,所以抓不到詳細的資訊,還有誤判的問題產生。

接下來,一樣進行3DMark 06、3DMak Vantage測試。
3DMark 06全預設跑一次

所得分數為3431分,可能又是被CPU的分數給拉了下來。

接下來更改詳細設定值,解析度改為點對點1440 x 900,反鉅齒開啟兩倍,濾鏡採用三線性濾鏡。

分數稍微小降了約300分,來到3012的分數值。

3DMark Vantage測試,以全部預設的Performance測試一次。

所得分數為P1097分,由於沒有更高解析度的螢幕,所以恕無法測試Extreme的分數。

遊戲測試
這邊以兩款遊戲來做效能測試,Crysis Benchmarking & F.E.A.R.
就先來看看Crysis Benchmarking的每秒張數測試吧
總共跑八組測試,每組跑三次,設定值均有細微的不同。
第一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024 x 768
反鋸齒:關閉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Medium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23.76張,最高張數為28.92張,最低張數為14.61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25.75張,最高張數為28.92張,最低張數為14.61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25.77張,最高張數為28.98張,最低張數為14.61張。
第二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024 x 768
反鋸齒:關閉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Medium
Shadows Quality:High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11.22張,最高張數為12.75張,最低張數為7.90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11.86張,最高張數為12.79張,最低張數為7.90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11.90張,最高張數為12.87張,最低張數為7.90張。
第三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280 x 1024
反鋸齒:關閉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Medium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15.99張,最高張數為18.64張,最低張數為10.56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17.03張,最高張數為19.15張,最低張數為10.56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17.04張,最高張數為19.15張,最低張數為10.56張。
第四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280 x 1024
反鋸齒:兩倍反鋸齒。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Medium
Shadows Quality:High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7.55張,最高張數為8.74張,最低張數為3.96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7.88張,最高張數為9.17張,最低張數為3.89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7.76張,最高張數為9.17張,最低張數為1.98張。
第五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024 x 768
反鋸齒:關閉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High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12.86張,最高張數為14.34張,最低張數為7.98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13.69張,最高張數為14.49張,最低張數為7.98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13.72張,最高張數為14.61張,最低張數為7.98張。
第六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024 x 768
反鋸齒:兩倍反鋸齒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High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11.25張,最高張數為12.59張,最低張數為8.22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11.81張,最高張數為12.77張,最低張數為8.22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11.93張,最高張數為12.96張,最低張數為8.22張。
第七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280 x 1024
反鋸齒:關閉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High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8.65張,最高張數為9.56張,最低張數為5.36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9.11張,最高張數為9.56張,最低張數為5.16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7.72張,最高張數為9.79張,最低張數為0.19張。
第八個測試細節如下:
解析度:1280 x 1024
反鋸齒:兩倍反鋸齒
全部特效除下列設定外,其餘設定為:High
無其餘設定
結果如下:
第一輪的平均張數為7.56張,最高張數為8.65張,最低張數為5.11張。
第二輪的平均張數為7.90張,最高張數為9.28張,最低張數為4.24張。
第三輪的平均張數為7.76張,最高張數為9.28張,最低張數為1.26張。
Crysis Benchmarking Log File:
Run #1- DX10 1024x768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Medium ~~ Overall Average FPS: 25.76
Run #2- DX10 1024x768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Custom ~~ Overall Average FPS: 11.88
Run #3- DX10 1280x1024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Medium ~~ Overall Average FPS: 17.035
Run #4- DX10 1280x1024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Custom ~~ Overall Average FPS: 7.82
Run #5- DX10 1024x768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13.705
Run #6- DX10 1024x768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11.87
Run #7- DX10 1280x1024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8.415
Run #8- DX10 1280x1024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7.83

再來以F.E.A.R.來做繪圖壓力測試,總共分四組測試,每組各有不同的細節設定。
第一組測試
解析度:1024 x 768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適中
人物圖樣:適中
水面解析度:適中
反射與顯示:適中
質量光源:關閉
質量光源密度:適中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兩倍
光源細節:適中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適中
柔化陰影:關閉
材質過濾:四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適中
視訊:適中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8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8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7張

第二組測試
解析度:1280 x 960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適中
人物圖樣:適中
水面解析度:適中
反射與顯示:適中
質量光源:關閉
質量光源密度:適中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兩倍
光源細節:適中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適中
柔化陰影:關閉
材質過濾:四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適中
視訊:適中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280 x 960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4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2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7張

第三組測試
解析度:1024 x 768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最大值
人物圖樣:最大值
水面解析度:最大值
反射與顯示:最大值
質量光源:開啟
質量光源密度:最大值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四倍
光源細節:最大值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最大值
柔化陰影:開啟
材質過濾:十六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最大值
視訊:最大值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10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31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6張

第四組測試
解析度:1280 x 960 x 32

效果部分:
特效細節:最大值
人物圖樣:最大值
水面解析度:最大值
反射與顯示:最大值
質量光源:開啟
質量光源密度:最大值

畫面設定
全景反鉅齒:四倍
光源細節:最大值
啟用陰影:開啟
陰影細節:最大值
柔化陰影:開啟
材質過濾:十六倍非等向性
材質解析度:最大值
視訊:最大值
雙倍像素:開啟
DX8著色器:關閉
螢幕解析度:1280 x 960
著色器:最大值

繪圖壓力測試截圖

繪圖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每秒張數最小值:7張
每秒張數平均值:23張
每秒張數最大值:45張

總結:
這張卡的定位在中低階的顯示卡族群,遊戲效能在測試前就不期待會有多好,不過對於某些設定值的反應卻出現高FPS值,這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實際的遊戲效能也是屬於低於ATi Radeon HD4670的狀況,所以實際上並不會產生很大的產品區隔。溫度方面挺低溫的,風扇的噪音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幾乎聽不太到。各大廠商的產品似乎還沒有推出,所以稍嫌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