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hu wrote:
感謝指教,我想說花個...(恕刪)


cafehu真是佛心的 還畫了圖

cafehu第一個圖是系統風扇將外面的冷空氣導入最後系統所有空氣會由Power出口出去
而第二個圖是系統風扇跟Power風扇各自將一些空氣從系統帶出
(冷空氣由後端開孔處與側面系統風扇下方開口處進入)

依小弟的淺見

第一設置方法要注意的事為 根據此設置方法整個系統變成"多進(口)一出(口)"的狀態,
總體流量的大小會被出口限制住,流量應該會被第二種設置方式少,
而且基於能量守恆,系統內的瓦數會使進入power前的空氣溫度上升,
倘若流量低那麼空氣溫升會高,一般power入口可允許的高溫大約為50oC吧,
如果超過可能會有危險.
(其實也不至於啦..出廠設計都是在高溫滿載去測的.雖然只考慮單體power
不一定包含入系統流量變小的考量,但是一般實際應用上要衝到滿載應該不容易,不過高溫下風扇壽命會降低)

第二設置方式應該就是要注意系統風扇與power的轉速(流量配比)怕會互相搶風,
看來側面的進風口會是兵家必爭之地.

誠如cafehu兄所言
power出口直接就是面板,阻力會變大
如果不是有搭配做過測試,不知道一般的power是否可以好好應用在此機殼
就算操作OK,小弟認為壽命也會縮減,所以可以參考官方的設置方式
比較安全..

liugar wrote:
嗚 我也是要買康舒的...(恕刪)


I Power 470W ---->1600~1700 左右 最低曾經看到1500


要買I Power 記得有分有APFC跟沒有APFC的歐

最近又更新一款新的I Power 450W 竟然比470W貴

康舒 標示越來越混亂
歪先生=真好玩=Arena speedo???
cafehu wrote:
感謝指教,我想說花個...(恕刪)



這種小機殼 我以後不會再買了

真的有點窄 零件一多

對流很差 太擠了
歪先生=真好玩=Arena speedo???
cafehu wrote:


感謝指教,
我想...(恕刪)


感謝cafehu 大大精闢的圖說,這次因為有你的建議才使小弟的PC DIY大功告成,雖然這款機殼設計看來有點問題,但外觀及不佔體積的優點還是滿吸引人的,最後小弟買了i8 390W這款12CM的POWER,再次感謝!


E7200


85 PLUS銅牌


熱騰騰的4670.(差點就先買3650了)


亮麗的外盒,迷人的內在.


塞在2大2小的嘻哈兔機殼.大功告成

(組裝過程中,因沒詳細閱讀說明書,CPU風扇與主機板嵌接處有點施力不當,
心理忐忑了一下,可能是自己太久沒組電腦了,還好沒事,一切正常)

WiMAX wrote:
I Power 47...(恕刪)


對啊 康舒的power產品標示還蠻亂的
我第一次為了買顆power足足翻了2週的網頁....
如果只單純從外包裝還真的看不出那顆到底是什麼型號
有可能像大大所說的買了顆沒PFC
而且像我們這種離光華商場遠的地方
根本也沒辦法從商家開立的價格來判斷這顆power的型號
因為每家開的價格落差都很大......

最後放棄了,跑到燦坤買了一顆特價的保銳迫族425w

上了保銳的網頁查資料,也沒在看到什麼 迫族E-425w還是什麼迫族I-425w,
更沒有迫族R88-425w,E8-425w,I8-425w,R8-425w
這麼多型號快要跟主機板有得拼了........

我看如果它在多弄個Jet全系列一定會成為電子商場熱愛的品牌

康舒的PSU會很難分辨嗎?
就E2、IPOWER、E8、I8、R8、M8、R88系列,
比較討厭的是其部份型號的數字規則是迥異於其他廠牌,
其他廠牌是型號等於輸出功率,
因此很容易誤導User,
譬如X8-470其實是只有足瓦390W.....
而470是其PEAK值。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